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之道

2017-06-23 12:31葉為寶
中國法治文化 2017年1期
關鍵詞:捕鳥牛頭候鳥

文/葉為寶

鳥之道

文/葉為寶

火車有鐵道,飛機有航道,輪船有水道。人,不僅處處有人行道,還有為人處世之道??梢?,世間萬事萬物皆有道。

然而,諸多之道,最讓我稱奇的是鳥道,而鳥道的非常之處,最值得人贊美的是它目標專注,信守承諾,這恰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p>

營盤圩牛頭坳“千年鳥道”,是江西省遂川縣營盤圩鄉與湖南省炎陵縣下村鄉交界地帶的一條著名鳥道,是我國的第二大候鳥通道。國家林業局在此設立了鳥類環志所,每年許多國家的鳥類研究專家、學者和愛好者,都會爭先恐后地不遠千里來此觀鳥、號鳥和護鳥。2002年,中日江西營盤圩鳥類環志研討會也曾在此召開。出于愛鳥和好奇,我慕名登臨了“千年鳥道”。

秋分后的一個下午,正是候鳥遷徙的旺季,也是《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28周年之際,我興致勃勃地來到牛頭坳。在這里工作的遂川縣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何斌熱情地接待了我。他先是領著我參觀設在這兒的候鳥環志所。然后,遞給我一頂草帽,手往山頂一指,“走!我陪您登山觀鳥去?!闭f罷,我們就朝牛頭坳山頂出發了。

沿著新修葺的水泥臺階,我開始了登山之旅。初時,秋陽高照,令人神清氣爽??刹灰粫?,才登了約二百米的臺階,天氣突變,下起了小雨。此時的雨是溫柔的,細細的雨絲,宛若朝露,纏繞在我的身上,涔涔的、涼涼的。這真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我們踏著臺階鋪設的山道拾級而上。山道的內側,是堅硬的山巖,山巖上長著青苔和一些不知名的小植物,泉水像裂了縫的大水缸,從山巖上往外滲。山泉水流經的水溝,偶爾可見小魚小蝦在清澈的水中嬉戲。何站長告訴我,這些小植物和小魚蝦,是在這里棲息的候鳥最喜愛的“美食”。山道的外側,是深不見底的山谷和生長在山谷的喬木林。

行至山腰,雨大了起來,何站長問我是否還要往前走。我觀鳥心切,毫不思索地回答:“繼續走?!蔽翌^上的草帽不停地往下滴水,叢林里開始響起雨滴敲打樹葉的聲音。秋風吹著淡淡的雨霧一陣一陣地向我們襲來,將我們裹挾,行走攀爬在這山間曲徑上,猶如置身在煙嵐縹緲的仙境里。我們在雨霧中又攀登了幾百米的山道,突然峰回路轉,出現了很長一段又平又直的山徑,山徑上有一張約十米長、兩米多高的尼龍網,網眼上聚滿了晶瑩的小水珠。我指著這張網不解地問:“何站長,這是作什么用的?”“那是用來捕鳥上環志用的?!焙握鹃L答道,“山頂的牛頭坳坳口,這種網更多更長?!?/p>

于是,我們朝著山頂坳口繼續前行。雨在滴滴答答地下著,滋潤了山林,也打濕了我們的衣衫和鞋襪,但我們目標明確,信念堅定,什么也阻擋不了我們登攀的步伐。及至傍晚時分,我們終于登上了牛頭坳的第一個坳口,到達了目的地。說來也怪,可能是我們的虔誠和意志感動了上天,一登上坳口,雨霽天晴。登高望遠,夕陽似火,碧空如洗,枝葉上的水珠,閃爍著柔和的銀光,空氣清新得讓人真有“醉氧”的感覺。我腳下是一塊約300平方米的平地,平地上架著兩張巨大的捕鳥網,網的盡頭是一間供候鳥巡護員休息、避雨的簡易工棚。我對何站長說,如果此刻有群候鳥打此飛過,將是一生難得的幸事??墒?,何站長告訴我,像這樣的天氣,大雨剛停,一時很難見到成群的候鳥,要有,也得等到天黑后才有可能見到。我駐足遠眺,雨后的牛頭坳,只見萬山鳥蹤滅,林靜秋蟲鳴,但我心中還充滿著憧憬和期盼。

天快黑時,我鉆進工棚里,和一名叫曾昭富的候鳥巡護員攀談起來。他是牛頭坳山麓營盤圩鄉桐古村的村民,今年59歲,世代以狩獵捕鳥為業,兼種農田。他熟悉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1989年,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施行前,他是一名捕鳥狩獵的高手。1989年之后,環志所看中了他的一技之長,聘請他當候鳥巡護員。他積極配合環志所,為三萬多只候鳥登記并上了識別環志。我問他,今晚能捕捉到候鳥吊環嗎?他堅定地回答:“沒問題?!?/p>

說罷,他拿件雨衣往地上一鋪,招呼我坐下喝水吃干糧,轉身就提著節能燈到工棚外去了。不一會兒,我到外一看,十幾盞節能燈在兩張大網下架設好了。這時,太陽已經西墜,夜幕徐徐降臨。瞬間,碧綠的山林變得朦朦朧朧。我不停地向高空張望,期盼能有成群的候鳥飛過,一飽眼福。突然,曾昭富將所有的節能燈打開,一道道光束透過捕鳥的尼龍網射向天空。候鳥的眼睛長在兩側,擅長以太陽和星星來辨別方向,對光源十分敏感,具有強烈的趨光性。晚上,尤其在漆黑的深夜,只要在候鳥遷徙的通道下面點燃一堆篝火或點亮幾盞它目所能及的燈光,它就會誤認為是天上的星星或太陽,朝著火光飛去。

果然,就在曾昭富打開節能燈半小時左右,奇跡出現了,我看見一幅從未見過的星空夜景:頭頂上繁星點點,淡云悠悠,伴隨著飛鳥凌空,一陣陣嘎嘎嘎的鳥叫聲,遠處傳來潺潺流水聲,既賞心悅目,又怡情悅耳。接著,便是一群群候鳥,朝著燈光,撲棱棱、撲棱棱地飛過來了。開始,一只“領頭鳥”撞向了尼龍網,接著,兩只、三只、幾十只候鳥都撲了上來……曾昭富急忙招呼在這里值守的巡護員拿出編織袋,把粘黏在尼龍網上的候鳥小心翼翼地捉下來裝袋。不到一小時,十幾個編織袋就裝得鼓鼓囊囊地挑下了環志所。

曾昭富挑著兩袋候鳥下山時,興奮地對我說,以前捕鳥是為了活命,拿去賣錢,買糧換布,養家糊口。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后,村民們金盆洗手,不再捕鳥傷鳥,政府引導資助村民改行種茶制茶,種果賣果。如今捕鳥的目的和意義不一樣,是愛鳥護鳥,為環志所而捕。深夜,曾昭富和同事們把捕獵到的候鳥全部挑到了環志所,打開一看,什么仙八色鶇、領角鸮、小鴉鵑、牛背鷺,有一百多只、十幾個種類。對這些鳥兒,天亮后,他們都一一套上人工制作的標有唯一編碼的腳環、頸環、翅環、翅旗等標志物,再放歸野外,以備全球的專家、學者研究鳥類之用。

俗話說: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牛頭坳附近的村民們,祖祖輩輩都沒離開過頭上的鳥道。他們年年歲歲都目睹著成千上萬只候鳥春去秋來,從頭頂飛過;耳聞著南來北往的候鳥或悲鳴或高歌,抒發著人鳥共鳴的辛酸和甘甜。他們是千百年來鳥類的知音,是千年鳥道的見證人和破譯者。

牛頭坳的村民告訴我,鳥之道,非常道,大體則有,具體則無。它眷戀故土,不離不棄。這里,北面是海拔2120米的江西省最高峰羅霄山脈的南風面,南面是海拔2061米的諸廣山系齊云山,西南面是海拔2042米的八面山。在這三座大山脈之間還有許多海拔在600至1200米高低不等的中小山頭。在這些山頭的上空便形成了一條不規則的寬約40公里、長約30公里的天然隘口,每年數以萬計的候鳥都從這一隘口飛過或歇腳小憩。這條鳥道,說它大體則有,是指每年它們都在這三座大山脈之間飛翔,從不越界;說它具體則無,是指它們飛翔時忽高忽低,時東時西,或翔或憩,沒有像汽車、火車這樣固定的道路,但它們眷戀這片山河,每年都不離不棄。

牛頭坳的村民告訴我,鳥之道,非常道,它向著險阻,向著艱辛,信念堅定,不改初衷。每年南來北往的候鳥飛經牛頭坳雖然只不過幾十公里的距離,可它們都是千萬里之外的“來客”,像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那樣,不知要戰勝多少困難和險阻。它們在遷徙的過程中,朝著既定目標,不畏嚴寒,不懼風暴,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從不停歇,永不叫苦,即使有時會“下駕”到類似牛頭坳這樣的地方歇歇腳,也是為了補充能量,更好地飛翔。沿途的美景對它們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實現目標和承諾。它們從寒冷的極地到炎熱的沙漠,從廣袤的濕地湖泊到萬米高空,在遷徙的途中,常常要面對各種艱難復雜的自然環境和人類的貪婪,但它們不改初心,憑著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拼搏,總能抵達目的地。

牛頭坳的村民告訴我,鳥之道,非常道,它向著溫暖,向著光明,向著未來。候鳥生性喜愛溫暖,向往光明。秋分過后,當嚴寒即將來襲,候鳥開始展翅啟程,飛往溫暖的地方越冬。世界上的候鳥無不如此。目前,地球上的鳥道有八條,其中中國有三條。我國東線鳥道,候鳥由西伯利亞沿大陸海岸線南飛,至菲律賓和澳大利亞過冬并繁殖后代。西線鳥道,候鳥穿越四川盆地、哀牢山脈和青藏高原山口,進入南亞次大陸和云貴高原越冬。中線鳥道,也就是這條牛頭坳鳥道,候鳥從蒙古中東部起飛,經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沿太行山、呂梁山越過秦嶺,經羅霄山、諸廣山和雪峰山脈之間的天然通道,到南半球或我國南方越冬。清明前后,出發地回暖了,越冬地開始炎熱了,候鳥又會義無反顧地由越冬地向出發地遷徙。當今我國城鄉居民隨著民生水平和幸福指數的提升,也出現了不少這樣來回遷徙居住的人之“候鳥”。

牛頭坳的村民告訴我,鳥之道,非常道,它向著傳承,向著永恒,穿越時空,千年不變。候鳥的目標十分專一,它從生到死就是飛翔、遷徙和繁殖后代。當它們歷經千辛萬苦,到達目的地后,便開始筑窠產卵,哺育后代,延續生命。不久,小鳥誕生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生命剛剛學會飛行,就要跟隨父母進行不遠萬里的遷徙。父母給予子女的沒有溺愛,只有高空,只有遠征,只有飛翔,在水上飛、山上飛、樹上飛、風中飛、白天飛、黑夜飛,直至飛出一對“鐵翅鋼腳”,為父為母。千百年來,候鳥一代接一代,一茬接一茬,穿越時空,向著永恒,癡心不改,它們生命的全部意義就在不停地飛翔和遷徙。

在行將結束攀登牛頭坳千年鳥道之前,衷心感謝牛頭坳環志所給了我一次放飛候鳥的機會。那天,他們從鳥籠里捉出一只名叫牛背鷺的白色候鳥,在它的左腳套上編號80866的腳環后,輕輕地交到我手上,讓我站在環志所的門外將其放飛。此時,看似在放飛候鳥,其實也是在放飛心緒,放飛夢想。

我手撫著候鳥溫暖、潔白、光滑的羽毛,遠眺它即將飛向的千年鳥道,面對著青山綠水和藍天,心想:候鳥是人類的朋友,是大自然的精靈,是綠色生態的使者,當今人類對待候鳥的態度,也許就是未來大自然對待人類的態度;鳥類的命運,也許就是未來人類的命運,候鳥專一的目標,堅強的意志,誠實守信的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今天正在從事振興中華的仁人志士們學習和借鑒嗎?值此《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次修訂之際,但愿我放飛的牛背鷺和所有捕捉的候鳥,都能重拾千年鳥道的“密匙”,在天光云影間自由飛翔,一路飛好!想著,想著,我的雙手自然而然地松開了,手中的牛背鷺立刻振翅飛向了藍天。

(本文作者系中國法學會法制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猜你喜歡
捕鳥牛頭候鳥
捕鳥網
先割牛頭后砸甕
掛牛頭賣馬肉
先割牛頭后砸甕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鳥
里耶秦簡“捕羽”的消費主題
貴陽市籠養鳥驅動因素的研究
“圍網捕鳥”緣何屢禁不絕?
“洋候鳥”回閩過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