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物理教學中數學方法的應用

2017-06-14 16:33王鑫徐立新
報刊薈萃(上) 2017年4期
關鍵詞:物理教學數學

王鑫 徐立新

摘要:眾所周知,理科學科之間有著十分豐富的聯系。在教學中,教師也會將知識串聯在一起,從而有效提升綜合教育成果。但是,知識的銜接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若知識之間并不屬于同一“軌道”,錯誤的交叉使用,較有可能導致學生對知識產生認知性錯誤,進而影響其思維的建立。因此。本文以物理教學為核心,通過數學方法的應用,探討教學效率和成果提升的方式。數學作為與物理學科鏈接較為緊密的工具,具有較強的契合性,能夠滿足相關教學需求。同時,數學作為學生的理科短板之一,通過其他學科的應用,也能夠不斷增強學生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物理教學;數學;知識交叉

對于學習者而言,物理學的難度主要在于復雜的邏輯,以及抽象且微觀的粒子運動規律。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抽象和微觀問題,已經得到了初步的解決。但是,在邏輯層面,卻難以在教學手段上實現突破。而數學對于解決邏輯問題,有著較好的支持。特別是數學的諸多定義,可以用來直接解決復雜的物理學科問題。而筆者在日常教學中,較多引用數學知識用于加強學生的理解,并取得了相對良性的結果。所以,本文便將筆者的日常實踐成果進行闡釋,希望能夠對其他教師的教學活動有所幫助。

一、用數學的方法來定義物理概念

對于中學生而言,初中生初次接觸物理學科,會出現相對“生澀”的感覺,而知識邏輯差異較大,難以理解。而高中的物理學科,在教學階段的知識復雜性、抽象性提升,也讓學生難以有效的適應。所以,鑒于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生僻感”,采取其熟悉領域引入知識體系,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物理學科的比值定義法,便是基于數學的方式,對物理學原理的闡釋??梢园l現,此類基本定義所反映的物理學本質,皆是采取量化模式,以清晰的數據,對物理運動規律進行描述。事實上,中學階段的物理學規律中,大多是以定律為基礎。雖然對于一些缺乏研究條件的學校而言,會導致學生認為知識過于抽象。不過,這些知識卻以數學公式的模式加以描述,從而形成應用價值。學生即使在初級階段無法準確的分析出物理知識的特性,或是對其有著直觀、深刻的理解,也能夠依據公式進行應用。所以,數學的方式定義物理概念,是當前較為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不僅能夠良好的實現知識簡化,還能夠在學生無法理解的情況下,加強其應用能力,并在應用中逐步實現對知識的理解。相比于傳統教學手段而言,這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幫助無疑更為明確。

二、用數學方法處理物理問題

剖析中學物理所學的知識,可以發現常用的數學的方式,主要為下述四點:

1.圖像法圖像較比于文字,有著更加直觀的表現力。例如,采取圖形化的方式,描述物理學的客觀運動等。事實上,圖像化教學方法,是我國較早采用的一種物理教學手段,主要是避免物理學科知識抽象化,導致學生無法理解的問題。而引用數學規則的圖像教學法,所采取的數學圖形詮釋,在教學層面上起到的功能更為出色。例如,在計算斜面高度阻力和球體下滑速度的物理學科問題時,此時若是采用十分具象的圖像,反而并不適合。而用數學模式,以簡單清晰的線條,將物理的運動過程闡述出來,學生則更容易理解。

2.極值法

極值法實際上是完全依據數學模式,而對物理學規律進行闡述的方式。其建立之初,便是為了解決物理問題。教學過程中,可以在物理學模型基礎上,采取該手段進行闡述,其中包括分析、歸納等較為基礎的數學手段。而根據物理學科所授知識的難易程度,也可以采取其他極值法手段,例如三角函數、二次函數等。由此也可見,極值法在物理學科的應用范圍較廣,并具有一定的效果優勢。

3.近似計算法

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公式,例如sinè=tgè=è,0處于較小值。諸如此類的公式,便是數學應用的一種展現。僅從該公式來看,若進行水下物體的計算時,通過折射變化,計算物體所處的水下位置深度。如果僅憑借物理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其計算會相對繁瑣。但是,借助近似計算法,卻能夠更加容易得出結果。例如,首先通過折射原理判斷角度,從而挖掘水面向下的深度,最終獲得tgr psinr,tga psina的結論。通過計算能夠發現,物理學科和數學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更為重要的是,知識之間的互相轉化,可以有效促進計算結果的呈現效率。

4.微元法

“微元法”名詞在教育領域出現的頻率并不算高,但卻是中學教育常用的一種數學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從思維模式開拓,實現以點到面的塑造,從而得到整體思維方式的“激活”。這種思維模式,正是物理學科所提出的,應當由學習者在探究中,不斷的提高物理問題處理能力。然而,對于微元法的應用,教師必須清晰其主要特征,并結合問題采取微元法。若微元的選擇不合理,較有可能導致學生的思維混亂。而且,雖然當前教育中鼓勵學生自由意識發揮,教學卻同樣需要關注學生的微元過程的解析。對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第一時間的指導,從而避免學生“走彎路”。值得注意的是,微元法雖然常用,卻對使用環境和使用者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師不能僅以“門檻低”,就忽略了教學的根本目的。

三、結語

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靈活利用各類知識,對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闡釋和解析,必然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本文探究物理教學中,數學思維的利用效果。并發現,數學與物理學科之間的共性關系,是兩者實現互相溝通,并借助數學原理實現對物理學問題解決的重要基礎。endprint

猜你喜歡
物理教學數學
我們愛數學
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中解題能力的培養
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
淺析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淺談如何讓學生“樂學”“會學”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業有效性的教學探索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