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腸內營養在結腸癌術后護理中的應用

2017-06-28 15:53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15期
關鍵詞:視黃醇營養狀況結腸癌

余 玲

(德陽市人民醫院胃腸甲狀腺外科,四川 德陽 618000)

早期腸內營養在結腸癌術后護理中的應用

余 玲

(德陽市人民醫院胃腸甲狀腺外科,四川 德陽 618000)

目的 早期腸內營養在結腸癌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結腸癌患者114例作為此次實驗研究的研究對象。給予對照組患者腸外營養護理,實驗組給予患者早期腸內營養護理。結果 護理后1天兩組患者的血漿白蛋白、血漿前白蛋白、血漿視黃醇結合蛋白差異較小,護理后1周實驗組患者的血漿白蛋白、血漿前白蛋白、血漿視黃醇結合蛋白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血漿白蛋白、血漿前白蛋白、血漿視黃醇結合蛋白,實驗組的營養狀況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營養狀況(P<0.05),具有可比性。結論 早期腸內營養護理運用于結腸癌手術患者,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營養,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減少了醫患糾紛率,有效的減少了結腸癌并發癥的并發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早期腸內營養;結腸癌術后;護理;應用

結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道腫瘤,腫瘤的慢性消耗對患者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結腸癌手術會因創傷使機體處于高分解的狀態,手術后患者不能正常的食用食物,患者很有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對消化道手術后的營養支持主要有兩種,腸外營養和腸內營養,腸內營養能夠改善腸黏膜的屏障功能,還可促進腸蠕動的功能恢復,腸內營養漸漸受到了一定的重視,此次實驗研究運用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對結腸癌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共收入的114例結腸癌患者作為此次實驗研究的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結腸癌患者114例作為此次實驗研究的研究對象,將114例結腸癌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患者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齡44~78歲,平均年齡(63.29±3.94)歲。實驗組患者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齡45~79歲,平均年齡(63.16±3.22)歲。兩組患者均符合此次實驗研究的入選標準,且兩組患者均同意參加此次實驗研究并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腸外營養護理,需對患者使用抗生素,進行胃腸減壓、抑酸,還需讓患者禁止食用食物,手術后的第2d可以對患者進行腸外營養護理,每天需要給予患者30 kea/kg能量,從外周靜脈輸注混合型的營養液。實驗組給予患者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操作方法:患者手術過后2 d對患者進行腸內營養護理干預,需要為患者插入營養管于空腸內,然后經營養管滴注生理鹽水500 mL,在滴注生理鹽水的過程中患者若沒有不良反應,可以運用營養泵將營養液勻速地對患者進行輸注,每天營養液輸注500~1000 mL,營養液的輸注計量和輸注速度需要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變化進行合理的調節,輸注7 d后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指導患者恢復正常的飲食。注意事項:①鼻飼管護理:護理人員在插入鼻飼管時應密切注意患者的反應不可使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發紺等不良情況,若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發紺等情況應及時進行處理,營養液輸注前需要充分的混合不可出現營養液堵塞管道的情況。②輸注選擇:患者經過結腸癌手術后機體處于一種應激狀態,機體內環境相對不夠穩定,需要在術后2d才可對患者進行腸內營養護理,保證在對患者進行腸內營養護理時患者胃腸功能已在恢復的過程中。③并發癥的預防:為了避免患者出現電解質紊亂的情況,需要注意患者在胃排空的狀態下若出現腹瀉和潴留的情況應該立刻停止對患者的腸內營養護理干預,改為水分補充?;颊咴谶M行營養液輸注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將患者的床頭抬高,降低患者的顱內壓,避免出現胃反流的情況。

1.3 療效觀察

對比兩組患者經此次護理后的營養狀況,如:血漿白蛋白、血漿前白蛋白、血漿視黃醇結合蛋白等。對比兩組患者對此次護理的滿意度,滿意度可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較滿意、不滿意4項,總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較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準差(±s)表示,多組均數之間比較行方差分析,均數之間兩兩相比較行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經此次護理后的營養狀況

護理后1天兩組患者的血漿白蛋白、血漿前白蛋白、血漿視黃醇結合蛋白差異較小,護理后1周實驗組患者的血漿白蛋白、血漿前白蛋白、血漿視黃醇結合蛋白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血漿白蛋白、血漿前白蛋白、血漿視黃醇結合蛋白,實驗組的營養狀況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營養狀況(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經此次護理后的營養狀況 [(± s),n]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經此次護理后的營養狀況 [(± s),n]

組別n時間血漿白蛋白血漿前白蛋白血漿視黃醇結合蛋白實驗組57第1天34.29±6.94224.31±55.0425.91±5.02 1周后33.06±7.58302.68±59.7340.77±6.15對照組57第1天35.96±7.19225.38±53.6821.05±4.14 1周后31.89±8.49234.81±49.1124.53±5.17 P<0.05<0.05<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對此次護理的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總滿意44例,總滿意度為77.19%,實驗組患者總滿意55例,總滿意度為96.49%,實驗組患者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總滿意度(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對此次護理的滿意度 [n(%)]

3 討 論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于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為2~3:1。發病率占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結腸癌主要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體形態呈息肉狀、潰瘍型等。結腸癌可沿腸壁環行發展,沿腸管縱徑上下蔓延或向腸壁深層浸潤,除經淋巴管、血流轉移和局部侵犯外,還可向腹腔內種植或沿縫線、切口面擴散轉移。慢性結腸炎患者、結腸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為易感人群。此次實驗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1天兩組患者的血漿白蛋白、血漿前白蛋白、血漿視黃醇結合蛋白差異較小,護理后1周實驗組患者的血漿白蛋白、血漿前白蛋白、血漿視黃醇結合蛋白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血漿白蛋白、血漿前白蛋白、血漿視黃醇結合蛋白,實驗組的營養狀況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營養狀況(P<0.05),具有可比性。

綜上所述,早期腸內營養護理運用于結腸癌手術患者,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營養,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減少了醫患糾紛率,有效的減少了結腸癌并發癥的并發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余樹青.腸內營養對晚期結腸癌患者免疫狀態及營養狀態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4):508-510.

[2] 陳 賢.早期腸內營養在消化道腫瘤手術后的應用[J].微創醫學,2012,7(1):76-77.

[3] 馮志輝,田少英,王林濤,等.腸內營養對晚期結腸癌患者免疫狀態及生存期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12,(6):767-767.

[4] 張 利.老年結腸癌患者術后早期EN對營養及免疫功能影響的觀察及護理[J].現代養生,2016,0(2):91-91.

本文編輯:王雨辰

R473.73

B

ISSN.2095-8242.2017.15.2876.02

猜你喜歡
視黃醇營養狀況結腸癌
云南省老年結核病患者營養狀況的調查
加溫輸注腸內營養對ICU患者營養狀況和并發癥的影響
術前營養狀況對膽道閉鎖Kasai術后自體肝生存的影響
肝星狀細胞儲存的視黃醇對慢性肝病的影響
北京市房山區532名中小學生營養狀況調查
視黃醇結合蛋白的檢測方法及臨床應用
MicroRNA-381的表達下降促進結腸癌的增殖與侵襲
聯合檢測視黃醇結合蛋白和膜聯蛋白A2水平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意義
腹腔鏡下橫結腸癌全結腸系膜切除術的臨床應用
結腸癌切除術術后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