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多樣性視域下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

2017-06-27 02:21沈冬竹
神州·上旬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文化多樣性對外漢語價值取向

摘要:漢語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接納和喜愛,對外漢語教學是漢民族競華文化的傳播工具,可以讓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國文化,并且影響到其他人對于文化的看法,可以做到尊重文化。從文化多樣性視域下看待對外漢語的價值取向也是對外漢語中的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本文針對當前文化多樣性的視角針對對外漢語的教育進行解讀,深入探討對外漢語在文化多樣性的背景下,其教育的價值取向的具體形態和具體表征。

關鍵詞:文化多樣性;對外漢語;價值取向

引言:

我國從1999年以后,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中國漸漸融入了世界文化中去,讓世界人民感受漢語的魅力。中國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對外漢語教育也漸漸顯示了重要性。我國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辦了500余所孔子學院,在國外學習漢語的的學生將超過1億人。推廣漢語的國際化戰略不能完全借助辦學進行,還要依賴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底蘊作為支撐,讓世界人民領略到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衡量一個國家的文化輻射力并不是經濟能力決定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是日本,經濟實力遠勝于中國,但是世界上學習日語的人數不及學習漢語的十分之一。我國處于一個文化多樣性的的世界中,從文化多樣性視域下來研究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有利于我們更好的提高對外漢語教育的質量,也能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和交流。所以在文化性多樣性的視域下來進一步解讀現代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能夠讓教育與文化這兩個大方面充分結合在一起,實現共同發展與共同進步,從而不僅提升了我國對外漢語教育的質量、自身教育價值的提升,并且也發揚了不同種類和風格的文化,實現全面發展。

一、文化多樣性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育

文化的定義一直都是眾說紛紜,最早在中國典籍《易經》中“關乎人文,異化成天下”,它是一個集合了知識、信仰、藝術、道德、習俗的一種生活習慣。文化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創造的一種群體認識,用以和其他群體區分而創造的。而至于語言和文字,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一種人類在生活和勞動中用來的物質和精神的一種載體,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思維特點,而文化孵化了一個民族的思維特點和認知??梢哉f,語言是文化這件大衣的配飾,不同的語言代表了不同的配飾,但是文化有著約定俗成的一些特點,語言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可能會制約著語言的演變和進步。語言作為一個民族的符號,也是一種特別的文化現象,也代表了一種文化的發展過程。一個民族是由語言構成的,語言還是能接觸一個民族特點的鑰匙[1]。

人類社會用不同的文化構成,不同的文化在互相碰撞和了解,每個文明的獨特魅力構成了光輝燦爛的人類文明。價值觀念是一個文化的核心觀點,也就是文化之間的差異就在于價值觀念的不同。對于生命的不同看法也是文化的價值意義,一個文化會在人們的生活、意義和理想中得到體現,形成符合自己文化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每一個民族或者是文化部落都會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文化傳統最為評判標準來衡量群體中的人們的行為和言行是不是正確和恰當。用文化讓大家明白,什么樣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的,符合自己文化觀念。

來自于不同的文化的人,有著不同的文化觀念和處事模式,這就會有來自于不同文化之間的隔閡,一個事情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要尊敬老人,在文化中也有很多禮貌用語,老人被譽為家中的“老壽星”、“老佛爺”等,在公交車上或者公共場合會格外尊重老人。但是在外國,可能就不會有這種看法,認為給老人讓座是一種不尊重,認為老人沒有力氣,沒有生活能力。和衰弱聯系在一起。所以,人們會把自己熟悉的、認為正確的習慣新方式作為自己最正確的處事方式。但是把自己的文化凌空放在別的文化模式上,就會讓文化失去了交際能力,阻礙了文化之間的交流。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世界范圍內有一千八百八十三個民族,世界各民族的人口數量相差十分懸殊,人數較多的民族十幾億人口,比如漢族,而人少的民族只有幾十人。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文化呈現多元化,因此文化的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的特征。

在對外漢語教育中,首先一定要制定語言是不能脫離文化而獨立存在的,因此,非物質文化失去語言作為載體也是不能發揚文化的,在教學中不能只顧教習漢字和讀音和語素的教學,而沒有漢文化的熏陶教學,那就不能獲得中華文化的傳播的積極影響。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文化教學[2]。

二、對外漢語的價值取向

價值取向是人們面對客觀事物做出的價值判斷,對外漢語教學的價值取向的主體就是人,人們對于文化多樣性進行分析和判斷是否符合自身的需求并且還能獲得滿足。因此,在文化多樣視域的大環境中來探討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需要從三大方面入手,其中包括了進一步創建和諧的包容價值體系,以此來涵蓋更加多元化的不同文化類型和文化風格;大力倡導對外漢語自由發展,把握文化多樣視角給予對外漢語教育的影響和引導作用;把握文化多樣性,實行因材施教,發揚多樣化和豐富化的對外漢語教育風格,實現每個人學生的全面和綜合發展。

(一)創建和諧包容價值體系

當今社會呈現多元化,人們信仰自由,面對不同的文化交融也會產生碰撞,因此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應該也堅持“和諧”,把我國的文化精華教會給旁人,我國自古以來就堅持“以和為貴”,倡導和平和平等。推崇“仁、義、禮、智、信”,并且尊重不同的文化,堅持“以和為貴”。在這種“以和為貴”的大環境中講求廣泛包容和吸收的寬廣”胸懷”,面對不同文化都報以平等和獨立的眼光,從而在對外漢語的教育中更加追求發散性和吸納性,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對外漢語教育方式能夠與文化多樣性充分結合在一起,以此來提升學生對對外漢語的理解和吸收。同時,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也要堅持兼收并蓄的文化準則,得到世界人民的接受和肯定[3]。充分把握堅持自身文化風格和精髓的原則,講求含蓄的吸收、堅定自我要義、發揚優點、去除缺點,從而在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上更加與獨立與多元文化的特征相趨同,實現文化與教育的合而為一,實現有機融合,促進我國對外漢語教育在文化多樣性的視域下茁壯成長和健康發展,促進學生對外漢語的掌握能力和綜合素養都從根本上得到提升。endprint

(二)倡導自由發展

根據不同的文化可以劃分很多文化區域,人們很難避免成為文化中的一份子,但是現今社會有很多文化沖突,因此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應該尊重不同的文化,讓人有選擇文化的自由和權利,堅持個體發展促進個人的身心健康發展。不能干涉他人的選擇權利,尊重不同文化的燦爛成果在這個爭端不斷的世界中顯得十分可貴,也是正是因為這樣世界越來越尊重漢族文化中的珍貴思想。并且,在文化多樣性的視域下更加追求對外漢語教育的綜合性發展,更加倡導每個人的觀點發散,張揚個性,從而為對外漢語的價值取向提供更加多元化和豐富的理想選擇。不同文化在同一種空間和層面相互交流和融合的過程中,自由發展和公平發展是起到了非常關鍵的引導性作用,把握充分的公平和平等對待,才是保障每種不同的文化健康成長的前提,更使得對外漢語在文化背景的烘托和引導中得到最大自由的提升和引導,從而實現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更加適合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規律,其是非常符合學生的個性成長特點和對自由的渴望。

(三)因材施教

孔夫子一直倡導“因材施教”,不同文化中成長的學生接受漢語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活動,不能體現出工具教學而忽視了學生個人的身心發展,同時也應該堅持用不同教育方法促進個人的提升,達到教育的目的?!耙虿氖┙獭毙枰谡莆詹煌幕疽x的前提下,對不同文化的中心宗旨深入理解,以此來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和學習特性,發揮不同學生的特長與更加注重的方向,從而讓每位學生都能夠發揮出自身的最大優點,實現優秀特質最大化,進一步更加扎實的掌握對外漢語的基礎知識,從根本上提升對外漢語綜合素養。從根本上把握文化多樣性的分析視角,針對每種不同的文化選擇更加適合的教學方式,并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風格迥異的教學形式,實現每個階層的“因材施教”的發展,不但做到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更是全面提升了學生對外漢語的基本技能和水平,從而促進文化發展,促進個人身心發展,最后才能實現整個社會的蓬勃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人們一直認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是因為文化多樣性帶來的分歧和暴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越來越尊重文化多樣性,用多樣化的視角去研究對外漢語的價值取向,這是外漢語教育中的一項艱巨任務。以上通過分析當前對外漢語在文化多樣性視域下的發展形勢和方向,從而進一步給予出對外漢語在不同文化的綜合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目的就是為了從根本上促進我國學生能夠在多元文化環境的熏陶下,使自身對外漢語學習價值取向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并且學生能夠更加掌握基本的對外漢語基本知識,在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推動下,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曾曉舸.文化多樣性視域下對外漢語教育的價值取向[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6:52-55.

[2]SIRIWANWORRACHAIYUT(韋麗娟).泰國漢語教育政策及其實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3]賈凌昌.文化軟實力視野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研究[D].南昌大學,2012.

作者簡介:沈冬竹(1990.03.16)女,漢族,籍貫:北京,職務:職員,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育,單位: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歡
文化多樣性對外漢語價值取向
淺論對外漢語聽力課教學熱身環節中中文歌曲的應用
網絡自制劇及其文化多樣性缺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