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罪犯社會適應性心理輔導之展望

2016-12-01 15:54張麗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2期
關鍵詞:社區矯正

摘 要 罪犯社會適應性心理輔導對改造罪犯、促使其回歸社會、降低再犯罪率都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認為罪犯社會適應性心理輔導主要包含了出監心理輔導和社區矯正工作中的心理輔導兩方面。具體可以從職業目標定位、心理障礙咨詢、行為矯正等方面展開工作,最終實現罪犯由“監獄人”向“社會人”的轉變,促進他們順利回歸社會。

關鍵詞 社會適應性 出監心理輔導 社區矯正 回歸社會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基于女犯人格特征剖析的心理矯治模式探析——以常州市女子監獄為例》成果,課題編號:2014SJD242。

作者簡介:張麗,南京森林警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犯罪心理學、警察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C91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226

當代中國刑罰理念更加趨于理性、人道,注重對罪犯的教育、改造,使其能重返社會。但由于特殊的監禁環境,罪犯心理不健康的人數往往會比社會正常人群比例更高,程度更深。而且以往的罪犯改造主要以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規知識教育為主,忽視了罪犯的實際心理需求,重教育矯正,輕心理矯治,使得罪犯回歸社會的心理能力大大減弱。因此,罪犯的“社會適應”問題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從體系化的角度來構建罪犯重返社會的適應性心理輔導體系。

一、罪犯社會適應性心理輔導的內容

罪犯社會適應性心理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出獄前和出獄后的關鍵性環節上,就其內容而言,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 出監心理輔導

司法部《監獄教育改造工作規定》第五十五條規定:“監獄對即將服刑期滿的罪犯,應當集中進行出監教育,時限為三個月?!睆拇藯l規定可以看出國家對出監教育的重視。罪犯終究要回歸社會,在出監前對其進行社會適應性心理輔導是十分必要的。

罪犯在出監前往往會出現焦慮、恐懼、矛盾、適應不良等多種心理問題,要想排除罪犯的心理障礙,讓其順利回歸社會,就必須做好心理輔導工作。此外,罪犯對其未來職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有著不確定性,也容易產生擔憂、退縮等心態,為促使其更好地回歸社會,在其出獄前需要做好職業規劃、社會適應等心理工作,以確保罪犯以較好的狀態迎接獄外生活。

(二) 社區矯正工作中的心理輔導

刑滿釋放罪犯走入社會、走進社區后,一般會遇到以下幾種心理問題:社會生活環境的巨大差異帶來的不適應心理;社會飛速發展與其原有生活技能和心理能力之間的矛盾;順利完成再社會化的信心不足;周圍人群的不認可帶來的心理落差等,這些問題都急需心理輔導工作來解決,因此,在社區矯正工作中社會適應性心理輔導是十分必要的。

20世紀60年代,美國監獄在其行刑模式中開始使用一種新型的模式,即社區模式,主張通過擴大社區矯正的形式和功能來促進罪犯的再社會化,矯正的任務包含了心理的輔導,其目標就是讓犯罪者能獲得回歸社會的再適應性心理發展。

二、罪犯社會適應性心理輔導的標準

對罪犯進行社會適應性心理輔導,必須對其社會再適應的標準進行界定。筆者根據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標準,并綜合國內外學者關于罪犯心理健康的觀點,確定了罪犯的社會再適應心理健康標準:

(一) 能夠自我反省,對自己的犯罪根源有清晰的認識

該點要求罪犯對自己的犯罪事實有所反思,通過深入的分析認識到導致自身犯罪的心理癥結和根源,并進行自我反省,樹立積極的心態,重新面對社會生活。

(二)擁有正確的自我認知,全面認識自己

該點要求罪犯能對自己進行全面的剖析,對過去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未來的自己進行全面認知,在此基礎上接納自己并樹立明確的行為目標。

(三)能夠正視現實并且接受現實

這就要求罪犯能正確面對現實,認識到自己在當下社會生活環境中的位置,能合理地應對各類困難,甚至挫折,接受現實,并在些基礎上更好地提升自己。

(四)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擁有正常的人際關系

針對此點,心理工作者要引導罪犯在新的社會環境中掌握具體的溝通技巧,形成良好的社交心態,減少與他人之間的敵對和沖突,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

(五) 沒有嚴重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該點要求罪犯不能出現如下一些心理障礙:焦慮癥、恐怖證、強迫癥等神經癥;睡眠障礙、性障礙等心身障礙;反社會型、偏執型、強迫型人格障礙等。更不能出現精神分裂癥、躁狂癥、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等嚴重的心理疾病。

(六) 擁有一定的職業能力,能夠自立

此點要求罪犯掌握一定的職業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職業能力,能夠在不依靠他人的情況下完全自食其力。

(七)能夠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并能應對逆境

當罪犯回歸社會后會發現社會遠比他們想象的變化大,心理工作者需要引導他們對此有所預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社會,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并掌握應對逆境的方法。

三、 罪犯社會適應性心理輔導的體系構建

如上圖所示,罪犯的社會適應性心理輔導首先是獄內出監前三個月的心理輔導,心理工作者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通過職業興趣測試、職業能力測試等測試軟件盡早幫助罪犯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并在參照罪犯的以往工作經驗、人際關系、經濟狀況和回歸地域的環境特征的基礎上幫助罪犯最終設定未來的職業目標崗位。接下來再引導罪犯對比目標崗位的能力要求來分析自身尚不滿足或有待加強的地方,以促進自身的成長。

2.通過心理障礙的排查,篩選出有心理問題的罪犯。罪犯在臨出獄時,很容易由焦慮、恐懼、消沉等情緒發展成為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如果不及時排查并進行相關心理輔導,可能會發展成更為嚴重的心理疾病。

3.在排查基礎上對有心理問題的罪犯進行系統的心理咨詢。通過排查發現心理問題之后,獄內的心理工作者就需要立馬進行系統的心理咨詢,及時解決問題。

其次,心理工作者還需要做好罪犯出獄后三個月內的心理輔導,具體而言,也包含三方面的工作:

1.對刑釋罪犯進行心理矯治。一方面是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宣傳工作,讓刑釋人員掌握更多的心理學知識,能更好地進行自我調節;另一方面是繼續進行心理障礙排查,對篩選出來的有心理問題的人員進行及時的心理咨詢和干預。

2.對刑釋罪犯進行為矯正,重點關注他們有無偏差行為,以防犯罪心理的反復,同時鼓勵這些刑釋罪犯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培養其正確的勞動觀念,增強其生存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人際交往技能,增強其社會融入度。

3.在適應性心理輔導方面,主要是做好心理咨詢工作,并力圖拓寬溝通渠道,讓刑釋罪犯在家庭生活、與人交往、就業謀生等方面掌握相關的技能技巧,提高其社會適應力,更好地適應社會。

四、 罪犯社會適應性心理輔導具體實施的要點

(一) 強化心理測評,隨時掌控罪犯的心理和行為特征

充分運用包括職業測評、心理狀態測評等各類心理測試量表對罪犯進行測評,重視對測評結果的研究,隨時掌握罪犯的心理和行為特征,以防犯罪心理的反復,并對發現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對存在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個體,更要及時進行心理干預,盡最大努力保證罪犯在回歸社會的前后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減少他們的焦慮不安,消除迷惘,為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二) 豐富心理輔導形式,提升社會適應性心理輔導的效果

要盡可能多地挖掘、探討和使用各種心理輔導方法和形式,以提升心理輔導的效果。如可以運用宣傳月活動、心理講座、心理圖書和心理影視鑒賞等活動讓罪犯對心理健康知識有個總體的把握,能及時識別自己的心理問題、進行合理的心理自我調節。也可以配合各種新型設備和儀器,通過角色扮演、行為訓練、情景劇等方式,使罪犯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調節的基本方法有個切身體會,學習基本的社交技能、溝通技巧等。另外,在具體的心理咨詢上,也可以采用個體心理咨詢和團體心理輔導相結合的方式,使罪犯不但能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深入的了解,也能在團體輔導中借鑒他人的經驗幫助自己獲得心理成長。

(三)充分利用各種矯治模式,強化社區矯正工作中心理輔導的效果

在社區矯正工作方面,管理者更要善于運用各種模式,利用各方力量,來強化心理輔導的效果。如可以組織志愿團隊,讓心理咨詢師志愿者利用業余時間參與到社區的心理輔導工作中來,既節約了政府經費,又能充分發揮志愿者的力量。此外,也可以由政府建立心理輔導工作室,聘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來開展心理矯正工作,既確保了社區矯正工作的制度實施,又能體現心理輔導工作的專業性。還可以由政府面向社會招標,讓專業心理咨詢中心直接承擔獄外罪犯的心理矯正工作,這種模式可以讓心理輔導工作具備專業又專職的工作組織,最大化地保證心理輔導工作的高效性。

(四) 制訂系統方案,實現罪犯的角色再造和行為能力提升

罪犯在回歸社會的初期往往會出現角色沖突,社會與家庭的不信任、社區的管理監督會使他們在正常人與罪犯的角色之間出現搖擺心理。此外,社會的巨大變化、新型人際關系建立的困難、職業能力的落差也會影響刑釋罪犯的適應能力。只有制定一套關于目標定位、角色再造、行為轉化、素質提升的完整方案,在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心理問題排查、心理障礙咨詢、行為矯正、職業能力提升、溝通技巧掌握等主題上設定階段性目標,按計劃具體實施,并不斷反饋調整,才能確保他們形成新的角色意識,并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中去,實現角色和行為的重構,從而最終獲得社會認同、回歸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吳宗憲.國外罪犯心理矯治.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2]王文琤.監外罪犯心理矯正工作現狀與思考.犯罪研究.2007(4).

[3]吳紅順.對當前服刑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蘭州學刊.2008(6).

[4]章恩友.罪犯心理矯治.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0.

[5]劉毅.罪犯再社會化過程中出監監獄(區)的矯正管理新探.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

[6]許銀.對當前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學理論.2012(12).

[7]史金芳.心理學視野下罪犯回歸問題之省思.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14(2).

[8]汪蓓.社會工作對犯罪社區矯正的介入模式創新.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6).

[9]禹紅梅.關于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社區矯正現狀的調查與研究.中央樂山市委學校學報.2016(2).

[10]彭榮.論刑滿釋放人員心理干預機制的建構.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6(4).

[11]浙江大學“紫領人才計劃”課題組.社區矯正志愿服務模式創新淺探-以浙江大大學紫領志愿服務團隊三墩實踐為例.觀察與思考.2016(5).

[12]浙江省臺州市司法局.首屆浙江臺州社區矯正論壇綜述.中國司法.2016(9).

猜你喜歡
社區矯正
黑龍江省社區矯正工作調研報告
檢察機關監督社區矯正的實踐、問題和對策
循證矯正視角下我國未成年犯社區矯正問題研究
淺析青少年社區矯正的社會工作介入方式
西北地區社區矯正現狀調查與模式研究
論社區矯正的檢察監督
論社區矯正檢察監督
基層社區矯正資源整合探索和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