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化培養策略,提優小班幼兒美術教育效能

2017-06-14 15:10姚雪丹
報刊薈萃(上) 2017年4期
關鍵詞:美術教育幼兒

姚雪丹

摘要:幼兒階段,正是孩子模仿學習、創造學習的黃金時期。小班幼兒美術教育,旨在引導幼兒發現美、展現美,并激活孩子的創造能力。情境化培養策略的應用,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幼兒的自主探究和創造能力。本文就簡要分析和介紹了小班幼兒美術教育的情境創設和應用效能。

關鍵詞:幼兒;美術教育;情境化培養;教育效能

幼兒教育更注重教學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也更偏重于借助典型環境和真摯情感對幼兒進行感染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美術教學為主體,作為美術教育資源,情境的充分運用不但能夠培養幼兒的興趣,還能激發幼兒的創造力,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一、小班幼兒美術教學中情境的創設

(一)揮灑色彩,強化視覺沖擊

幼兒心中充滿童趣,在為幼兒創設情境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多使用粉嫩、明亮的色彩,以滿足幼兒的需求,同時使幼兒產生喜愛、愉悅的情感共鳴,進而迸發出潛藏內心創作熱情。保持明麗色彩的同時還要注意用色的簡潔、當方,一方面增強色彩對幼兒感官的沖擊力,另一方面也給幼兒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使幼兒能夠充分的沉浸于情境中,并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畫板進行自我涂畫和渲染。

(二)鼓動音樂,營造溫馨氛圍

作為藝術,美術和音樂必然擁有著共同之處。幼兒懵懂,面對各類事物感覺為先,眼睛和耳朵都是心靈的窗戶,以悠揚、歡快的旋律來渲染氣氛,必然能夠達到更好的觸動心靈的效果,使幼兒產生不同程度的情緒共鳴,進而更好的投入到美術學習和繪畫創作之中。同時音樂的播放,也可以更好的打破美術繪畫單調、沉悶的氣氛,使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好的調動。視覺、聽覺的雙重體驗,幫助幼兒打開心靈窗戶,感知外界美好的情感和事物,激發幼兒創作激情,使幼兒的美術作品更具靈性,審美水平和感知情感能力得以雙重提升。

(三)角色扮演,激發想象力創造力

角色扮演,要求扮演者呈現出與角色相符合的語言、行為和情感。幼兒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創設情境,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在此過程中,幼兒親身扮演角色,然后嘗試與互換角色進行溝通磨合,這時幼兒的思維和情感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調動,臨床發揮能力和應變能力均會得到一定的鍛煉。特定情境中的角色扮演,讓幼兒站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看事物、想問題,自然能夠激發幼兒心中的情感,促使幼兒去感觸周圍的世界和日常的生活。情感是創作的源泉,情境創設搭建故事結構,角色扮演觸動內心情感,自然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并促使幼兒積極參與到美術作品的學習和創作之中。

二、幼兒美術教育中情境教學的效能

(一)激發幼兒思維活力

幼兒大腦發育尚不完善,在學習過程中,易出現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穩定現象,這無疑會使教學效果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需要尋找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來吸引他們。在進行幼兒美術教育時,教師一方面要充分了解教材特點,另一方面則需全面關注幼兒的興趣點,兩相結合,盡可能為幼兒創設有趣的情境,而這些有趣的情境最終會成為外在推動力,提起幼兒的興趣使之主動去思考探索。

(二)激活幼兒的創造力

作為一門藝術,美術的生命力在于創造。幼兒美術教育,旨在培養幼兒的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等,而并不是要將他們培養成專業畫家。幼兒的想法多是不成熟和不完美的,但正是這種不成熟和不完美給他們留有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創作空間。情境創設,為幼兒營造了外在的良好氛圍,雖然設置了特定的情境,但并不限制幼兒去想象,去創造。相反,這些情境會對幼兒產生一定的引導作用,使之有方向,更擁有無限的感知想象空間,在情境的啟發下,幼兒的創造能力也會逐步激活,創作出童趣滿滿的美術作品。

(三)展現幼兒的個性張力

教育,最終目標是提升學習者的綜合素質能力。幼兒雖然懵懂,但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有不同的個性和想法。傳統的美術教育,教育步驟呆板單調,更多的是教師展示講解,幼兒很難集中注意力去理解和學習,更不要談產生情感共鳴,進行創作和自我表達。而情境創設可有效的打破這種僵局,教師創設的情境符合童趣,音樂、故事情節的融入能夠極大的豐富幼兒的感官體驗,使之愉悅的接受相應的知識,感知科學,體驗生活,并在創作中進行自我表達,符合幼兒的天性,對于幼兒個性的培養也大有助益。endprint

猜你喜歡
美術教育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學生人文精神在高職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
談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
淺談小學生的美術教育
基于視覺識別時代的學校美術課程
聽障兒童美術教育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