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語料庫的非英語專業學生詞塊使用特點研究

2017-06-07 12:26陳蕊
校園英語·下旬 2017年4期
關鍵詞:學術英語結構特征詞塊

陳蕊

河南理工大學

【摘要】本研究采用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同時基于詞塊理論,從結構特點方面分析總結了大學英語學習者四級作文中詞塊使用的結構特點,并探討了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與影響。

【關鍵詞】語料庫 詞塊 學術英語 結構特征

一、前言

詞塊現象早在19世紀就被語言研究者關注,Ellis于1893年在研究中首次使用了“詞塊”這一概念。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語言研究的發展,詞塊領域相關文獻、成果層出不窮,很多語言研究者開始從不同角度對詞塊進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定義,如:詞束、詞叢、程式序列、預制塊等50多種。與此同時,語言研究者們還在研究過程中對詞塊進行了不同層次和范疇的分類。與給詞塊下定義一樣,對詞塊進行合理分類也是一道極其復雜的難題。不同語言學研究者從詞塊的頻數、詞塊的親疏程度、詞塊的結構及功能等角度進行了不同嘗試。在對詞塊的眾多分類中,Biber(1999)的分類方法被認為是較為全面且被廣大語言研究者們采用的一種。Biber從結構層面將詞塊分為7種主要類型,各類型下又可進一步劃分為12種子類型;功能層面上,詞塊可被分為:立場、組篇、指示和會話詞塊4大類。Biber突破了僅從單一角度對詞塊進行分類的局限性,開創性的采用結構和功能相結合的分類方法,使研究者們對詞塊的認識和相關研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二、思路與討論

本研究將采用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 中的大學英語4級ST3子語料庫中的所有四詞詞塊。研究表明,四詞詞塊在數量上較具代表性,更能體現學習者詞塊水平。本研究先通過Antconc這一工具中的Cluster功能提取所需詞塊,然后,本研究從結構方面對四詞詞塊進行數據分析及分類,最后找出深層次原因。

三、分布特點及原因探析

本研究從結構上采取Biber(1999)口語會話和學術語篇中最常用詞塊的分類方法,得到了如下的分析結果:

在這12種結構分類中,數量最多的前四位分別是:(動詞/形容詞)+ to短語片段、其他介詞短語片段、系動詞be+名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先行詞it+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動詞/形容詞)+ to短語片段在所選詞塊中出現頻率最高,原因是在大學英語四級作文中,作文選題一般是讓學生發表觀點,闡述問題以及論述,比如important for us to,do my best to。這一點完全符合大學英語四級對學生寫作的要求。

其他介詞短語片段在所有類型中所占比例為第二。這些介詞短語在作文中充當連接詞、副詞等作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緊湊、邏輯性強,在大學英語四級作文中,是一類必備詞塊。

系動詞be+名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位居第三。這種類型的詞塊通常用來對某一問題進行描述,或者對某一現象進行闡述。這類詞塊的出現頻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級作文的大綱要求,同時,也證明學生熟悉了此類作文的要求及寫法。

先行詞it+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在所有類型的詞塊中出現頻率為第四。先行詞it+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中,it是先行詞,在詞塊中沒有實際意義,僅僅充當先行詞作用。這類詞塊在文中通常用來對某一問題進行定性,或者提出問題的必要性。

介詞短語+內置of短語片段使用數量為倒數第二。這類詞塊出現在現象作文開頭,用來表達現象出現的背景。從這類詞塊的使用中,可以看出學生在寫作文時,忽視了背景信息的闡述。

被動動詞+介詞短語片段在所有詞塊中的出現頻率僅為1。這種現象可以說明大學英語寫作者在寫作時很少使用被動句來突顯文章的客觀性,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學習者在寫作中對被動句以及復雜句的掌握不夠。

四、研究結論

本研究通過對CLEC中ST3的四詞詞塊進行檢索、整理及分析,發現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動詞性詞塊,所占比率為65%。在四級作文寫作中,要求學生就某一現象進行剖析,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因而,動詞性詞塊的使用正好從一方面證明學生的寫作能力符合大綱的要求,體現了很好的英語運用能力。其次,其他介詞短語片段出現數量為21,所占比例為12%,在所有類型中所占比例為第二。另外,系動詞be+名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出現數量為18,所占比例為10.29%,在所有類型中所占比例為第三。這類詞塊的出現頻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級作文的大綱要求,同時,也證明學生熟悉了此類作文的要求及寫法。出現頻率最低的是“被動動詞+介詞短語片段”,其出現頻率僅為1,這說明,大學生避免使用結構過于復雜的被動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被動句使用缺失。

五、教學啟示

學術知識的傳播和學習很大程度上受到學習者學術英語水平的制約,而學術英語水平的高低不僅取決于學習者的詞匯儲備及語法構架,更為重要的是,取決于如何恰當的使用各類詞塊將學術概念、觀點客觀準確的傳遞給外界。因此在今后的外語教學中,應著力提升大學生詞塊使用水平,設計相應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環節,為學生將來進一步深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廣惠.詞塊的界定、分類與識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1):1-4.

【基金項目】本文為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項目號:2016-JKGHB-0197)、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計劃項目(項目號:2017-ZZJH-193)、河南理工大學青年骨干教師資助項目(項目號:2013-030)、河南理工大學教研教改項目(項目號:2015JG099)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學術英語結構特征詞塊
水環境影響下的屯城古村營建特征研究
淮南花家湖輪蟲群落結構特征及季節變化
如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詞塊理論
詞塊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專業學生與本族語名人演講中詞塊使用特點探究
高中英語詞塊教學現狀調查研究及應用策略分析
EAP視域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專業化轉型芻議
學術英語寫作教學方法探究
論《四月物語》中的散文式結構
淺談高考數學中的審題要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