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高窟經變畫的依據與藝術表現

2017-06-09 18:45顏凝峰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觀音菩薩敦煌壁畫

顏凝峰

摘 要:莫高窟第三窟北壁千手觀音乃觀音經變畫的上乘之作。經變畫離不開“經”,“經”是畫家構思和繪制所尊崇的依據,同時,優秀畫作的創造性和藝術性則體現在“變”。文章分析了該畫的佛經依據及藝術表現,認為,“經”與“變”是畫家創作中原則性與靈活性的辯證,符合佛教主張的契理契機的精神。

關鍵詞:佛教藝術;敦煌壁畫;經變畫;觀音菩薩

在原始佛教時期,沒有佛菩薩造像的流布,佛教根本教義反對偶像崇拜,主張“以威靈感人,智德伏物”,若廣造佛像,則有偶像崇拜之嫌。據考古發掘,自佛涅盤(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到阿育王時代(公元前272-前232年),盡管有以佛陀行跡為內容的石刻,但都以大象、蓮花、腳印、法輪和寶座等象征手法來表現,不見佛像。而自佛涅槃之后,佛教越來越重視造像,形成豐富的佛教藝術,因此,佛教又稱“像教”,所謂“正法玄謝,像教方傳”。佛菩薩像在佛教發展中成為信仰最重要的載體。在佛教教化中,需要構建神圣的信仰空間,佛菩薩的造像則是重要的手段。而其根本在于佛教教化,在于對佛教教義的藝術化表達。在藝術家力圖以最完美的形象去表現佛菩薩,同時對信仰內容做準確的理解。佛理雖然一致,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藝術家對佛菩薩的表達形式卻各有差別。而種種差別,必須符合佛經所載,表達佛經所載,是佛經文字的繪畫表現,因此這些繪畫又稱為“經變”。在元代繪制的敦煌莫高窟第三窟北壁千手觀音像,其高超的藝術價值,也必然以表達佛經對千手觀音的記載為基礎。

一、關于敦煌莫高窟第三窟北壁千手觀音像

此幅壁畫又稱《千手千眼觀音經變》,構圖簡潔, 技藝精湛,人物傳神,乃觀音“經變畫”的上乘之作。經有關專家考證: 此畫大約成于元代至正十七年( 公元1357 年) 前后,繪畫畫師名叫史小玉,來自甘州(今張掖)。南北二壁均有《千手千眼觀音經變》,構圖相似,人物一樣,尺度相同, 高2米, 寬2.4米,只是人物的位置略有差異,而從繪畫藝術觀之,一般認為北壁更高。歷代千手千眼觀音造型主要在頭、手、眼等表現上有所變化,本圖主要有以下特質:

就頭而言,頭戴寶冠,正面及側面頭面共三層,在畫面能見的觀音十面,第一層五面,突出中間帶胡須的男相觀音,第二層為五小面,高度約第一層三分之一,中間為一惡面觀音,第三層為一佛面。

就手而言,突出大手四十只,左右對稱,各二十,手印不一。其余“千手”大小和手印一致,圓形放射分布,分四至五層組成巨大的圓輪,圓心正好落在菩薩心處, 配做觀音的背光,自然貼切。

就眼而言,其十面均有三眼,另千手各有一眼。

就衣著而言,蟬衣長裙,纓洛飾身,立于蓮臺之上。

就部眾而言,此圖中以吉祥天女、婆數仙人、火頭金剛、毗那夜伽神和飛天代表,生動傳神。

二、關于千手觀音的佛教經典

敦煌石窟壁畫中,觀世音菩薩的畫像最多。在中國,觀音擁有最高的知名度、最多的信仰人群,因此,其造像也最為常見,最為豐富,且變化最大。中國人對觀世音菩薩的崇拜伴隨佛教的傳入開始,其造像最初多為男像,在宋以后,則轉為以女像為主流。同時,觀音信仰被道教吸收,又演變為具有道教色彩的“觀音大士”“慈航真人”“慈航大士”等形象。在民間信仰系統中,又有“觀音娘娘”“觀音媽媽”“觀音佛祖”等等雜糅的形象,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藏傳佛教中觀音信仰有其獨特性,藏民族甚至視觀音為其祖先。盡管觀音形象在中、印、漢、藏和民間信仰中呈現出多樣的、復雜的表達形式,但各種形象必有其經論和佛理的依據。

對觀世音菩薩形象描述比較詳細的是《觀無量壽經》,經曰: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明已,次亦應觀觀世音菩薩。此菩薩身長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頂有肉髻,項有圓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舉身光中,五道眾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現。頂上毗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其 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變現自在,滿十方世界。臂如紅蓮華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瓔珞。其瓔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華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一一畫,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眾生。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臺。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華,布散一切,莫不彌滿。其余身相,眾好具足,如佛無異。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是為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名第十觀。 [1]

千手千眼觀音是佛教密宗中最重要的菩薩之一,因此講述千手千眼觀音的佛教密宗經典比較多,《大正藏》密藏部中專門敘述千手千眼觀音的就有七部,分別是《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治病合藥經》《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咒本》《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身咒本》。其中在佛教史上最著名、最流行的是唐代天竺西域高僧不空譯的《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音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和伽梵達摩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三、關于此圖的經文依據及藝術表達

千手觀音,又名千眼千臂觀世音,密教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卷1載:

我(佛陀)于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實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卑l是愿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2]

千手遍護眾生,千眼遍觀世間,象征觀世音菩薩的廣大慈悲和無邊愿力。密教部《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6中有具體描繪:

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一圓融,清凈寶覺,故我能現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啰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凈寶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護眾生得大自在。[3]

從以上經文中,可見其超越常人眾多的手、眼、首在數量上并非實指,而是旨在闡明觀音菩薩救護眾生所得萬千應化的眾多妙容。歷代藝術家變佛經文字為畫,一般虛實結合,代表性的表達成千的數量,并形成一些定式,本圖也不例外。

本畫的藝術上除了嫻熟的筆法之外,最值得稱道的是其獨具匠心的將千手歸于巨大的圓形構圖,并與觀音菩薩圓形背光相吻合。

在手的藝術表達上,本土同樣遵循傳統的定式,詳畫40只代表性的手,這也是有依據的,《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卷1: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是觀自在菩薩為眾生故,具足千臂其眼亦爾,我說彼者其有千條,唯今略說四十手法。其四十手今分為五,何等為五,一者如來部,二者金剛部,三者摩尼部(唐言寶),四者蓮華部。五者羯嚕磨部(唐言事業),一部之中各配八手(合為四十)……[4]

而其余手則沒有像后世所出《佛說造像量度經》刻意去追求準確的千手數量,而是以虛代實,讓等大的手放射整齊的分布,形成巨大的圓輪,使畫面中的主體呈圓形。圓形是封閉和整體的基本形狀,圓形構圖在視覺上給人以旋轉、流動的感受,讓眾多的千手仿佛運動起來。同時,圓形構圖中,如果出現一個集中視線的趣味點,那么整個畫面將以這個點為軸線,產生和中強烈的向心力,焦點集中,能讓觀者的目光聚焦在圓心,避免分散注意力。而這個圓心正好落于觀音菩薩之心窩位置,巧妙地發揮其信仰的引領作用。

另外就是平衡。圓的形狀本身就很奇妙,它沒有棱角,但看上去卻非常穩,在一個近乎正方的墻面上,加上一個適應的大圓形,形成富有韻味的對比,玄妙而深邃的美感躍然紙上。而方圓形成的死角空位,正好用千手觀音的部眾補白,完美無缺。

在頭的藝術表達中,則力求簡潔,也不追求數量的眾多,而是僅僅十一面,并以正面為核心,分三層以塔狀組織。第二三層形成等邊三角,其高度正好是第一層高度的黃金分割位置,既主次分明,又非常協調莊重。第一層為善面,第二層為惡面,第三層為佛面,又非常完整地表達了佛教去分別執著的教義,以及觀音隨緣應化,不以善惡分別的豐富妙容。

四、結語

佛教藝術的根本功用是表達佛法,傳播教義,實現其教化大眾的價值,且其教化方式主張“契理契機”。對佛教繪畫而言,所謂契理,就是要符合佛教教義,以佛經為規范;所謂契機,就是充分發揮藝術家的創造力,提升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莫高窟第三窟北壁千手觀音乃觀音“經變畫”的上乘之作。經變畫離不開“經”,“經”是創作的依據,體現“契理”的一面;“變”,則是“契機”。 “經”與“變”是畫家創作中原則性與靈活性的辯證,其關系的處理水平決定作品的最終價值。

注釋:

[1]《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1:《大正藏》, 第12冊, 第343頁。

[2]《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卷1,《大正藏》, 第20冊, 第106頁。

[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6,《大正藏》, 第19冊, 第129頁。

[4]《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卷1,《大正藏》,第20冊,第120頁。

作者單位:

廣州大學

猜你喜歡
觀音菩薩敦煌壁畫
分析《西游記》中的觀音形象
崇拜
東渡日本的德化窯“瑪利亞觀音像”
決戰終點 杏花雨中拜觀音
從反彈琵琶伎樂看敦煌壁畫人物在現代工筆人物繪畫中的借鑒
論敦煌舞對敦煌壁畫樂舞藝術的繼承和發展
淺析敦煌壁畫藝術價值體現
豐乳肥臀
求人不如求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