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和改進

2017-06-19 15:43段練
大經貿 2017年5期
關鍵詞:改進問題

段練

【摘 要】 本文通過對我國現行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分析,找到其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通過對國際先進的企業業績評價系統的認識和比較,試圖找到如何對我國企業業績評價體系進行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 企業業績評價 問題 改進

一、我國現行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未考慮權益資本成本

按照現代財務理論,企業的資本成本包括債務成本,留存收益成本和普通股成本。而現行的財務會計指標只確認和計量債務資本的成本,而對于應該補償的權益資本成本則作為收益分派處理,這使得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中的利潤實際上由兩部分組成,權益資本成本和實際利潤,這里的實際利潤便是現代財務理論中的經濟利潤,對于企業的經營者而言,權益資本的使用是不需要成本的,這是一項可以無償使用的資本,我國股票市場上實際存在的圈錢現象,從根本上來說便是因為漠視權益資本成本的存在而造成的,由此可能帶來的后果便是企業的經營者不能充分重視資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斷出現投資失誤、重復投資、投資低效益等不符合企業長期利益的決策行為,侵害了企業所有者的權益。

(二)不能完全適合對企業經營者的評價

現行業績評價體系實施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企業監督管理,規范企業經營績效評價行為,完善企業效績評價方法,確保企業效績評價結果的科學、客觀和公正,所以更側重監管和反映,它被用來滿足企業所有利益關系人的評價,但對于不同的利益關系人,企業業績評價應有所不同,有不同的側重點。在知識經濟新形勢下,股東更關心高層經營者能否給企業帶來長遠的發展動力和競爭優勢。再者,僅僅財務指標化的企業業績己經不能全面反映經營者業績,現行體系在進行評價時,只注重對短期經營成果或企業內部某一方面經營狀況的考核,把經營管理者戰略業績以及高層管理給企業帶來無形價值等方面都忽視了。

(三)不能充分關注企業的長遠目標,對企業發展潛力不夠重視。

從現有業績評價體系出發,企業經營者主要的關注對象是企業短期的盈利能力和年度的盈利數字。正因這種現象的存在,所以管理者會利用掌握的經營權做出短期內利潤增長而使長期利潤受損的決策,這種決策就是短期行為。評價體系中利潤成分越高,企業的短期行為就可能越發膨脹,因為會計利潤只能反映過去的事實而無法充分顯示企業的未來潛力。即使有最好的會計準則與公正的審計,以及會計師客觀的核算也不能解決企業為了眼前的利潤忽視甚至損害企業長遠利益這一問題。

(四)未考慮作為評價基礎的會計數據的真實性

企業面臨業績要求的壓力往往采用調整會計政策、債務重整、資產重組、獲得政府稅收優惠和利潤補貼等手段,粉飾會計報表,而現行業績評價體系計算盈利能力指標時,并未考慮上述非經營性損益項目的影響。

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就是采用這種理論制定了一套包括八個方面的綜合績效分析體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對于我國現行業績評價體系改進的設想

借鑒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績效評價非財務指標,其內容包含:(1)顧客滿意度;(2)產品和服務的質量;(3)戰略目標,如完成一項并購或項目的關鍵部分,公司重組和管理層交接;(4)公司潛在發展能力,如員工滿意度和保持力.員工培訓.團隊精神,管理有效性或公共責任;(5)創新能力,如研發投資及其結果、新產品開發能力;(6)技術目標;(7)市場份額。從而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以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有機結合的適應外部評價的企業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

首先,公司績效評估指標的設計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績效衡量指標必須定義明確且可予衡量。

(二)指標體系應同時兼顧公司經營過程和結果。

(三)績效評估指標應與企業競爭策略相結合。

(四)指標體系應做到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相結合,尤應注重設計反映長期效益指標。

(五)當企業之競爭策略、經營環境改變,指標體系也應隨之改變,即應隨時評價指標體系的適用性。

(六)指標體系應包括反映企業人力資源素質變化及人員周轉的指標。

其次,在具體的體系改進和完善時應注意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三個部分:共性指標、個性指標、否決指標。新體系的形成除了具有科學性和適用性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業績評價體系是財務層面的評價指標與四個層面(社會貢獻層面、客戶層面、技術創新層面、生態環保層面)的評價指標有機結合,有效地克服單一財務指標所導致的企業行為短期化、業績靜態化、評價片面化。

(二)新業績評價體系清楚地提示了各個層面之間的因果鏈關系。企業要想取得良好的財務業績,使投資者滿意,就必須先使客戶滿意,客戶是企業利潤的“提供者”。要客戶滿意,就必須提供優質的產品,這又有賴于企業技術創新。企業創造利潤的同時應考慮可持續發展問題和對社會的貢獻。

(三)新業績評價體系設置了“個性指標”供不同性質的評價對象在評價過程中進行選擇,體現了指標體系的廣泛適用性。不同企業面臨著不同的競爭環境,需要不同的戰略,進而設定不同的目標。每個企業運用該指標體系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具體的指標。

(四)新業績評價體系采取定量評價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定量評價為主,通過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量化計算出基本評價結果,再利用不能量化的指標進行定性分析,以彌補定量分析的不足和缺陷,使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的結果更加接近其真實水平。

綜上所述,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作,需要理論和實務界的共同努力,有效地克服傳統業績評價體系的缺陷,建立起一個更加完善和科學的企業業績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 孟凡利,《企業績效評價理論與實務》,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2] 王海燕,姚小遠.績效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3.24.

[3] 張濤.基于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2(6).

[4] 張嬌.對我國現行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3(8).

[5](美)羅伯特·S·卡普蘭、戴維·P·諾頓.戰略性績效管理平衡分卡的應用[J].中國企業家,2010年第4期.

[6]劉守偉.企業績效評價方法的特點與局限性[J].中國內部審計.2013(3).

猜你喜歡
改進問題
“慕課”教學的“八年之癢”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