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昔輝煌,經典銘記

2017-06-27 10:28王涵
電視指南 2017年6期
關鍵詞:港劇香港

王涵

時至香港回歸20周年,遙想回歸當天,歷史的時鐘指在1997年7月1日零點那一刻,所有的眼睛向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行注目禮。這是中華民族長久期盼的一個瞬間,這是永載世界史冊的一個瞬間。隨后,香港文化與內地文化有了更多的機會相互交流和融合。香港電視劇在內地所掀起的那種前所未有的熱潮,也因今天娛樂方式的多樣化,而成為不可企及的歷史片段。

簡單來說,20世紀80年代是香港電視劇的黃金時期,明星云集,也是港劇在內地聲名鵲起的開始。進入20世紀90年代,大牌明星制度瓦解之后,一些倫理劇、武俠劇如《流氓大亨》《鹿鼎記》等在內地也掀起了收視高潮。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是港劇對內地影響最深刻的十年,它帶來了電視劇創作的成熟方法,同時也促成了明星文化的傳播。20世紀90年代中期,香港開始拍商戰劇,一度達到了香港商戰劇的頂峰。至此,本刊將帶領讀者重溫一下香港電視劇的發展歷史。

80年代之前:香港電視劇的起步發展

1957年亞洲電視(以下簡稱ATV)成立,同時也宣告香港第一家、中國第一家,以及全球華語第一家電視臺的成立。而到20世紀60年代,香港只有兩家電視臺獲政府發牌,經營本地免費電視節目,亞洲電視為其中之一,另一家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VB,亦即“香港無線電視臺”),亦為其主要經營對手。兩家電視臺構成了香港電視劇的雙雄角力格局,香港電視劇也由此開端,走向輝煌。

1957年5月29日ATV成立,這是香港第一家電視臺,亦為中國第一家電視臺、全球首家華語(粵語)電視臺。

1967年TVB開臺,同年11月19日播出的《太平山下》是開臺后播出的第一部電視劇。

1969年7月TVB制作并播出的《法網難逃》(100分鐘)是由黑白畫面橫跨至彩色畫面的開端。

1976年6月TVB的《書劍恩仇錄》(鄭少秋、任達華、石修)是無線第一部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的劇集,自此時裝與古裝劇進行雙線發展。

1976年11月1日TVB制作并播出的120集《狂潮》,是第一部百集豪華時裝劇,自此掀起百集長劇熱潮。

20世紀80年代:香港電視劇走向成熟

香港電視業企業化的管理模式從六七十年代開始,在八十年代走向成熟,形成獨特的企業化管理模式。所謂企業化就是在制作上講求回報,也就是近些年來內地終于為電視人套上的收視率緊箍兒。在制作中具體表現為:題材上貼合大眾口味,而演員方面則實行明星制,因而涌現出趙雅芝、米雪、鄭少秋、周潤發、劉德華等一大批在影視界呼風喚雨的巨星?;仡櫚耸甏慕浀渥髌?,如TVB1980年的《上海灘》《網中人》、1983年的《神雕俠侶》(劉德華版)、1984年的《鹿鼎記》《新札師兄》;ATV收視率達21點的《天靈》、18點的《十兄弟》,以及20點的《秦始皇》。

普遍認為八十年代后期的作品較之前稍微遜色,可能是成熟的管理體制過分追求收視率而約束創作所至,但期間也不乏佳作問世,如TVB的《義不容情》《誓不低頭》,ATV的《還看今朝》??偟膩碚f,那時候的作品除古裝戲外多以豪門恩怨、黑幫火拼或是警匪爭斗為題材,節奏緊湊,情節跌宕,人物命運及性格多變,往往能透發出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吸引了一大批觀眾。同時,八十年代是整個香港電視行業的黃金時期,有史以來最高的收視率紀錄也在那時寫下,那就是《神雕俠侶》創出的62點收視率,約300萬觀眾觀看了該劇。

在20世紀80年代播出了兩百多部香港電視劇,有80%是古裝劇。港劇風行全國,在內地電視劇制作薄弱的20世紀80年代,成為大眾最佳的娛樂方式。

20世紀80年代的香港電視工業正和香港的經濟一樣處于黃金時期。那個時代香港的電視劇工業人才濟濟,香港兩大商業電視臺ATV和TVB正是旗鼓相當的時期。為了收視兩臺各出法寶,而電視劇便成為爭奪觀眾的最大砝碼。在武俠片《霍元甲》《射雕英雄傳》轟動一時之際,香港的“歷史戲說”電視劇也成為另一個重要的題材。其中以ATV制作的由馮寶寶主演的《武則天》,劉永、劉松仁主演的《秦始皇》和劉雪華、伍衛國主演的《少女慈禧》最轟動。這些劇目將歷史人物躍然于電視,并以驚心動魄的情節和華麗的服飾,以及對大眾所熟知的歷史人物的全新演繹作為包裝,令內地觀眾耳目一新。但隨著20世紀90年代初內地歷史正劇的大規模崛起,內地制作的《雍正王朝、《康熙帝國》等大型歷史正劇在香港轟動一時,無論在歷史細節和場景上面都比香港更加嚴謹。在此之后,香港戲說歷史人物的大型電視劇逐步退出了香港電視劇的舞臺。20世紀80年代錄像帶的流行和版權意識的逐步加強,令香港電視劇失去了初期在內地全民轟動的情景。也許正是這種大環境的隔斷以及內地人生活娛樂方式的逐步豐富,香港電視劇早期的黃金記憶才成為人們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一個成長情節。雖然這些拍攝于早期的電視劇在今天看來,在拍攝技術、化妝、場景,以及清晰度上已經過時,但不可否認,這是內地人對于香港最早的生活記憶。

1980年8月4日TVB的《輪流轉》是首個以一個編劇一個編導負責一星期五集戲的長篇劇,開創了此模式的先河。

1980年的《上海灘》,主演為周潤發、趙雅芝、呂良偉。這部以民國的上海為背景,描述上海幫會內的人物情仇和愛情的故事于1980年在香港橫空出世,風暴席卷全亞洲,成為一部現象級電視劇,至今仍讓觀眾回味。

1983年播出的《霍元甲》是內地認識的第一部香港電視劇,是亞洲電視臺的作品。該劇在廣東電視臺首播之后在各地電視臺播放。每周播出之時收視率極高,盛況空前。該劇開創了新派歷史人物與功夫相結合的經典作品,以愛國武術家霍元甲的一生為藍本改編?!痘粼住凡坏趦鹊嘏d起了一股習武練武的熱潮,也令廣東話歌曲第一次在中國內地廣為流傳?!度f里長城永不倒》至今聽起來仍令大眾熱血沸騰,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操。

1984年TVB播出的《射雕英雄傳》作為被華人地區電視臺播放最多次數和出版音像制品最多版本的電視劇,影響了內地兩代人的價值觀、擇偶觀,成為內地70后一個集體的回憶。在那個商業不發達、娛樂只有電視的年代,黃日華、翁美玲曾是大眾集體的夢中情人,在每個人心中恐怕都保留著一份關于《射雕》的成長日志,香港也因此成為那代人渴望又覺得不可及的神秘旅游目的地。在當時,《射雕英雄傳》成為港劇最受歡迎的代名詞,香港的武俠電視劇成為內地觀眾的最愛。

1989年《義不容情》是由香港TVB拍攝制作的時裝恩仇劇集。此劇是1980年代末最經典的時裝劇,播出后立即引起熱烈反響,號稱是當時兩岸三地收視最高的劇集。劇本與主要演員俱佳,主要演員均由偶像派升為演技派,黃日華憑此劇人氣第二度提升;溫兆倫更憑反派一炮而紅,被視為當時反派角色的代表。此劇在無線電視TVB28周年臺慶中奪得“全球最多華人收看的電視劇集獎”。

20世紀90年代:向內地加深滲透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一些內因、外因的影響,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港劇也起了相當的變化。一方面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變大,渴望通過電視節目松弛緊張的神經,因而港劇的整個基調輕松了許多。一些具有中產階級感覺而不再煽情的作品受到歡迎,如在香港創造高收視率的《妙手仁心》《一號皇庭》等。港劇早年的觀眾群主要是香港本地及廣東地區居住的人們,而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港劇對內地影響最深刻的十年,特別是90年代以后港劇影響增大,以至于對全球華人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20世紀90年代,在《射雕英雄傳》之后,香港的現代劇和時裝劇也陸續打開內地市場,一大批香港現代劇出現在內地熒屏上,其中以警匪劇和倫理劇最受歡迎。出自這個時代而被內地觀眾視為經典的港劇有《警花出更》《義不容情》《法網柔情》《大班密令》等。隨著這些電視劇的熱播,香港明星成為20世紀80年代內地最受歡迎的明星,他們的海報成為年輕人的時髦裝飾品。梁朝偉、劉德華、萬梓良、鄭裕玲、劉嘉玲等走紅內地。而演唱這些電視劇主題曲的一大批香港歌星也逐步在內地推出磁帶,如梅艷芳、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等。香港電視劇的大舉播放引領了內地20世紀80年代末的主流偶像文化。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之時,一大批由TVB元老級金牌監制——李添勝監制的TVB金庸新武俠連續劇又一度成為內地電視臺的收視冠軍,如《神雕俠侶》《鹿鼎記》《天龍八部》等。并且成功向內地推銷了幾位TVB20世紀90年代的超級明星,如古天樂、陳小春等。當時曾經出現了6個衛星臺同時播放《天龍八部》的盛況。

1990年《我本善良》屬于TVB制作的時裝電視劇。此劇乃是TVB當年的重頭劇,除了在香港拍攝外,亦在英國取景,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外景劇。劇中齊浩男一角,更被視為港劇中的經典角色。有媒體評論:“齊浩男之后,港劇再無可戀之人?!敝黝}曲《笑看風云變》,由許志安及梅艷芳合唱。此劇乃當年TVB少有的大眾市場中非主流的題材,播出后創下香港收視新高,隨后又席卷了整個大陸地區。

1992年《大時代》是以香港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之金融市場為主線背景,此劇屬于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香港電視劇盛行之作,俗稱 “爭產劇”,內容多數講述香港上流社會的利益斗爭和是非恩怨,集數多、人物多、節奏明快,而劇情非常復雜,但多數正邪分明。不過像《大時代》般橫跨三十年時空的爭斗劇卻不多見。此劇云集一眾當年TVB一線藝員,被視為香港爭斗劇劇種發展的一個難以超越的高峰,亦被公認為制作優秀的經典香港電視劇,更被譽為“港劇之王”。韋家輝后來制作的另一劇集《世紀之戰》雖被譽為《大時代》的姊妹作,但外界評論亦一致認為就算韋家輝自己也無法超越當年所創下之奇跡。

1994年《笑看風云》是TVB拍攝制作的時裝劇集,此劇為TVB27周年臺慶劇。此劇在東莞外景拍攝,包含了全臺頂級演員,并且是鄭少秋繼1992年的經典劇集《大時代》后又一力作,當時播出后出現“秋官效應”。

1995年《壹號皇庭》系列屬于TVB翡翠臺時裝法律電視劇系列,合共五輯,此劇在當時開創了專業劇的先河。TVB在此劇成功后陸續開拍了不同類型的專業劇,如《刑事偵緝檔案》《鑒證實錄》《妙手仁心》《法證先鋒》等。除了劇種新鮮外,也捧紅了當時長期在TVB二、三線徘徊的歐陽震華、陶大宇、林保怡、蘇永康等人,使他們日后成為無線的一線小生、一線歌手。此外鄭秀文、王菲、蘇永康都參與其中重要角色的演出,并演唱主題曲或插曲,也使此類劇成為經典。

1997年《天龍八部》是由香港導演李添勝執導,黃日華、陳浩民、樊少皇、李若彤、趙學而等主演,屬中國武俠連續劇經典之作。1997年7月28日首播,紅遍了大江南北。

1998年《鹿鼎記》改編自金庸同名武俠小說,在剛剛迎接香港回歸的內地引起空前的追劇狂潮。不僅是故事的吸引,演員卓越的演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陳小春演活了韋小寶,刁鉆聰明、重情重義的形象深入人心。

1999年《創世紀》是TVB出品的時裝商戰電視劇,總投資1.5億港元,是港劇中的鴻篇巨制。作為一部以純正香港背景為題材的電視劇,成為港劇在內地觀眾心目中新的里程碑。豪華的場景、扣人心弦的故事、靚麗當紅的演員以及前期的轟動宣傳都創造了內地觀眾又一次港劇情結。而該劇也充分考慮了內地市場的口味,演員陣容算是TVB10年港劇之最,如羅嘉良、陳錦鴻、古天樂、郭可盈、秦沛、汪明荃、郭晉安、陳慧珊、蔡少芬、吳奇隆、郭鋒、邵美琪等。

21世紀:后香港電視劇時代

為了更好贏得內地市場,以“背靠祖國,放眼全球”的策略,TVB回歸之后,除了將大量的電視劇外景搬到內地實景拍攝外,還與內地不少發行公司合作拍攝電視劇,如《血薦軒轅》《大唐雙龍傳》等,同時也廣邀內地電視臺和媒體出席在香港的活動,以期推銷和擴大香港電視劇在內地的影響。

“后港劇”時代,內地各電視臺開始以爭奪收視為主要考核目標,一部成為香港收視最高的電視劇,在內地電視臺中,自然會成為搶手貨。比如在湖南臺播出的《金枝欲孽》和安徽臺已經購買的《鐵血保鏢》,均是由于內地媒體和香港媒體同時刊登了眾多的新聞報道引發了內地電視臺的注意。由于《金枝欲孽》在內地的轟動效應,為港劇在內地的播出創造了更好的口碑,也令新的一批香港藝員成功打入內地市場。

2003年10月《沖上云霄》為TVB2003年的臺慶劇,故事以航空業為題材,是一個極具難度的題材,是香港電視史上的首次涉足。這部劇的拍攝,得到了國泰航空公司和香港機場管理局的支持。從開始大量的資料搜集、創作劇本以至拍攝,到最后完成后期剪接,整部劇集的制作歷時三年。攝制組遠赴多個海外城市取景,包括阿德萊德、羅馬、佛羅倫薩和札幌,包括遠赴澳洲的阿德萊德飛行訓練學校,進行實景拍攝。

2004年8月古裝宮斗劇《金枝欲孽》在TVB播出,它開創了宮斗劇的風潮,被稱為宮斗劇的始祖,屬經典之作。該劇不僅給香港電視劇帶來了重振雄風的機會,還給中國內地觀眾提供了一種另類的敘述方式。該劇和中國內地宮廷劇完全不一樣,它的著重點在于寫人。觀眾在電視劇里經??吹降暮萌撕蛪娜说膮^分在《金枝欲孽》中被打破。并且該劇改變TVB電視劇傳統的室內拍攝手法,不僅在浙江橫店取景,還前往北京故宮實地拍攝;橫店是《金枝欲孽》的主要取景點之一,一些花園假山戲則選在了和珅故居、頤和園和大觀園拍攝,鐘粹宮的室內戲是在香港拍攝的。

后記:

金融危機以后,香港文化產業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電視行業,產量少,投入低,演員素質差,造成電視劇劇情重復、乏味,收視率低下,每年除了年度大戲,其他的收視都很慘淡,直接對香港文化輸出造成很大影響。

隨著內地開放的加深,港劇在內地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港劇已經開始淡出大家視線,這其中外因雖然很多,但是香港電視劇制作方ATV和TVB的內部管理問題也對其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尤其是TVB隨著掌門人的年事漸高,其運作及管理都受到很多影響。近年來TVB發展很不順利,其對香港文化的影響力也隨之減弱。香港電視劇在內地引起的風潮已不復往昔,現在香港觀眾津津樂道的也是《中國好聲音》《甄嬛傳》等“內地制造”,“港劇”已經暫別昨日輝煌。

從初建到鼎盛,從輝煌走向徘徊,整個香港電視劇制造業以企業化為大前提,隨市場的變化而不斷沉浮、前行。但是無論怎樣,香港電視專業化的制作、管理水平、從業人員高度的敬業精神是我們可以一直學習和借鑒的。

猜你喜歡
港劇香港
古惑仔
媒介融合視域下香港電視劇轉型策略研究
新港劇VS老港劇 一個小,一個大
《法證先鋒4》“港味”去哪了
香港ifc商場夏日呈獻
香港ifc商場 本季好FUN樂
香港ifc商場
香港
本期導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