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轉型的本質

2017-06-09 19:07方洪波
經理人 2017年3期
關鍵詞:升級制造業轉型

方洪波

在目前的大背景下,有觀點認為,制造業成為落后生產力的代表。但我不這樣認為,制造業有它的一些發展的空間和路徑。

制造業轉型具有艱巨性

《國富論》中說“一個國家的財富來自于大規模商品的制造”,這一點不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改變。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制造業更是無比重要。同樣,今天來看,美國的制造業已很厲害,法國有新工業,德國還提出了工業4.0。那么,中國制造業呢?我們現在都在談中國經濟的轉型,但是經濟結構怎么轉型,往哪一個方向轉,核心還是來自于制造業。

毫無疑問,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結構轉型的根本所在。其他產業的延伸,也是來源于制造業。今天我們講供給側改革,本質上,供給側也需要對制造業進行很多的改造。所以,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所在,就是我們制造業要通過轉型升級,向市場提供更有競爭力的、有技術含量的、有高素質的勞動力,向市場提供更多的資本性的支出。讓市場實現全要素生產力的提高,讓我們可以把同樣的東西做得成本更低,或者創造有附加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市場。

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的艱巨性,是我們今天新興的產業,包括高科技產業、互聯網產業所無法比擬的。很多高科技企業、創新型企業,轉型沒有那么復雜,但是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非常復雜。中國所有傳統的制造業,為什么突然在一個經濟周期的變化時期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困境?本質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所有的制造業在過去改革開放之后,它所有成功的本質原因是一樣,都是依賴于中國的區位優勢,龐大的內需,做大規模,依靠低成本的優勢,快速成長起來。

今天所有的制造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本質也是一樣,因為過去的模式失效,還沒有建立一個新的競爭和商業模式,這是所有中國制造業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

尋找制造業轉型的根本

與傳統的制造業所對應的就是先進制造業。德國的制造業是世界上高端制造業的代表。

它是怎么崛起的?在19世紀末,德國制造業的水平跟今天中國制造業旗鼓相當,甚至比中國更落后一點。期間,英國通過一項專門的法案,要求從德國進口的產品,必須要標明德國制造,當時就是一種低質、低價的代名詞。一戰、二戰之后,德國的制造業通過大量對研發、技術、創新的專注的投入,再加上高端的產業工人職業教育體系結合在一起,最終崛起,并形成了今天站在全世界制造業的頂峰格局。

中國制造業轉型的方向應該在哪?我們今天所得到的一些轉型的范例,或者是路徑、課程、經驗,在制造業上,其實都是難以復制的。中國制造業起步晚,底子薄,多年都在價值鏈底部,利潤低,沒有資本的積累,而且盈利低、抗風險能力更低,所以一下子帶來這么大的波動,造成了今天中國制造業的現狀。轉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漫長的系統工程。

我們講“+互聯網”或者是“互聯網+”,智能制造、無人工廠、黑燈工廠、生態圈、生態系統、大數據、云計算,所有的這些概念在制造業是沒有錯的,方向也是對的,但是這并不是根本,我們必須花費更多時間、精力去找到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根本。

實現全要素生產力提高

一個產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放眼過去,幾百年文明的歷史,基本上還是要依靠技術創新,通過技術進步,推動產品創新,推動勞動力生產水平的提升,在這個基礎上,更多地完成資本積累,無論過去的美國、歐洲還是日本,都是這樣一個路徑,我相信中國盡管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基本邏輯是不會違背過去幾百年這個地球上所形成的這個規律,所以這是一個基本的體會,一個產業、包括一個企業也是這樣。

產業內的轉型升級的路徑就是,依靠技術進步實現產品的升級、結構的改善和效率的提升,這是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路徑。我們既然干了制造業,我們選擇的就是這條道路,這條道路是最有競爭力的道路,也是通向我們轉型成功最快的捷徑,但是它又很艱巨,技術進步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我認為的先進制造業依然是必須通過技術的不斷投入、積累,形成技術優勢,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競爭力,全要素生產力的提高、產品結構的改善才是真正的意義上的先進制造業。提供給用戶的產品或者服務,是有高附加價值的,是適應消費者新的需求的,這樣,企業才會有更多的盈利。有了盈利能力,企業才能有抗風險的能力,才能進一步投入到新的競爭優勢構建上。

總而言之,制造業只要敢于擁抱這個產業變遷的浪潮,轉型為先進制造業,空間是很大的,比如說家電,這個地球上怎么可能沒有家電?中國還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十幾億人口,每家每戶都需要。接下來,還有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印度,還有十億人口的非洲,全世界有多少的家電需求?關鍵是企業有沒有競爭力,競爭力來自于哪里?是來自于“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還是核心的技術進步、產品領先的能力?這個是我們要回答的一個問題。

最后,一個傳統制造業轉型的路徑是什么樣的?美的發展的歷程,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我們和多數成功的中國制造業發展的路徑、模式、方法是一脈相承的,沒有任何差異化。在2010年,經濟出現調整,進入新常態的時候,美的面臨的問題也和多數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問題是一模一樣的。2011年,我們主動地進行轉型升級,比別人提早了幾年。我們轉型路徑的選擇就是,通過不斷改變投資方式,改變戰略方向,把所有的資源用在技術進步的經營活動上。通過技術進步,來提升我們的產品,改善產品結構,提高全要素生產力的水平。

經濟過渡時期,各個產業都面臨著重新選擇、重新定位。美國是,歐洲是,日本、韓國也是,中國更是。所有的行業都面臨著重新定位的選擇,美的現在對機器人的介入就是一種定位,就揭示了轉型升級的兩條路,一個是產業間的,一個是產業內的。

猜你喜歡
升級制造業轉型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小投入,大升級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轉型
回暖與升級
灃芝轉型記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