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通“最后一公里”需要加速

2017-06-07 21:30
小康 2017年16期
關鍵詞:最后一公里問責政務

政務公開制度的效果如何,要成為檢驗地方政府執政能力高低的新標準。對敷衍應付,公開不規范;疏于監督,機制不完善;忽視反饋,效果不明顯的就應該啟動問責機制。

“門難進,臉難看”是長期以來人們對有些地方部門工作作風的直接感受。隨著政務公開的加速,有些地方想出了新花樣,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里,一段信訪局設置的信訪窗口就成為人們熱議的段子。打破行政惰性,解決政務公開“最后一公里”的瓶頸,還在基層。

政務公開工作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為解決政務公開難題,國務院辦公廳5月22日印發《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方案》,將在全國15個省區市的100個縣(區、市)啟動這項試點,摸索出一套可操作的政務信息公開標準在全國推廣。

這是政務公開的又一大步?!对圏c方案》明確試點圍繞權力運行全流程、政務服務全過程公開透明,堅持需求導向,強化標準引領,適應基層特點,重點圍繞城鄉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公共資源交易、財政預決算、安全生產、稅收管理、征地補償、拆遷安置、保障性住房、農村危房改造、環境保護、公共文化服務、公共法律服務、扶貧救災、食品藥品監管、城市綜合執法、就業創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養老服務、戶籍管理、涉農補貼、義務教育、醫療衛生、市政服務等25個方面開展試點工作。鼓勵基礎好的地區可以擴大試點內容。

公開什么?25個方面寫得清清楚楚,都是關系社會發展、民生福利的重要事情,跟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也是政府行政最主要的工作。

如何公開?有兩個關鍵詞,一是“需求”,二是“標準”。民有所呼,必有所應。政令所行,必有標準。政務公開之前推行迅速,各地大多都已建立政務大廳,但有的地方內容和標準不明確,公開信息比較隨意,老百姓跑腿雖少了,但辦事仍然不易。因此提出的“需求導向”,就明確表明了公開的方向,保障這一方向的關鍵則在于“標準化”,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為因素,減少幕后操作,使政務在陽光下運行。

公開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公開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前提。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讓中央提出的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落到實地,需要從制度層面提供加速器。政務公開制度化的這一大步,瞄準的正是公開要達到的效果。既是試點,當然允許各地探索經驗,而且重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考核的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和規范,為在全國全面推行奠定基礎。政務公開制度的效果如何,要成為檢驗地方政府執政能力高低的新標準。對敷衍應付,公開不規范;疏于監督,機制不完善;忽視反饋,效果不明顯的就應該啟動問責機制。

要使“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成為一種新的執政理念,要讓百姓和企業“看得見”“聽得懂”“易獲取”“能監督”“好參與”,堅持不懈地把政務公開推行到底,才會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斷頭路”,才會使中國全面小康的進程日新月異。

猜你喜歡
最后一公里問責政務
讓事故問責生威
監督執紀問責如何“備豫不虞”
“濫問責”的6幅畫像
對“數字脫貧”要問責
政務
政務
政務
政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