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文化視域下的斯皮爾伯格電影

2017-06-05 23:08任群
電影文學 2016年20期
關鍵詞:斯皮爾伯格大眾文化

[摘要]一直以來,在探討電影文化時,“斯皮爾伯格及其電影”是一個值得特別關注的話題。在大眾文化與電影互動的探討中,斯氏的作品更是難以避免的觀照對象。以大眾文化為視角來分析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可以看出:在文化鏡像上,斯氏在順從大眾審美的同時不忘個性化的藝術創造;在文化敘事方面,斯氏采取了碎片化的表現手法,并不斷嘗試互文性的創造實踐;在文化反思上,斯氏的影片以小見大地傳達生活思辨,又注重人性的解剖。

[關鍵詞]大眾文化;斯皮爾伯格;文化鏡像;文化敘事;文化反思

如何看待電影,取決于不同的視域。在法蘭克福學派等大眾文化研究視域里,我們已然行進到所謂的后工業社會,或日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在此社會形態里,最大的特征是社會結構產生變化,致使一個消費性質的、文化大眾化的社會形成,而電影就是社會最為顯著的文化消費符號和都市景觀之一。一直以來,在電影文化框架里,“斯皮爾伯格及其電影”是一個值得特別關注的話題;對大眾文化與電影互動的探討而言,斯氏和他導演的作品更是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文化意義。電影/大眾文化/斯皮爾伯格,三重指稱及其三者的奇妙并置已然成為今日考察電影文化在所難免的觀照對象,有其特殊的文化蘊含。所以,以大眾文化為視角,嘗試對斯氏電影的特征、意義做些論述,不失為有價值的話語實踐。

一、文化鏡像:大眾語境的歸依和個性化的選擇

電影作為大眾文化構建核心部件之一,承載著藝術主體和大眾主體之間的話語交流,自有其文化語境依托,呈現為非文本文化的泛文本狀態。就此意義而言,斯氏的電影之所以能夠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電影工業中立足,并不斷地引發浪潮,形成既能堅持邊緣書寫又能被主流大眾認同的態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對各種文化語境的巧妙并置與利用,于大眾文化、主流意識文化、精英文化三元對壘中獲取一種平衡。如《辛德勒的名單》里,導演借助主角辛德勒之口說道:“我們從來都是穩重的,不隨波追流,也不巧取豪奪?!边@可視為對此種微妙平衡選擇策略的一種暗示。

第一,斯氏的電影從不掩飾其“媚俗的姿態”,盡可能順應大眾文化及其馴養下的民眾的觀影期待。大眾文化學認為,消費社會也指稱著多元的社會,特別是指大眾文化中消費意識和享樂心態的日益蔓延。電影的順應姿態就是放逐傳統的經典文化模式,拒絕道德、政治化的激進批判,順從大行其道的商業精神、市民意識,樂于展現簡單化的、平面化的文化價值和時尚化的、刺激化的、感官化的歷史意識和身體意識。斯氏的很多電影都是這種大眾思潮的直接呈現——消解深度,去除中心,代之以消費的、便捷的快感體驗,極力刺激著大眾的感官?!洞蟀柞彙烦涑庵群捅┝?,展現為直觀化的商業粗俗影像。它借助平靜的旅游勝地中怪異生物突然襲擊的敘事講述,動用了極致化的光學視覺特技以及動作電腦特技、靈動多變的剪輯、拍攝特技,打造出大眾最喜聞樂見的、極具震撼視覺沖擊力的畫面,而故事本身其實并無多少新意;《侏羅紀公園》與其說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是暴力與特技的視覺展示舞臺戲,故事情節依然是簡單而乏味的——人類來到公園遭遇了原始生物進而展開了一場大屠殺,高明的電腦特效、夸張煽情的音響效果、身體部件被慢慢吞噬的鏡頭、龐大恐怖的恐龍形象、黏稠狀的內臟器官的畫面,將恐怖和血腥、暴力和視覺發揮到了極度變態的地步。以上畫面、敘事的設置在斯氏之后的影片,諸如《奪寶奇兵》《世界之戰》《拯救大兵瑞恩》等中也得到了延續或部分繼承。這是斯氏迎合消費時代文化受眾的欣賞品位、審美情趣、心理趨向的表現。

第二,在文化鏡像上順從大眾審美的同時,斯氏又不忘個性化的藝術創造,擺脫其強力制約。斯氏別具用心之處在于對這些大眾感興趣的素材加以創造性的加工改造,賦予其自身的美學趣味和思想傾向,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與現實文化空間的默契,展示出良性的共謀?!秺Z寶奇兵》依然是迎合商業效應之作,主要敘事都是建立在現代科技基礎上的驚險、刺激的畫面,不斷呈現太空漫游、荒野驚悚等夢幻、刺激的場景,積極營造神話奇觀,但又淫浸著斯氏獨特的觀念化敘事意境:展示現代人間的冷漠、浮躁和異化的同時,借助符號化的怪獸、外星生物等,呈現人情、關懷、幫助、愛戀和失而復得的故事敘述,表達出對理想人間和超越性人文關懷與悲憫的呼喚渴求的基調?!顿_紀公園》系列首創性地打造了符號化的虛擬場景——侏羅紀公園。故事的敘述一反好萊塢敘事套路,其情景設置并不對應現實世界的真實,也沒有與實際社會中的其他實在環境組件物質的紐帶關聯,而是封閉而內指的人/動物的沖突設置,是主觀虛擬化了的抽象性的環境符號,直接指向“現代人類社會”這一抽象概念,和符號化的人物、情節一起為敘事意境服務,暗示著人類危機四伏的真實處境。這樣的敘事、技藝、主題和思想內涵的突破,在斯氏的其他影片,比如《機器人啟示錄》《拯救大兵瑞恩》《玩家一號》《吹夢巨人》等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這也是斯氏力圖擺脫大眾文化定式下的電影范式所做出的個性化選擇和努力。

二、文化敘事:碎片化的敘事策略和互文性的實踐創造

大眾文化視域里,電影作為符號,最大的變革在于創作觀念、敘事策略、電影元素、修辭表征、語言系統都發生了變動,呈現為能指的游戲和視像的狂歡。斯氏的電影實踐,從《大白鯊》《戰馬》到《奪寶奇兵》,滲透著“狂歡節狀態的世界感受”,是對世界壓抑機制的一種宣泄,是對體制建構的理性生活的徹底顛覆,雖然并未完全脫離傳統的重視意義建構的敘事范式,但其藝術形式從本質而言卻在力圖破除傳統的戲劇性結構,建立起適應大眾又獨具風格的審美取向和表意模式,體現出自身的獨特追求和對大眾審美的揚棄。這樣的鏡像理念,表現在文化敘事上,則是有意地呈現碎片化的敘事策略和實踐創造上的互文性格局。這同樣展現了斯氏在大眾文化強勢壓力下既順應又疏離的文化策略和矛盾心理。

首先,斯氏在其作品中擇取了碎片化的敘事表現,捕捉現代社會異化的征象,從而在廢墟、暴力、死亡的展現中,打破美的幻象,引發觀者的思索,顯示出其電影的真理內涵?!稇瘃R》就是這種敘事策略的經典文本。它刻意地棄置了呈現總體性的敘事表現和集體化經驗,安排了個人視角和個體體驗,借助青年阿爾伯特和小馬喬伊在戰亂年代的友誼的講述,以凌亂的、碎片化的、內心獨白化的情節布置,表達了對彌漫著動亂、傳統德性失落、精神無處皈依的隱喻背后的社會現實感受。其視角在《丁丁歷險記》《E.T.外星人》《世界大戰》《辛德勒的名單》等片中如出一轍?!顿_紀公園》則編排了“組合段敘事”的結構,影片被分層為數個敘事段落,分述不同人物——格蘭特博士、塞特勒博士、利克斯等人的遭遇,最后或隱或暗地夾雜在一起,在完整的故事敘述中嵌入不完整的個體感受片段,打破情節流的模式,并以反敘事的策略轉向個體情緒的表現,產生了凝視和逼視影片人物的畫面效果。此敘事安排恰如其分地傳達了不同層次的人所共有的心態,對應著現代大眾散亂化、駁雜化的審美趨向,將現代人焦灼的生存體驗投射至影像語言中,呈現現代社會紛亂、拼盤化的精神狀態。

其次,不斷嘗試著互文性的創造實踐,展現大眾文化時代顛覆文本的解構精神,體現文本與世界的互動關系?!度斯ぶ悄堋分?,不僅片中的表意策略、視覺形式、鏡頭表達與《卡里嘉利特博士的小屋》有神似之處,片中大衛蘇醒與回家長達數十分鐘的片段也與1968年出現的《人猿星球》在形式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侏羅紀公園》里,格蘭特博士四人被恐龍追趕,不顧一切地朝前逃亡,時間長達12分鐘,最后影片一個畫面定格完結了全片,這不能不令人想起德國名片《羅拉快跑》,同樣的時間長度,一樣的畫面定格,主角們面對同樣的精神和現實困境。類似這些互文性的創造實踐在斯氏的電影諸如《拯救大兵瑞恩》《斷鎖怒潮》《林肯》等片中都俯拾即是。斯皮爾伯格的這些結構性上的互文嘗試與不同文本形成了有層次的交雜,是對已有的文本進行潛意識或有意識的轉換、匯集和引述,從而與經典影片形成“對話”。這不僅是在回應大眾文化文本的敘事狀態,也是在不斷地激發觀者的聯想,使得影片在表意上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應。

三、文化反思:小處見大的生活思辨和人文關懷

大眾研究的扛鼎人物阿多諾曾說過:“文化的大眾化,意味著觀察視角的個體化、細微化,和對人文關懷逆反式的期待和渴求?!币簿褪钦f,在后工業時代里,集體化邏輯權威的旁落使得社會呈現出破裂和開放性,宏大敘事的體驗不再成為依托,新型的個體流動性體驗應運而生。同時,在個體生命之間細微的相互滲透、相互流動的交感中,人文關懷也成為不可或缺的文化哺養。斯皮爾伯格的作品以1993年的《辛德勒名單》為界,其后的影片展示出美學轉型和突破,在緊密的敘事鏈條中,通過細微的情節、個體生命的感受或者深沉的主題,自然而然地展露出深刻的內涵,表達出某種文化反思,發人深省。這種突破具體體現在處理審美思辨時摒棄宏大敘事,代之以個體化視角和以小見大的隱喻方式,而主題的設置則浸淫著人文關懷旨趣,寄托深遠。

一方面,影片以個體化的體驗、以小見大的隱喻方式傳達生活思辨和題旨意趣,展現具體的生活或者人生感悟?!缎恋吕盏拿麊巍防?,敘事者通過對辛德勒一次次掙扎和拯救的反復書寫,思辨性地揭示了令人困擾的生存困局與道德律令的“二律背反”,暗示了有著濃烈的文化沖突、政治紛爭和種族歧視的人類社會向文明指稱的現代社會轉化的困難。當片中的斯塔恩捧著辛德勒給出的名單念叨時,畫面鏡頭突然轉向他顫抖的雙手,并給予了特寫,這樣以小見大的鏡頭語言帶給觀者的是極大的震撼。這部展現歷史悲劇氛圍和富含人性深度的影片就在顫抖雙手的畫面中將潛在的一切訴說都涵蓋了;《E.T.外星人》則不妨視為當代社會的寓言,它以令人嘀笑皆非的畫面,借助小男孩艾里奧特和妹妹與外星人的友情的講述,刻意凸顯他們之間交往的點點滴滴和種種趣事,還有政府官員們的重重干擾,展示出讓人既熟悉又漠然的現代人類的荒誕與冷漠,弘揚了富有樸素人際關系的愛與關懷和憂患意識。斯氏特別注重以小見大、于平凡中見不凡的敘事策略,從小事的斷面里洋溢出令人慨嘆的主題意蘊,刻畫獨特,體貼入微。

另一方面,注重對人性的解剖和人類命運的展示,以及對人類的生存狀態的關注,進而呼吁消費時代日益稀釋的人道力量和人文關懷。斯氏的影片,特別是后來的制作毫不吝嗇地體現著這一點?!洞蟀柞彙贰顿_紀公園》《機器人啟示錄》《玩家一號》等影片深思了在現代科技文明主宰的文化圖景中,科技進步和人倫關愛、人際關系、人類文明之間的不協調乃至背反,以駭異的批判性角度反省這樣的事實——科技的進步往往是人類走向自我毀滅、人心駛向荒蕪、人性被異化的因由;《丁丁歷險記》《間諜之橋》《奪寶奇兵》《戰馬》《E.T.外星人》《世界之戰》《拯救大兵瑞恩》諸片則以黑色幽默、反諷的敘事筆調、隱喻性的表達方式批判和反思現代人類社會生存困境的,并深切解析了生活中的種種困惑、貪婪、浮躁、陰謀、迷茫、動蕩、紛爭、冷漠、混亂的荒誕境地和不人道,傳達出大眾社會消費群落中現代人躁動不安的感覺和情緒。

斯皮爾伯格的影片承載了沉重的主題和深邃的內涵,展示了在物欲泛濫的大眾化社會中最易淡忘又最應珍惜的人文關懷和人道關注,無疑是斯皮爾伯格及其影片最彌足珍貴的地方。也因此,一方面,其影片作品多披著商業的媚俗的外皮,獲得大眾文化的歡迎與追捧;而另一方面,在眾多的商業片中,斯氏電影因其獨特的個性化創造和突破得以脫穎而出,成為人們研究探討的經典。

[作者簡介]任群(1973- ),女,江蘇淮安人,碩士,淮陰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斯皮爾伯格大眾文化
近年來“傳統”在大眾文化中的“生長”——以“現象級”影視作品為探討中心
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的觀察與反思
中國社會現代轉型與大眾文化的內在邏輯
詭異!斯皮爾伯格看這部片時房門突然被反鎖!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魚有多大
斯皮爾伯格為什么要歷時33年修完學分?
氣排球的大眾文化屬性探析
“賣身契”成就國際大導演
性別化的中國城市大眾文化——北美的中國性別史和城市大眾文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