?

論社區矯正領域中防范腐敗瀆職犯罪的對策

2017-05-31 16:18張力軍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5期
關鍵詞:瀆職社區矯正犯罪預防

張力軍

(300450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人民檢察院 天津)

摘 要:社區矯正作為一種監禁刑罰的替代制度是近年來的新生事物。而此領域里的反貪反瀆工作呈現出新的特征。對此,我們必須深刻查找社區矯正風險,從源頭防范相關犯罪的發生

關鍵詞:社區矯正;犯罪預防;瀆職

一、社區矯正

(一)社區矯正的概念

社區矯正最初是作為一種監禁刑罰的替代制度出現的,盡管社區矯正形式千變萬化,但社區矯正的非監禁性質迄今而止并未改變。①社區矯正首先是一種實踐性制度,對它的界定不能離開一個國家的犯罪形式、司法資源總量、法治水平高低及其刑事政策取向、刑罰執行目的的定位等背景。②盡管在有些國家社區刑是一種獨立的刑種,但在我國,它卻不是一種獨立的刑種,性質上只能認定為一種以非監禁為特色的刑罰執行方式。③盡管社區矯正有懲罰功能,但矯正是其替代監禁刑的理由之一,因而矯正教育功能是其核心功能。④盡管社區矯正所針對的對象范圍在不斷擴展,但以確定為罪犯的人為核心這一點至今也沒有改變。

(二)理論界對于社區矯正性質的爭議

對于社區矯正的性質,我國理論界亦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張,盡管目前理論界的社區矯正類文章,在定性上絕大多數是沿襲上述官方定義中的定性,但也有若干具有個性認識的看法與主張,主要有一下幾種代表性觀點。

(1)社區矯正的性質是“管理教育罪犯方式”,持此種觀點的人較多,上述上海試點工作中對社區矯正的定性是最典型的。同時,康樹華教授在其主編的《犯罪學大辭書》及其所撰寫的文章中均持這種看法。他認為:“社區矯正是一種不使罪犯與社會隔離并利用社區資源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區環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總稱”。 基于這種定性,上海社區矯正工作曾一度走的很遠,其對象不僅局限于“五種對象”(管制、緩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和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而且還向取保候審違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管理與刑滿釋放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上延伸。由此,社區矯正工作被引向社會工作的領域。

(2)社區矯正的性質是“刑事執法活動”,上海大學法學院劉強教授持此種觀點。他認為對社區矯正的定位應從三個層面上理解:一是社區矯正是一項刑事執法活動,強調刑事的懲罰性及司法或準司法性質,因此與刑滿釋放人員和違法青少年的安置幫教工作、人民調解工作以及社區的社會工作存在著本質的區別;二是社區矯正是對特定罪犯的刑事執行活動,主張對特定罪犯的社區矯正不僅要“監督考察”,而且還要“教育與改造”;三是社區矯正是在社區中的刑事執法活動,強調要充分組織與利用社區資源對罪犯進行矯正,并提供幫助和服務

二、社區矯正的理論基礎

(1)社區矯正符合刑罰人道化發展趨勢。隨著人道觀念的逐漸發展,推動了近代以來的刑罰改革。行刑制度發展的歷史就是不斷人道化的歷史進程。刑罰是國家對罪犯的懲罰,是保護其他公民權利的基本措施,同時罪犯也的公民,國家有責任保護其的合法權益。

(2)社區矯正有利于節省行刑資源和成本。社區矯正相比監獄行刑明顯的更節約行刑資源和成本;也可緩解監獄的擁擠問題。如果把部分罪犯投入到社區矯正將大大減少行刑成本,同時也可帶來其他社會的效益。

(3)社區矯正的適用有利于刑法謙抑性的發展。刑法的謙抑是指立法者不用刑罰或者其他的刑罰替代,來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犯罪。重刑主義在我過刑法中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在我國一直處于重要地位;同時也對社會管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一直奉行“承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刑事政策。隨著人權、人道主義觀念的興起,人們對刑罰的觀念開始轉變,刑罰的目的是要改造罪犯,預防犯罪,輕刑主義比重刑主義更人道,也更有利于刑罰目的的實現。

三、剛性監督的必要性

1.法律監督效果的要求

我國檢察機關對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的手段主要糾錯通知、檢察建議等方式,然而在實踐中我國檢察機關對社區矯正直機關旅行職責時,被監督對象并沒有尊重和重視檢察機關提出的糾錯建議,甚至有的機關對檢察機關提出的建議置之不理,現階段由于我國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缺乏完備的法律措施和救濟途徑,所以對現狀也無可奈何。通過對《報告》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改革措施呈現出既“向左走”又“向右走”的復雜矛盾傾向?,F在的檢察監督既有學者提倡剛性監督,也有提倡柔性監督,筆者認為應當提倡何種監督,應當以監督效果為標準。從現有的監督效果來看,我們應當提倡剛性監督,完善剛性監督的保障機制。

2.法律監督有效性特征的要求

法律監督具有效性的特征,也有人把法律監督的有效性稱為強制性,即法律監督的主體通過多種手段,給被監督者施加一種國家的控制力量,使其按照法律規定和要求的方向從事相關行為。每個法律監督行為必然產生具體的法律后果。其他部門必須認真執行和受理。法律監督采用法律手段來調節社會的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規范社會組織和個人的行為方面,比其他手段具有更高的有效性、規范性和程序性。美國前聯邦法官Marvin E. Frankel曾說過:“在制作判決中法官的幾乎不受抑制的廣泛權力是令人恐怖的,對于一個忠實于法治的社會也是難以忍受的。另外,司法公正是法治國家的根本標準之一,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要素。因此,筆者認為一種權力是否存在影響力或者存在影響力大小取決于行使這種權力的手段的是否具有強制力和有效性。社區矯正檢察監督權也不例外。

3.權力制衡理論的要求

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有一句名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比藗兎Q之為“阿克頓命題”。在現代社會,法律監督是權力制約體系的基本構成部分,是防范權力專橫、濫用、腐敗的獨特運作機制,是法律制約權力的基本形式,因為法的運行過程往往就是權力的運作過程,對法的運作的監控,也就是對權力運作的監控。我國社區矯正過程中,行政權力和相關司法權力強勢,而法律監督權力的弱勢,誘發了許多濫用職權、瀆職、腐敗、權錢交易等丑惡現象。我國檢察機關對社區矯正的法律監督方式大多具有柔性,由于我國社區矯正現處于試點階段,社區矯正工作機構及其他相關工作人員素質不高,對社區矯正的理解有限,再加上我國社區矯正剛剛立法,相關的制度體系還不完善,立法內容過于原則,缺乏可操作性等問題的存在,在社區矯正過程中執法機關很可能背離立法精神、偏離法律主旨,出現權力尋租和違法犯罪的現象,而且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的柔性監督功能的發揮全憑被監督者的意愿,即被監督者自愿接受監督,如果不接受監督,也沒什么法律后果。這樣就很難保證社區矯正依法進行,也起不到對強勢的行政權的起不到法律監督和制約的作用。因此,我們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檢察監督剛性監督的制約和制裁功能,保證行政權依法行使,起到檢察機關權力制衡和法律監督的作用。

四、司法干警職務犯罪的預防

對于司法局的社區矯正人員來講,要做好查找社區矯正風險,防范腐敗瀆職發生工作,首先要做到查找有依據,規范程序。要從法律層面和法規層面,查找社區矯正依據。準確掌握判決、裁定日期(上訴期)和文書送達(10日內)時間,實際交付日期與執行的時間,做好與法院、監獄、看守所的合法銜接,確定矯正時間。其次社會調查評估和評估的方法方式一定要合法,不得委托給被告人,罪犯本人或者近親屬以及個人去實施調查活動。第三是做好矯正人員接收,對送達文書要有記載,接收要履行好登記,矯正對象接收后應及時公開宣告,對適用禁止令的社區矯正對象,要提前告知禁止令的內容和應遵守的事項并嚴格禁止令的執行。第四是在監督管理上除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外,還應對矯正對象的手機進行定位,做好矯正談話和回訪筆錄、思想匯報的記錄工作,組織社區矯正人員定期參加法律知識學習和義務勞動,建立突發事件處置機制和預案等環節。第五是在矯正解除上,要嚴格把握解教時間,按期依法宣告解除矯正,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第六是做好查找矯正違規工作,防范、規避責任風險。要嚴格社區矯正程序,嚴把入口關,監管干部要客觀進行社會調查評估、強化社區矯正管理責任、嚴格實施日常監管,實事求是地運用懲戒措施,特別是在適用撤銷矯正建議和適用減刑建議措施的,一定要有足夠的事實依據支撐。同時要克服變相體罰、吃拿卡要等問題。個人建議社矯中心可以將因違反相關規定被收監執行的典型案例統一制成宣傳牌懸掛于各司法所,及時向矯正對象宣講,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為了進一步提高社區矯正管理工作人員公正、規范、廉潔執法,預防職務犯罪,此刻應敲響廉政警鐘,社區矯正管理工作人員應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從思想上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切實提高矯正工作能力。

近年來,社區矯正工作逐步走入正軌,各項監督管理措施逐步完善,這樣就使得社區矯正人員私自外出、脫漏管的機率大大降低。社區矯正人員為了達到放松監管、降低管理標準、脫管或其它不正當目的,就與管理人員打得火熱、“交往過密”,采用不正當手段拉攏腐蝕管理人員,從而將社區矯正管理工作人員推到了“瀆職”的風口浪尖。

各司法所應對社區矯正工作崗位履職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廉政風險”進行分類排查,從社區矯正人員的接收、監督管理、考核獎懲、解除矯正等環節查找在崗位職責、業務流程、機制制度和外部環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點”,認真算好政治帳、經濟帳、名譽帳、家庭帳、自由帳、健康帳、堅持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廉潔從政,嚴禁發生有損司法行政機關形象的違紀違法行為。

猜你喜歡
瀆職社區矯正犯罪預防
學校生態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與犯罪預防研究
新形勢下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預防進路——以新型政商關系為視角
一個變化的職業中的律師瀆職行為:合同法原則的作用
情境犯罪預防本土化研究進程及展望
PPP項目常見犯罪預防
拉加德出庭
罪犯社會適應性心理輔導之展望
別說與要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