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頻超聲診斷嬰兒期先天性肌性斜頸的臨床研究

2017-06-28 16:06
陜西醫學雜志 2017年6期
關鍵詞:肌性嬰兒期斜頸

張 富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小欖人民醫院超聲科(中山528415)

高頻超聲診斷嬰兒期先天性肌性斜頸的臨床研究

張 富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小欖人民醫院超聲科(中山528415)

目的:探討高頻超聲診斷嬰兒期先天肌性斜頸(CMT)的價值,為臨床治療本病提供影像學依據及指導。方法:60例處于嬰兒期且確診為CMT的嬰兒為觀察組(其中彌漫性CMT 30例,結節性CMT 30例),另外選擇30例處于嬰兒期且頸部正常的嬰兒為對照組。對兩組患兒均進行高頻超聲檢查。結果:CMT兩組與對照組胸鎖乳突肌內血流、胸鎖乳突肌內回聲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MT兩組及對照組的胸鎖乳突肌橫徑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結節性病變橫徑大于彌漫性病變橫徑(P<0.05)。不同年齡時期CMT的胸鎖乳突肌內部血流及回聲不同,橫徑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嬰兒期年齡越大,橫徑越大,病變內回聲越高,血流越少。結論:應用高頻超聲可早期診斷嬰兒期CMT,并能清晰觀察其發病特征、內部血流情況及纖維化程度,對其以后的治療及預后判定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年來隨著高頻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完善,高頻超聲被廣泛應用于多個器官及系統的診斷治療指導[1-2]。先天性肌性斜頸(CMT)由于一側胸鎖乳突肌因局部或彌漫性纖維化病變導致胸鎖乳突肌長度變短,從而引起頭部向患側偏斜,下頜偏向健側[3],嚴重者可導致嬰兒面部畸形,CMT在小兒中的患病率約為0.2%~0.5%[4]。應用高頻超聲對CMT進行診斷成為近年來關注的熱點,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60例嬰兒期CMT的高頻超聲檢查結果,總結嬰兒期CMT的臨床發病特點進而為臨床治療提供超聲影像學依據。

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篩選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超聲科確診為嬰兒期CMT患者6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彌漫性CMT 30例,結節性CMT 30例,13 d至3月32例,3~9月 28例;全段病變30例,上段病變為主15例,中下段病變為主15例。同時入選30例同期正常嬰兒作為對照組,年齡13 d至3月15例,3~9月15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檢查方法 采用西門子公司Acuson Sequoia-512、S2000及ViVi E9 XD Clear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線陣式探頭,頻率為5~12 MHz,檢測以下項目。①胸鎖乳突肌內血流:嬰兒采取仰臥位,暴露頸部,不配合者可待其熟睡時檢查。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功能觀察胸鎖乳突肌內部血流,血流快速者顯色鮮亮,示血流豐富;血流慢者顏色暗淡,示血流欠佳。②胸鎖乳突肌內回聲:正常胸鎖乳突肌組織在超聲下呈現低回聲,病變組織可因纖維化或其他病理改變而出現回聲異常。嬰兒可采取仰臥位,輕抬下頜,輔助其頭偏向健側,10 MHz頻率下自其上部向下掃示胸鎖乳突肌,對比灰階分析其內部回聲情況。③胸鎖乳突肌橫徑:10 MHz頻率下顯示胸鎖乳突肌,兩點直線測量正常及病變的胸鎖乳突肌橫徑(單位mm)。

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觀察組及對照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1 兩組檢查結果比較 見表1。CMT兩組與對照組胸鎖乳突肌內血流、胸鎖乳突肌內回聲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MT兩組及對照組的胸鎖乳突肌橫徑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結節性病變橫徑大于彌漫性病變橫徑(P<0.05)。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檢查結果比較

2 不同年齡時期CMT各個指標變化 見表2,3。不同年齡時期CMT的胸鎖乳突肌內部血流及回聲不同,橫徑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嬰兒期年齡越大,橫徑越大,病變內回聲越高,血流越少。

表2 不同年齡時期CMT(彌漫性)超聲檢查結果

表3 不同年齡時期CMT(結節性)超聲檢查結果

討 論

CMT的發病機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既往的研究觀點認為是由于胸鎖乳突肌供血障礙、靜脈閉塞、產傷擠壓出血、子宮內姿勢不良、先天畸形、胸鎖乳突肌肌骨筋膜室綜合征的后遺癥或胸鎖乳突肌炎等原因所導致[5-7]。嬰兒期診斷并采用被動拉伸療法治愈率可達70%[8],所以CMT早期明確診斷尤為重要。其病變過程是一種損傷-纖維性修復的病理過程,表現為慢性炎癥特征?;静±碜兓憩F為肌細胞萎縮,間質內伴有成纖維細胞增多,膠原沉積,個別形成結節后攣縮導致胸鎖乳突肌長度變短。病理學認為,纖維瘢痕一方面能夠修復損傷,保持器官結構的完整,但在另一方面,瘢痕的過度增生常引起器官或組織的硬化,另外,由于瘢痕內水分喪失或成纖維細胞增生可導致瘢痕的收縮,這是引起頸部偏斜的臨床表現的直接原因。

CMT的嬰兒在出生后的兩周左右即可在頸部觸及圓形或梭形腫塊,以往僅憑醫生的經驗診斷容易誤診,高頻超聲的應用提高了CMT診斷的準確率。在超聲下,胸鎖乳突肌可呈現縮短,橫徑變大,彌漫性增粗或在胸鎖乳突肌各段形成結節。正常嬰兒期超聲下胸鎖乳突肌橫徑為(0.35±0.1)cm[9],本研究通過對60例嬰兒期CMT的嬰兒進行高頻超聲顯示,彌漫性CMT胸鎖乳突肌橫徑可達(12.4±3.3)mm,結節性CMT則達到(8.0±0.32)mm。這可能是由于胸鎖乳突肌纖維化,肌膜內大量膠原沉積所致。進行性的肌營養不良可能促進病情進展,本研究顯示CMT嬰兒的胸鎖乳突肌病灶內血流欠佳,并且回聲增強提示纖維化已經形成,并且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血流呈現進行性減少,纖維化進展,回聲增強,這一表現也符合CMT靜脈閉塞學說。了解這一超聲學特點為臨床明確診斷此病提供重要依據,同時可以考慮結合應用于嬰兒期CMT的微創治療[10]以期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應用高頻超聲可明確診斷嬰兒期先天肌性斜頸,利于鑒別診斷,提高診斷準確率,為臨床治療方案選擇及病情預后提供有力依據。

[1] 韓 雪.高頻超聲對甲狀腺髓樣癌的診斷價值[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1,20(4):304-307.

[2] 梁軍利,許予明.高頻超聲和電生理檢查對中期腕管綜合癥患者療效判定[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54(3):59-62.

[3] 袁 源,王蔚蔚.超聲在嬰幼兒先天性肌性斜頸診療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5,17(2):95-97.

[4] 孔 萌.腔鏡下胸鎖乳突肌切斷松解術治療先天性肌性斜頸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6):115-118.

[5] 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249-250.

[6] 王大武,張德文.先天性肌性斜頸的研究及治療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6,14(21):1634-1636.

[7] 肖 嵐.嬰兒先天性肌性斜頸的高頻超聲診斷[J].江西醫藥,2010,45(8):827-828.

[8] Petronic I,Brdar R,cirovic D,etal.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in children: distribution, treatment duration and out come[J].Eur J Phys Rehabil Med,2010,46(2):153-157.

[9] 李士星,楊艷紅.小兒先天性肌性斜頸的超聲診斷[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3,12(4):246.

[10] Dutta S,Albanese CT.Transaxillary subcutaneous endoscopic release of the sternoclcidomastoid muscle for treatmengt of persistent torticollis[J].J Pediatr Surg,2008,43(3):447-450.

(收稿:2016-08-30)

斜頸/診斷 超聲檢查/方法 嬰兒

R722.19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6.013

猜你喜歡
肌性嬰兒期斜頸
痙攣性斜頸伴焦慮狀態案
Second-hand screen time
以整體觀為指導運用推拿聯合舒筋消斜膏治療小兒肌性斜頸的臨床觀察
探討不同年齡段先天性肌性斜頸嬰兒的康復效果
人工智能尚處于“嬰兒期”
先天性斜頸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征象及其臨床意義
降主動脈-升主動脈吻合術矯治嬰兒期主動脈縮窄合并心內畸形15例
推拿結合牽張康復治療先天性肌性斜頸的臨床療效分析
重復經顱磁刺激結合”五心穴”刺法治療痙攣性斜頸1例
嬰兒斜頸174例病因及轉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