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國有企業監督資源,發揮監督合力的幾點探討

2017-06-21 13:48馬建強
大經貿 2017年5期
關鍵詞:國有企業

馬建強

【摘 要】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讓國有企業的支柱性作用得以體現,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上,完善國有企業的內部監督體系。在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需求下,怎樣把當前紀檢、法律、財務、審計、監事等模塊的監督資源有效整合,研究出新型監督體系,產生大規模的監督效應,充分發揮監督作用,這些年來始終是國資委、國有企業都相當重視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 國有企業 監督資源整合 新型監督體系

前 言

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這決定了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不容忽視。要保持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國有企業的反腐倡廉工作,健全企業監督制約機制。當前國有企業監督工作存在著資源分散、成效不夠理想的問題。本文就近年來國企監督資源利用的成效和問題予以剖析,來探究如何有效地進行監督資源的整合,從而推動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近年來國企監督資源利用的成效與問題解剖

(一)重視制度建設和和諧企業建設,突出黨組織地位

1.重視制度建設,推動企業內部監督的常態化發展。紀檢、審計是企業內獨立、專門的內部監督部門,主要工作任務就是檢查各級領導是否遵循決策程序,是否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否忽視黨紀要求進而滋生腐敗,從而促進企業的長足健康發展。如重慶機電集團紀委這幾年來逐漸落實了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倡廉責任制及分工包項責任制、誡勉談話等各項制度,不斷發揮監督職能,不斷完善教育、制度、監督協調一致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制,從根源上預防和打擊腐敗現象,監督部門的監督作用、實效和規范化水平也隨之得到提升。

2.突出黨組織地位,推動黨內監督的全面運行。以重慶市機電集團的分公司為例,積極推動把黨的領導嵌入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把黨建工作總要求寫進公司章程,把黨組織研究討論作為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事項的前置程序,進一步確保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決策,充分實現監督作用。對易滋生腐敗的重要環節,在費用報銷方面采取黨政交叉審核簽字的方式,避免權力失控、決策不科學和行為缺乏監管。此外,重慶機電集團黨委、紀委推進“企檢共建”工作,與地方檢察院達成合作,共同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和商業行賄受賄的教育工作,組織中層領導干部和重要管理崗位人員到監獄實地接受警示教育,增強他們的廉潔從業意識,發揮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3.重視和諧企業建設,推動監督形式的多樣化。這些年來,和諧企業建設也備受重視,各種監督機制在化解不和諧因素、促進和諧企業構建中意義重大。網絡監管、內外監管、上下牽制、黨內監管、法律約束、民主監管、財務審計監管、信息員監管和社會輿論監管等各種監督措施不斷落實并結合,對各企業領導在重大決策、財務管理、干部選擇、廉潔奉公等方面的監管逐步推進。

(二)監督工作存在的種種問題及原因透析

1.企業制度方面。當下有些企業未進行改制,部分企業轉變成國有獨資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然而其所有權與法人財產權仍然依附存在。公司中的股東代表、出資人、董事及監事,通常由國有資產所屬人員引薦,然而他們并不是真正的出資者。公司無法切實引進自然人、非國有性質的出資人,亦或是交叉任職使得權責模糊,導致治標不治本,監督乏力。

2.思想觀念方面。主要表現在主觀認識不清,人為淡化監督,監督執行不力,監督結果大打折扣。企業領導過于重視發展企業經濟和效益,因此監督通常是“三多三少”,即對監督政策的培訓教育和口號宣傳多,實際檢查少;訂立原則要求多,具體指標少;事后管理多,事前監管預防少。

3.監督效果欠佳。比如政出多門,監督范圍沒有實現“全覆蓋”,監督滯后,監督成果沒有得到有效運用,民主監督失之于軟,流于形式。

二、整合國企監督資源的基本思路和對策探討

國有企業監督職能的整合是涵蓋面廣、任務繁重的系統工程。要滿足時代要求,就一定要理清思路:大力推動國企改革上市,進一步優化法人治理結構,促進對權力運行的有效制衡,調動一切可能的監督資源,健全黨內監督機制、內控機制,充分發揮紀檢、審計等職能機構監督和職工群眾的民主監督作用,確保制度監管和社會輿論監督充分協調,對領導班子、重大決策、關鍵崗位開展實時監督,并確保監督結構能夠科學公正,從根源上實現標本兼治的監督效果,進而實現防腐治腐長效機制,最終構建“大監督”的格局。概括起來說,就是著力于“三大構建”:

(一)構建“大監督”思想理念

思想是重要的指導方向,唯有思想足夠明確,“大監督”模式才能有機會形成。整合監督資源的主要原因,就是要科學調整監督資源配置格局,強化監督資源的質量和效率,避免多重監督和無效監督和盲目監督。因此企業各級部門和員工,特別是領導班子一定要樹立“大監督”理念。確保監督全面貫徹落實。實踐顯示,某一層次或某一單位、某一部門的監督能力有一定限度,監督效果甚微,唯有通過對權力方面進行多維度多途徑的監督,才能避免腐敗情況的出現。國務院國資委某領導表示:對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的監督體系越完善,自我約束就越強,自我管理效果越好,企業自主權就能充分發揮,法人地位就更清晰,從而企業在競爭環境中,促進自身發展的潛力就越大。所以,一定要開展必要的宣傳教育,提高全面監督思想,增強監督客體接受監督的自覺性,推動監督主體自覺進行監督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群眾監督的參與熱情,深入落實全面、合理監督的“大監督”理念,避免“九龍治水”卻“水患不絕”。

(二)構建“大監督”控制制度

企業經營破產、會計信息不合理及不規范經營很多都是由于缺乏企業內部控制或內部控制不到位,如巨人集團的失敗、鄭州亞西亞企業的破產,都彰顯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在企業持續穩健發展中的關鍵作用。由于我國內部控制的相關法律條例的頒布,從2014年以來,一些國有單位開始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結合自身特點和未來發展開始設置內部控制措施,但是依然存在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情況。因此,構建包括人、財、物、產、供、銷等多層次的科學規范的“大監督”控制體制勢在必行。

(三)構建“大監督”工作機制

1.全面調整優化國企法人治理和內部監督模式。一是科學安排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人員,防止出現角色定位不明、職責不具體、錯位或者欠缺等情況。二是要協調公司法人治理模式,如今的國有獨資企業或者國有控股企業法人治理模式運行存在問題,董事會、經理層人員兼任現象明顯,不滿足法人治理模式中董事會決策、經理層落實、監事會監管的標準,達不到彼此制約,互相監督的效果。三是要推進各監督力量的體系化。強化縱向監督、專業監督和流程管控的剛性約束;審計部門向董事會負責應成為常態;總會計師、總法律顧問的把關應成為重大決策和重要經營活動的前置條件;增強監事會的獨立性;通過企務公開、“權力清單”等形式,保障職工民主監督權利。

2.要充分利用外部監督功能。國資監管機構應堅持管理和監督并重;利用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等外部中介機構,審核國有企業的經營規范性、財務支出的準確性等;推行總會計師由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委派的制度;外派監事會應加強當期和事中監督,提高監督的針對性,及時發現問題;紀檢監察機構和巡視巡察工作應加強對國企執行黨的紀律情況的監督檢查,查問題,立威嚴,促改革,助發展;推進國企重大信息公開,暢通公眾監督渠道。

3.要構建監督力量的協調配合機制。包括經常性信息通報與交流、工作會商、問題線索移送與案件協查、查處結果反饋等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力度,創新監督方式,注重“條”“塊”結合和信息化手段運用,從不同角度發揮“補位”作用,減少重復勞動,完善違紀違規線索移送機制,形成監督“閉環”。

4.要強化監督成果運用。對于監督中發現的問題,要積極運用國家法律法規、黨紀黨規,對當事人進行嚴肅查處,實現“查處一個,教育一片”的目的;對于普遍性問題,則要查找問題發生的根源,研究對策,力求“根治”。

總的來說,改革監督體制,調整監督機制,是避免腐敗滋生的重要措施。要發展“大監督”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建立健全約束機制,深入開展產權監督工作,加大黨內監督、法律監督和職工群眾監督的力度,全面激發各監督主體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形成監督合力,實現監督成效的最大化。

三、總結

國有企業監督職能的整合是國有企業健康成長的保障。筆者認為,唯有通過“大監督”的工作模式,實現監督職能的整合,發揮監督合力,才能更快促進國有企業持續穩健良性發展,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雄厚的物質保障。

【參考文獻】

[1] 范建萍. 整合內部資源發揮監督合力——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創新初探[J]. 管理學家, 2012.

[2] 竇亞瓊. 大型國有企業內部監督資源整合研究――中國移動福建公司的案例分析[J]. 2010.

[3] 孟威. 整合監督資源構建新型國有資產廉潔監管體系[D]. 東北師范大學, 2012.

[4] 張德力.對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監督機制的思考.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

猜你喜歡
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推進“科改示范行動”的實踐與思考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國有企業研究型審計思考與探索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致力增強“十感” 推動國有企業黨支部建設更“走心”
加強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 落實“一崗雙責”
國有企業改革之路上的“國退民進”
新時期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創新思考
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工會工作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