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材質在雕塑創作中的重要性

2017-06-19 15:05劉亭亭
大經貿 2017年5期
關鍵詞:雕塑重要性創作

劉亭亭

【摘 要】 雕塑作品是人的個性情感觀念和材料制作的結合體,雕塑創作和材料的關系密不可分,材料的運用也是雕塑作品展現其藝術效果的重要途徑。不同的材料有著不同的質感,肌理,觸感,因此,雕塑用材具有廣泛性,也使我們在選材時有了越來越大的自由。古往至今,雕塑的發展過程也是對固有的雕塑材料不斷拓展的過程,本篇論文主要論述雕塑材料的發展,分類及作用,并結合自己實踐,淺析不同材質所表達的不同情感。

【關鍵詞】 雕塑 創作 材料 重要性

一、雕塑材料的歷史發展

在中國,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從原始人開始,他們以石頭為工具打造粗糙的石器為捕獵武器,而后是母系氏族體系打制鐮刀,磨制石器,雕刻骨頭,貝殼象牙裝飾品,跨越到殷商時期,雕琢品制作,金屬等已經相當熟練,到了周,戰國,秦漢,唐代時期,雕塑的藝術表現手法走向精致和成熟,包括石雕,銅雕,竹雕,泥雕,根雕,陶瓷更加盛行,再過渡到宋元明清時期,在雕塑材料里不斷添加新成員,發展到今天,已經是雕塑材料綜合運用的時代了。

在世界范圍內啟蒙期的雕塑,盡管制作時間有所差異,但材料具有統一性,在舊石器時代,歐洲境內就已留下了古人類的雕塑遺跡,在今天西班牙和法國西南部的石窟洞壁上,存在著動物造型的巖刻,再到古希臘雕塑大理石雕塑最為著名,中世紀雕塑包括木石雕刻,金屬加工等有了新的發展,文藝復興時期,公共空間雕塑重新樹立,材料更為多元,藝術家門提出任何材料均可單一或合成運用于雕塑造型之中,并與科學結合,以此打破了雕塑自身堅固不動,無聲無光的傳統認定。

當然通過了解雕塑材料的發展,再通過藝術家們經典作品的對照,得知不同時期不同經歷的藝術家在結合不同材料,不同的手法,表現出不同的思想定義。古往至今,雕塑的發展過程也是對固有的雕塑材料,進行拓展,實踐,創新的過程。這也是我們走向當代雕塑的必由之路。

二、大眾流行運用的材料

2.1 金屬材料

金屬材料作為我們在雕塑創作中的常見材料被廣泛運用,它獨特的質感也能直接表達作品的主題和作者情感。說到金屬,代表材料為青銅,青銅作為一種普遍的傳統材料有著悠久的歷史,特點是比較牢固,藝術家們喜歡在表面處理一些肌理和顏色寄托不同的情感。其他的用于雕塑創作的金屬材料還有鐵,鋁,不銹鋼等,在近現代被廣泛利用,這些材料相比青銅,質感更細膩,也能處理出各種表面效果,尤其不銹鋼,處理方式更為多元。

木質材料

木質作為一種天然材料,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易于塑造,理所應當的成為雕塑運用中最普遍的材料之一,相對于金屬來講,更易于加工,紋理也多元,質輕,強度高,有任性,相對于其他材料,更方便懸掛和安置。有的木材還具有自身的香味,色澤柔順,天然的紋理,色斑等等,更是給人添加了不少創作靈感,也能將靈感與材料本身奇妙的結合。

我最喜歡傳統材料,石膏,喜歡它的質樸與真實,質感細膩,更易造型,可以隨性的將想法通過其直接表達出來,觸摸起來也比較溫暖踏實。所以經常借它進行創作。

2.2 新型材料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藝術家們已經不滿足于傳統材料,新型材料是對傳統材料的突破,更加豐富多元,有泡沫,布料,動物皮毛等等,甚至有撿來的現成材料直接進行創作,并結合空間,結合物理定律,聲光電等進行創作,不僅讓藝術形式更為豐富,也拓展了我們的思維空間,我也比較喜歡。很多創作者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用最敏感的材料進行創作與表達,不少學者也對新型現代化的材料進行研究和提倡。

新型材料和相應加工技術的出現,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和工藝保障,使雕塑自身旋轉,震蕩,擺動以及懸空等成為可能,為聲光電磁,水火,等現象提供了前提條件。在20世紀60年代末,一些活躍于都靈,羅馬的藝術家們,他們以他們鮮明的藝術主張和藝術實踐,發展出現代藝術的一個重要流派,如日本的“物派”,大地藝術,概念藝術等。

我喜歡新型材料,喜歡自由隨性,喜歡將自己日常所見,或者一些感觸隨時記錄幾個關鍵詞,或者畫簡圖,最后通過喜歡的材料將想法直接表達出來,不喜歡強加于作品定義,因為我覺得材料本身就有它的獨特屬性,作品本身也有它的語言,它能跟不同的觀者形成不同的溝通,我們何必非要先自我賦予其意義,再讓作品傳達給別人固定的概念呢?一直對科技多媒體和物理感興趣,現在我正在嘗試將喜歡的材料與多媒體結合,無論是視頻,還是聲音,或者直接將作品加入行為與觀者進行互動,我覺得每一次的實踐都有收獲,很享受整個過程。

三、對雕塑材料發展趨向預測

藝術總是尋求在我們已經建立的藝術規劃和藝術概念的縫隙中,找到并確立新的領地。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人的精神思想迅速進步的時代,肯定有更加多元新穎的材料等著我們發掘并利用,創造出更加獨特且有吸引力的作品,豐富我們的生活與精神。

結論

通過對雕塑材料發展的溫習,以及對新型材料的認識,領悟到:我們在作品創作時,要尊重并了解傳統雕塑材料的同時,不斷拓寬思維,結合實踐,根據自身特點,不斷發掘新的雕塑材料,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及欣賞水平。從本源上提高自己,腳踏實地前行。藝術都是相通的,我們在自己專業領域創作之外,可以多接觸其他領域知識,才能更快的進步,開拓眼界和思維。作為一名藝術愛好者,真正學會審美,才會發現美,生活才會更加多彩!

【參考文獻】

[1] 焦興濤 《新具象雕塑》重慶出版社 羅小衛出版 2010年5月參考起止頁碼78-94.

[2] 徐正龍 《雕塑構造》清華大學出版社 孟凡玉出版2007年1月參考起止頁碼21-24.

[3] 李慶本 李婷《西方后現代雕塑經典》天津人民出版社.劉曉津出版 2005年5月 參考起止頁碼25-29 73-78.

[4] 孫江寧 《如何欣賞雕塑》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6年9月.參考起止頁碼3-54 96-105.

[5] 王家斌 王鶴《中國雕塑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2月.參考起止頁碼1-244.

[6] 張路光 《雕塑基礎》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0年8月.

猜你喜歡
雕塑重要性創作
巨型雕塑
“0”的重要性
論七分飽之重要性
寫實雕塑
《一墻之隔》創作談
讀《邊疆的重要性》有感
創作隨筆
自然雕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