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設計的藝術

2017-06-12 03:50顏志旺
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 2017年2期
關鍵詞:半徑直徑周長

顏志旺

學問學問,要學就要問。我國的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起點一問?!豹q太人每天對自己的孩子說一句話:“今天你提問題了嗎?”我們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在人們的認識活動中,經常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并由此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促使人們積極思維、認真探索、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于思維的這種心理品質,心理學上稱為“問題意識”。通過多年的教學,我發現關注問題意識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下面結合自己的多年教學實踐,談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提問題要面向全體

提問的有效性體現在問題拋出后有多少學生能進行正確的思考和給出正確的解答。如果想通過難題來激發他們思維的活躍性,那教師的教學場所就不能是課堂,是競賽場:如果提問后只有個別學生能解答,那么只能說這種提問是選拔人才的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情況,而提問正是起到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悟知識的作用。因此,提問一定要立足于學生的整體水平,兼顧到班集體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弱勢群體。提問的難度要適當。同時,要留給學生探索的空間,難度過大或過小,提問的有效性就會降低。

二、所提問題具有猜測性

這是指問題的答案是學生憑借自己的想象、估計、推測出來的,是有待于證明后才能確定的。也就是說,在問題的激勵下,學生根據已知想象未知,根據部分估計整體,根據條件推測結果,培養的正是直覺思維能力。這種提問在課堂上往往造成一種特定的頓悟氛圍。由于是猜測,學生感興趣,情緒興奮——想猜:由于是猜測,學生能放開膽量,要冒險——敢猜:由于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不是信口開河——能猜。而猜測以后的思維狀態是急切地盼望證實,進一步推動學生去探究、鉆研。所以證實猜測的過程顯得極為重要,這就使得學習的目的性、主動性都大大加強了。

例如教學“小數的性質”時,我曾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誰能在5、50、500后填上適當的單位,并用等號將它們連接起來?學生感到很新奇,紛紛議論。有的說加上米、分米、厘米可以成為5米=50分米=500厘米,有的說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此時教師提出能否用同一單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來,于是學生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對于這幾個數之間是否相等,正是我們需要證實的,也是本課需要學習的小數性質。這樣創設情境,形成懸念,使學生對知識進行猜測探究漸成習慣,強化了創新能力形成。

知識是思維的基礎,人們總是通過知識去揭示、探索和認識未知事物。扎實的基礎知識、清晰的基本概念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因此教學中必須抓住猜想時機,扎實抓好基礎知識的教學和邏輯思維的培養。

在帶有猜測性提問的引導下,首先是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知識,為能正確猜測奠定知識基礎。其次是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想象力、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科學發現能力都得到相應的提高。第三是培養了直覺思維能力。

三、因材施教,注意問題設計的針對性

學生的學習必然存在著好、中、差。如果教師在課堂提問時統統都讓好學生回答,而忽略了學習困難的學生,就會造成兩節分化。課堂教學時,教師雖然無法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套問題,但注意提問層次和梯度,并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的學生,這還是能辦到的。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提出問題。對尖子生可適當“提高”,對普通學生可逐步“升級”,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可適當“降級”,滿足不同胃口的需要,從而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如:教學“圓”的練習課時,出示:一個圓的半徑擴大3倍,它的直徑擴大( )倍,周長擴大( )倍,面積擴大( )倍。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生:半徑擴大3倍,直徑擴大6倍。周長和面積都擴大3倍。

師:你們有不同的想法嗎?

這時只有一個同學提出我是用假設法的,我發現一個圓的半徑擴大3倍,它的直徑擴大3倍,周長擴大3倍,面積擴大9倍。

隨后我在講評時也用了假設法。我出示了事先設計好的表格。

師:假設圓的半徑是1厘米,你能完成其余表格的填寫嗎?

師:仔細觀察表中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半徑擴大3倍,直徑、周長也擴大3倍,面積擴大9倍。

生2:半徑、直徑、周長擴大的倍數相同,面積擴大的倍數是3的平方倍。

師:如果一個圓的半徑擴大4倍,它的直徑、周長、面積怎么變化?

生:圓的直徑擴大4倍,周長也擴大4倍,面積擴大16倍。

師:如果圓的直徑擴大5倍,你能想到什么?

生:我想到圓的半徑周長都擴大5倍,面積擴大25倍。

師:如果圓的周長擴大a倍呢?

生:圓的半徑、直徑都擴大a倍,面積擴大a的平方倍。

這一問題是讓學生了解圓的半徑、直徑、周長和面積之間的關系,由于問題中沒有具體的數據,學生思考時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教師應抓住每一個事實的實質及相互關系,深入理解問題的特征及知識間的聯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活性。我們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對課堂提問的價值與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勤思考、多分析、勤學習、多鉆研,努力優化課堂提問,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巧妙使用課堂提問,才能更好地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問”活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陳濤鎮新聯小學)

猜你喜歡
半徑直徑周長
認識周長(部級優課)
圓錐曲線“角度式”焦半徑公式的應用
周長面積變變變
愛虛張聲勢的水
直徑不超過2的無爪圖的2—因子
圓的切線學習“一卡通”
四種方法確定圓心和半徑
萬有引力定律應用時應分清的幾個概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