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讓一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017-06-27 23:56張美瓊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心理特點溝通學習習慣

張美瓊

摘要:小學一年級的教學中,對象是剛剛從幼兒園轉到小學教育的孩子,讓孩子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適應小學的學習,對孩子的整個小學的學業,甚至是以后初中、高中的學業都有重要的影響。而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認為需要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從教學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引導他們。

關鍵詞:一年級教學;學習習慣;心理特點;溝通;旁敲側擊

小學一年級,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可以說是一個人生的轉折點。他從幼兒園的轉到了小學,從每天的主要任務是玩耍,轉變為每天都有特定的學習任務,這對于他們的身心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如何讓孩子們在這個人生的轉折點中完成良好的過渡,這是小學一年級教學中的一大難題。

做過小學一年級班主任的老師都知道,剛進入一年級的學生,就像一張白紙,他們什么都不懂。有的好動、有的好奇、有的膽小、有的肆無忌憚,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有其中一個孩子就惹出什么麻煩了。每天面對這樣一幫孩子,對于需要照看他們方方面面的一年級老師來說,不可謂說心理壓力不大,所以說一年級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在整個小學教學中工作是最辛苦的。

要做好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就需要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孩子的整個小學的學業,甚至是以后初中、高中的學業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而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認為需要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從教學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引導他們。

第一,良好的學習從良好的紀律開始。對于剛入學的小學生,需要讓他們知道什么是紀律,或者就需要老師的一番功夫了。但是如果這一步做不好,后面教學就會困難重重。因此需要讓他們明白紀律存在的意義,在學校遵守紀律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典故,如無規矩不成方圓、列寧守紀的故事等,在課堂上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利用一年級孩子好奇和喜歡聽故事的心理特點,把紀律的觀念灌輸給他們,讓他們知道守紀的重要性,然后才開始跟他們講解小學學習需要遵守的課堂、課間紀律等等,這樣就事半功倍了。

第二,良好的聽課習慣是學習的根本。一年級的學習,基本都是簡單的拼音認字和簡單的數學,只要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那么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教學任務其實就已經完成了,所以讓孩子養成認真聽課的習慣對我們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的認真聽課,其實就是讓孩子在上課的40分鐘內都把注意力放在老師身上,這對于剛進入小學的孩子而言,確實比較困難。這個雖然跟老師的教課水平有關,但是也可以通過一些小竅門讓孩子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教課中增加互動,讓孩子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對于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尤為重要。舉個例子,老師給學習讀課文的時候,如果老師一氣呵成讀完,能一直注意聽的學生會有多少呢?但是如果換一種做法,老師讀第一句,然后隨機點名一個學生讀下一句,如此接龍讀完整篇課文,學生因為害怕被點名的時候讀不上來,就要一邊聽一邊仔細的看讀到哪里,這樣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就放在課文上了??偠灾?,增加互動,對一年級或者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都是比較有效的吸引注意力的方法,慢慢地他們就養成了認真聽課的習慣了。

第三,按要求完成作業的習慣是學習的保障。除了課堂教學,課后作業是一年級的學習的另外一個重要部分。課堂上學習的內容,一般需要配合課后作業讓學生完成復習和鞏固。而一年級的課后作業,特別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長除了給孩子創造安靜、舒適的做作業環境外,還要積極的輔導孩子的作業。而家長需要怎么輔導孩子的作業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幫孩子檢查。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去檢查作業呢?第一看字體,字體工不工整可以看出學生對學科的態度,第二再看答題的正確度,低年級要讀題,并跟他們解釋題目什么意思,孩子明白了題目的意思,才能思考,才能做題。這些都是良好學習開頭所必須要做的!

第四,良好的溝通習慣是學習的催化劑。在這么多年的低年級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有家長問我,我的孩子變了,回來不愿意跟我說話了,以前回來會噼里啪啦的講幼兒園發生的事情,現在到了小學,問都不說了,她到底怎么了,還有孩子做錯了事,我批評了他甚至吊起來打了他,他下次還錯,氣死我了等等之類的。上了小學的孩子開始有獨立的思考了,知道難為情了,也怕丟面子了,他們開始跟父母的話題少了,有了心中的小秘密,有自己的朋友,喜歡跟同齡的小伙伴溝通,分享自己的見聞,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這樣的心理如果造成了他們跟家長和老師溝通的障礙那就有可能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了。所以要好好引導他們多跟老師和家長溝通,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很重要的。首先,在心理上要讓孩子們覺得自己跟老師、家長都是處于一個平等的位置的,不要讓他們覺得跟老師、家長就是管”與“被管”的關系,讓他們有更多的“自主權”。當然這個“自主權”是在特定范圍內的,在一些不影響大局的決定上,讓孩子們自己決定,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也是一個很好的增加溝通的方法。例如挑選班級的代表參加比賽這樣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給學生去推薦和選舉,同時在選舉中增加發言的環節,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讓他們體驗了公平,為他們跟老師和家長溝通提供了底氣。而在家庭生活中,一些例如外出吃飯、去哪里吃、點什么菜的問題,也可以交由孩子選擇,同時讓他們說出理由,這樣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方法。慢慢的,孩子在心理上就會覺得自己跟老師、家長都是處于一個平等的位置,也就有溝通的意愿和膽量了。而溝通方法上,我們更多的使用旁敲側擊的方法,會讓他們更愿意把事情分享出來。例如,一般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喜歡家長直接的提問,比如今天在學校發生什么事呀之類的,他們會認為家長在審問、不尊重她等等。而家長如果用旁敲側擊的辦法,效果就不一樣了。比如家長今天看到群里面的信息了,跟孩子說誰誰誰在期中考拿了好成績哦!然后與他展開話題,他慢慢就把學??荚嚨氖虑楦懔拈_了,家長也可以從談話中知道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

小學是孩子們進入正式學習的開始階段,而小學一年級更是這個開始階段的開始。作為一年級學生的老師,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我們是他們人生中除他們父母外的第二導師了。做好這個時期的人生導師,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只要用心觀察、用心理解這個時期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同時加強與家長和孩子的互動、溝通,那么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也不是什么難事。endprint

猜你喜歡
心理特點溝通學習習慣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決策咨詢活動中的溝通藝術
論中職生怎樣培養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
宮外孕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