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心理視角的“四種對話”教學

2017-06-07 00:19楊映玲
科技創新導報 2017年8期
關鍵詞:有效性教學

楊映玲

摘 要:教學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心理學知識的運用,駕馭好相關心理學知識,對于提升教學效果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該文從教育心理角度,對學習者的認知發展過程、學生情感與個性發展、智力因素、學習風格等方面進行了總結。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四種對話”輪替的教育思想,即生與教學資源的課前對話、生與師的對話、生與生的對話及生與己的對話,并從學習者認知心理角度進行了反思。以期推動教學中對心理學作用的重視,進而拔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教育心理 有效性教學 四種對話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3(b)-0179-02

教學能否取得好效果,就是要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做到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多年來,從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學生情感和個性發展在教學中的辨識與應用,到對個體學習風格差異等多個維度的研究中,已逐漸形成了基于學生心理的教育心理理論體系。作為教育者,必須要參悟其中思想,才有可能實現有效性教學。

1 正確認識學習者的認知發展過程

皮亞杰提出的建構主義發展觀,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內化學說,合作式交互性學習的理論,對學習者的認知發展過程進行了研究,并被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中。

皮亞杰認為,個體認知的產生與發展,來源于個體與環境之間不斷發生的相互作用,這種過程將促進認知發生質的變化。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人具有適應環境與建構的傾向。對環境的適應包括同化和順應過程。將外部元素整合到一個已形成或將形成的認識結構中,稱為同化。在同化中,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同化發生改變,改變舊觀點以適應新變化,稱為順應。當新改變不能解決新問題時,個體會主動調節自己的行為,達到平衡(適應)。個體在平衡與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斷建構和完善認知結構。綜上所述,皮亞杰建構主義發展觀的實質是,人的認知發展過程,來源于適應環境,在同化、順應、平衡過程中產生螺旋式認知升華,重視人在環境中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中給出的教學資源,不應超出學習者的認知發展水平。教師是引導者,應創設探索的機會,互動的機會,幫助學習者在師生、生生互動中獲得新知。

維果茨基的建構主義理論,同樣重視個體在環境中學習的重要性,提出最近發展區的概念。教學應發揮的功能有二個:一是根據學習者的認知發展水平,創造最近發展區,并提出更高的發展要求。二是教學中要幫助學習者掌握知識并促進其內化。學習者處于社會交互環境中,通過具有差異的個體間交流,可以促進內化水平趨于一致。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合適的“支架”,以學生為主體,指導其進行發現性、探索性學習,教師僅處于觀察者、監控者的角色。將認識水平與速度不同的學習者,分配到同一個學習小組中,成員間交流、協作完成學習過程,促進個體認知內化水平的差異快速縮小。

2 了解學習者的情感和個性

有心理研究表明,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根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以及自己的體驗,能作出自我意識的判斷。自我意識決定一個人的性格、能力和行為。從知、情、義三個角度來看,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自我認識包括自我感覺、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與評價。而自我體驗,產生于自我認識,它是自我意識在情感方面的表現。自尊心、自信心源于自我體驗。在自我意識的意志部分是自我調節。人們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監督和自我控制的過程。當一個人有自尊的心理需求時,會更主動的自我檢查、監督與控制自己,以達到維護自尊的目的,當多外部環境取得越來越多的正面評價,則會獲得更多的自信心。

Marsh于1990年做過一個研究,發現自尊心理需求高的人更易取得成功。高自尊的心理需求,則會更努力希望獲得群體表揚,與同伴的交往會更積極,當心理滿足感變大時,越努力,越促進一個人邁向成功。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高自尊的心理需求,從而建立高自信,最終幫助學生走向成功。

教育心理學家Coopermisth在1976年所著的《自尊心的養成》中提到,自尊心的養成需要三個條件,一是讓人在群體中具有重要感。二是能通過努力達到預期效果的成就感。三是在做事過程中,自我感覺良好,在處理問題時具有適應能力,即:力量感。這個三個條件如果能達成,就能滿足心理需求,自信心和自尊心會得到強化。

3 了解產生學習者智力差異的因素

在相同的時間內,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接受知識與技能的能力。產生個體差異的原因有很多種,最為常見的原因可能是每個人所具備的學前背景知識水平不同,學習動機不同,智力水平存在差異,或是個人對某種學科的學業能力傾向不同,接受知識的學習通道的傾向不同,或是性別差異、文化背景等因素不同所導致的差異性。

“智力”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其中要素。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至少存在在8種智能,分別是語言、邏輯——數學、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等智力。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是緊密聯系和相互補充的。有些潛能甚至在這之外,需要對學生的潛能認識和開發,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教育”觀。而美國耶魯大學的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論,人的智力由分析性能力、創造性能力、應用能力組成。教學中,需要關注每一種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注重提高學術的智力,更要注重提高實踐中的智力。在指導“做”的過程上,發現與激活智力潛能與優勢。

4 正確認識與對待學習者不同的學習風格

在不同的環境或不同學習組織中,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學習效果。奈欣斯(1976年)認為,每個人在學習時的感覺定向是不同的,即:視覺、聽覺或觸覺傾向。在小組中學習,獨立學習,或是指導下學習,每個人接受知識的情況也各不相同。在學習過程中,有的人喜歡從總體到細節的思維方式,有的人喜歡先收集細節,再得到總體的認識,還有的人的思維方式是巨大的、直覺式跳躍的。

對于學習風格傾向的研究,雷諾與鄧恩夫婦提出了六維理論。其中:知覺、物理環境需求、社會環境、認知方式、最佳學習時間、動機與價值觀等,構成學習者獨特的學習風格特征。其后,不少心理學家研究與編制了各類學習風格傾向的測試量表,試圖通過學習風格測試,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以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到目前為止,被大數人所接受的學習風格差異,主要有感覺通道的傾向性差異,認知風格的差異,在認知活動的學習策略中的整體性和系列性差異,對信息加工時所呈現出的深層加工和表層加工的傾向性差異。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吸收與學習這些前人的心理研究成果,并應用于教學活動中,才有可能達成有效性教學的目標。

5 將認知心理規律應用于教育活動中——“四種對話”輪替教學

所謂“四種對話”教學,既在課堂之內,又在課堂之外。其具體內容包括。

第一種對話:生與教學資源的課前對話。課堂活動以前,老師針對某個需要實際實現的工作任務,為學生提前準備的學習資料。這些學習資料的設計,必須考慮學生的現在所處的知識層次與水平,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思想來說,就是搭建“支架”。并在實際任務設計時,引入社會環境因素,讓學生在解決社會環境中所遇到的問題時,激發主動性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第二種對話:生與師的對話。這種對話發生于課堂內外,在解決實際工作問題時,師生共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探尋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師生共同研究共同學習??梢允菐熢谡n堂上,提前把需要了解的關鍵知識點與技能點提出來,也可以是大家一起通過資源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而在“做”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啟發新思考,產生新創新。在做的過程上,獲得自尊與自信,并強化與放大這種效應。課堂上是沙龍式,而不是以往常規的教師主講式的。學習的過程,從課堂內,走向課堂外,發現與發揮學生個體上智力的潛能。在生與師的課堂對話環節中,要遵循不同學習者學習風格的不同偏好規律,盡量提供好的物理環境,滿足生理需求,心理需求,視、聽、動覺通道都要調動起來,以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習者。

第三種對話:生與生的對話。以教師為主導、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于實現啟發教育,同伴間學習是有害的。維果茨基和皮亞杰都認為,人的認知發展產生于社會環境中,在人與社會環境或社會團體組織之間發生信息交互過程,產生認識的提高,并形成新的認識結構。不同的學生,其學習策略和感覺通道各不相同,小組式合作學習,有利于溝通,有利于彌補因不同個體學習風格差異而帶來的學習效果上的差異。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在應用不同學習策略時,將經驗進行同伴間的分享,不光能對自己產生意想不到的認識上的效果,還能啟發其他同伴共同進步。在小組的溝通中,不光可以訓練到采用不同的認識方式來獲得知識與技能,還能訓練其他智力能力的提高。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對人的培養應該是多方面的,在實踐的環境中學習,不僅是做事本身,還存在著其他智力能力的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在實踐中所產生的各項智力的共同提高。

第四種對話:生與己的對話。在“做”任務中激活學生的主動性思維,自己提問,自己回答,自己思考。根據“做”中的體驗,回到理論中,自行反思總結,將認知的結構體系進行完善和升華。在探究性學習過程,產生新價值——創新。這一過程,需要老師進行促進學生深入思考的教學設計,例如: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自問自答,自答的問題要盡量涵蓋所學所想。也可以是學生互相之間挑戰性的考問,激發征服欲,自信心與成就感。還可以是做的素材,做的內容,做的規則均來自于真實的世界,在真實的“做”中激發探究過程。

6 結語

一套真正有效的,符合教育心理規律的教學模式,本身是沒有定式的。四種對話間不是孤立的關系,而是交替出現的,這種提法只是從教育意識的層面,提出的一種思想觀念。它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在四種對話的思想指導下,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最終實現有效性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余浩,陳年友,周源.教學做合一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2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埃米爾·庫埃.心理暗示力[M].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有效性教學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在繪本的芬芳里呼吸數學知識的精彩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和有效性
關于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解析與研究
九年級語文有效性教學初探
培智學校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思考
高二物理有效性教學的分析
淺析高中數學的有效性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