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一體化發展研究

2017-06-02 00:24孟偉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社區體育高校體育

孟偉

摘要:社區與高校實現兩者資源優勢的互補,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最佳途徑。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法、資料分析法等科學方法對目前社區與高校的一體化發展趨勢進行研究,針對其一體化的形式進行分析和解讀,旨在能夠提升社區體育水平與高校學生體育意識,促進高校體育更具人文化和科學化,真正地實現體育教育社會化。

關鍵詞:高校體育;社區體育;一體化研究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在呼吁加強課外體育活動,重視學生興趣愛好,學校、家庭及社會的體育教育一體化管理,等等。而今,我們找到了實現這些要素的最佳途徑——社區與高校的一體化。據調查,高校與社區體育間的聯系常常停留在表層上的場館和設施共用,缺少對體育活動管理和文化內涵的充分互動,高校的人才沒有真正實現有效的開發和利用。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一體化既是將這些全部涵蓋,既能實現教學目標,也能有效地解決社區體育的管理和資源問題,真正的實現優勢互補。

一、高校體育和社區體育一體化的研究

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一體化就是高校與社區為共同目標而攜手合作,實現資源的共享,進而實現彼此間的成長。

一體化主要雙方的主動或被動的雙向促進,其中包括直接促進和間接促進兩種。高校與社區體育的一體化意味分工協作,雙方各盡所能,動用各自的資源,將資源有機地整合到一起,進而達到共同目標,實現彼此間的共同利益。與社區相比,高校體育組織和資源都相對完備,在目標實踐過程中,高校體育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地位和影響力都占據主要地位。

高校體育需要社區人群、資金等資源,社區體育需要高校的先進理念、技術指導及運動設施等資源。高校和社區體育彼此間一體化互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形成最為良好的運動環境。社區與高校在整個資源共享中獲得滿足,獲得彼此的長足發展。

(一)物質技術相互補充

高校體育的教學大綱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構建和設定的。物質儲備與場地設施等都是按照國家規定標準設定。不同學校在地理位置和辦學條件等方面有差異,但是總體內部體育各項水平都是能夠達到實際標準,滿足各種教學、訓練和課外活動的。國家在許多政策還會傾向高校,給予很多無形的支持,甚至是關注性的強制要求。

社區體育則不同,在設施布局、規劃方面存在很大不足,但是社區群眾對于健身熱情度高,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而大學體育人才和設施都比較集中,社區體育健身具有區域性、余暇性、低競技性等特點,這就要求體育活動要圍繞體育設施為中心,聚集人力為主要方式來進行體育活動的開展。

提高組織體育活動的質量和數量是實現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一體化的關鍵,一旦體育活動的質量和數量得到提高,便能獲得社會、政府的有力支持。社區與高校體育資源的整合,社區居民能夠獲得技術指導和資金的支持,高校能夠獲得獲得培養人才的機會和經營收入。

高校體育人群主體是學生,社區體育的主體是社會上的各類人群,包括歷經過大學體育的人群和教育大發展之前的群體。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一體化的實現是體育繼承性的重要體現,對我國整個體育事業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組織制度共同完善

高校體育的開展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對象,這包括學生的安全、能力的培養及教學任務的明確等方面,具有鮮明的規律性。社區體育主導對象是體育局,針對群體也是大眾,群眾性質較強。社區體育在管理方面沒有細化,單方面受到體育局的管理。同時,街道社區又不具備配備設施的條件和能力,因此,在整個社區管理中,存在很大的不足。

校園體育包含了體育教學、訓練、比賽及文化的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是在國家的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的共同監督和指導下進行的具體工作安排,以實現體育教育和人才培養,完成社會化任務。社區體育屬于國家劃分的群眾管理體系,主要是根據社區體育的目標和特征進行的組織和引導活動。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于健身需求多樣化需求的增加,社區體育在管理上出現較大困難,群眾體育部門職能引導和組織,但卻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社區體育的組織更為民間化和志愿化。

高校與社區的一體化,完善了校園體育的組織要素和制度規則,擔負起自身的社會服務角色,積極性發揮服務作用。一體化對于社區而言則更多的是能規范管理,加強政府管理群體與社區個體間的聯系,整體上提高社區組織管理的連續性。

(三)價值觀念相互促進

高校體育對于社會教育而言,擔負兩大任務。一是通過體育活動為國家儲備后備體育人才;二是能夠通過體育科研活動為社會服務,反作用于國家未來的體育活動。大學教育基礎是人才的培養,包括身體和精神健康雙方面的培養,屬于高校體育的顯性功能;而高校體育的服務社會功能體現著其隱性特征,也可以說是人才培養的附屬功能。

社區體育的價值觀念主要體現在實際的體育工作和活動中,其目標是實現社區的整體發展,這其中包括區域居民的健康水平、體育環境水平和體育文化水平。社區體育的核心是促進人的身心健康,體育環境則是附屬,為健身服務。體育健身環境好,則意味著社區健身服務水平較高,反之,則服務水平低。

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價值觀念在實際上并沒有直接性的聯系,只是高校體育服務功能與社區環境和文化發展的目標存在間接性的關系。高校體育為社會服務培養人才,社區是檢驗人才的一種區域環境,社區需要的人才也正是高校所培養出的人才,兩者最終的走向均是更好的為社會服務。高校體育可以利用自身的技術和設施優勢,開發開放體育設備場地,獲取一定的經濟收益,通過利益傳遞將高校與社區的聯系具體化,實現兩者的利益雙贏。

二、結論

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觀念,建立完善的高校-社區健康管理體系,宣傳體育健康知識。針對性發放健康知識宣傳冊,及時宣傳體育優秀案例,拓展學生和居民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渠道。

社群具有穩定的群體結構和統一的群體意識,成員間必然有較為統一的行為規范和持續的互動關系,高校社區管理人員應及時發現和鼓勵具有統一運動意識的人群,成立自己的項目社團或協會,通過QQ或微信建立彼此間的關系,便于及時的進行內部溝通和管理。高校社區管理人員應該以一種謙卑的姿態,主動和成員保持聯系,認真科學的指導其參體育訓練,并及時通過群主獲得運動信息反饋,方便進行運動規劃和指導。在優化管理的同時,要及時改善運動環境,提高社區人群的參與積極性。

體育設施的完善是保證高校社區成員體育活動得以有效的開展的前提。各級政府應該積極發揮作用,為體育活動購買更多的服務,鼓勵低費或免費開發公眾設施,引導企事業單位等積極性的體育投資和設施建設。高校社區具備一定的特殊性,應該積極做好配套設施的完善,保障高校社區居民健身環境優越性,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總之,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一體化的實現離不開高校、社區、政府、社會四個方面的支持,這四個方面相互影響和作用共同實現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資源優化和有效配置。大學幫扶社區獲得資源利用經濟效益,社區活動開展獲得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撐,政府和社會通過幫助和支持社會體育活動,獲得相應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這種良性循環,是體育教育事業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

[1]張曉琳.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互動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2008.

[2]張瓊.上海社區體育服務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3]張亞榮.論學校與社區體育結合對學生終身體育形成的促進[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24(03):163-164.

[4]王程.和諧視野下我國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融合與發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21(6):58.

[5]王凱珍等.社區體育指導[M].南昌:江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7:34-35.

猜你喜歡
社區體育高校體育
大學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研究
浙江省金華市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的互動研究
當前社區體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論城市社區體育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