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采訪中的交流溝通研究

2017-06-29 10:10司徒飛
采寫編 2017年2期
關鍵詞:采訪新聞溝通

司徒飛

內容提要: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它能夠給受眾提供信息,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而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就要對外收集信息,加以整合和發布,其中,信息的收集是最重要的步驟,在新聞生產過程中,信息的收集就是新聞采訪,本文從采訪出發,討論記者在采訪中的交流溝通。

關鍵詞:新聞;采訪;溝通

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人們對于信息的需求增加,對信息的質量也提出了要求,所以新聞采訪的范圍也應該相應地擴大,采訪的技巧也要更優化,挖掘出更多的信息,這樣做出的有深度、有廣度的新聞才更能夠吸引受眾的關注。于是這對新聞采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記者的采訪技巧和溝通技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記者要具備更好的溝通互動能力才能夠做好新聞采訪工作。

一、新聞采訪中記者容易出現的問題

(一)采訪前的準備工作不足。我國的新聞事業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很快,很多的新聞記者都是80后、90后的青年人,他們雖然給我國的新聞事業帶來了活力,但是這些人業務能力參差不齊,有的記者甚至采訪時只靠小聰明,不做好事前的準備工作,不了解采訪對象、不知道問什么,這樣不負責任的記者怎么會有采訪對象愿意與之進行交談、溝通呢?

(二)提出的問題過于空洞。記者在采訪時要切忌問題提得過于空洞或太大,問題的切口一定要小,不能太籠統,這樣采訪對象才能夠從細節或具體地回答問題,記者才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也會更加吸引受眾。

(三)記者性格內向。有的記者編輯能力很強,文筆很好,但是性格比較內向,不習慣與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由于過于緊張,在采訪時就會出現說話吞吞吐吐的情況,給受眾不好的印象。

(四)采訪態度不端正。有的記者采訪時間長,與采訪對象的關系很好、混得很熟,所以自我感覺良好,在采訪時經常會自說自話,不顧采訪對象的心情和感受,讓采訪對象不知道該做什么、說什么,采訪對象反而無事可做,這樣的行為既不能夠完成工作,又損害了記者的公眾形象。

二、新聞采訪中采訪對象可能出現的問題

(一)語言表達不理想。記者在采訪時經常會遇到這種問題,采訪對象平時說話很流利,但是在采訪時就會因為緊張出現表達問題,說話語無倫次,使受眾不明白他說的話,這種情況在基層群眾中非常常見。

(二)態度消極。有的采訪對象在問及一些不想回答的問題時總會顧左右而言他,言談偏離主題,用這種消極的態度來回避問題。

(三)偏離主題。記者在采訪時還會遇到這種情況,采訪對象在回答問題時會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是說著說著就偏離了采訪的主題,記者難以控制局面,這樣既浪費了時間又達不到采訪目的。

三、記者在采訪中的溝通技巧

(一)提高自身素質,豐富知識儲備。新聞工作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范圍十分廣泛,其中還包括一些專業性極強的專業和領域,新聞記者要什么都懂才能做出專業、正確的報道。比如國家發生的大事小情,大事如兩會召開、國務院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小到家長里短,這些都要報道;當遇到采訪對象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或者學者時,也要能夠與對方進行正常的交流,找到共同話題,這樣才能吸引采訪對象。由此可見,新聞記者不僅要具備新聞專業的素質和能力,還要有豐富的其他學科的知識,如心理學、哲學、文學、金融學等等專業的知識都要有所涉獵,這樣在進行采訪時才能準確抓住采訪對象的心理,與采訪對象進行交談,有話可聊,不會出現聽不懂的情況。此外,記者仍然要加強自身的新聞專業的能力和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各種溝通、采訪的技巧,這樣才能夠在一樣的情況下發掘更多的信息。

(二)做好采訪的準備工作。記者在進行采訪前要做好準備工作,這不僅是對采訪者的尊重,更是本身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的體現。記者在進行采訪之前要對采訪對象進行充分的了解,整理好采訪提綱,列出問題,做出采訪中各種突發問題的預案。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記者都喜歡不做準備進行臨場發揮,采訪完全靠自身的悟性和反應能力,這雖然能夠體現采訪者的靈活性,但是真正好的采訪都是要事先做好準備工作,自身的悟性和靈敏的反應只能夠錦上添花,不能決定一個采訪的質量。

(三)提問方式因人而異。記者在采訪時要注意采訪方式的轉變,對不同的采訪對象要有不同的采訪方式,要選擇采訪對象最舒服、最放松的方式進行采訪才能挖掘出最多最有用的信息。比如采訪一個專家學者時要考慮到對方的文化教育和工作背景,采訪時要嚴肅、認真,問題要有深度和體現專業性;但是當采訪對象是普通民眾時,記者的采訪方式又要平易近人、通俗,而不能有過于專業性的表達,以免采訪對象難以理解問題,而且在提問題時要做到詳細、化整為零,從具體的細節出發詳細詢問,這樣便于采訪對象回答的同時,記者也能了解更多的信息。

(四)注意引導采訪對象。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不愿意合作的采訪對象,對于記者提出的問題不愿意回答,或者進行回避,這時就要記者發揮自身的采訪能力和技巧,循循善誘,對采訪對象進行一定程度的贊揚和鼓勵,讓采訪對象慢慢打開心扉,對記者產生好感,這樣后續的采訪工作就容易進行了。

(五)從采訪對象外圍入手。有時記者會遇到比較內向的采訪對象,或者工作忙難以抽空進行采訪的對象,這種情況,記者可以從采訪對象的外圍入手,對其周圍的人或者親屬進行采訪,先從側面對采訪對象進行一定的了解,從中挖掘出更加細致和充實的資料。

(六)注意尋找接近點。記者在采訪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采訪對象,有些采訪對象不愿意配合采訪或者不方便接受采訪,這時就要靠記者從采訪對象周圍尋找接近點,尋找與采訪對象之間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的共同點或者共通點,從這些共同點或共通點出發,引出采訪的問題,接近采訪者。

(七)讓采訪對象直面尖銳問題。很多的采訪對象尤其是相關領導或者企業高層,經常接受采訪,對采訪已經不感興趣,不愿花時間接受采訪,或者采訪時進行敷衍。遇到這種采訪對象就要提出讓他不得不直面的尖銳問題,使他必須對其進行解釋和說明,這樣不但能夠完成采訪任務,還能夠獲得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充實新聞。

結束語:新聞采訪是新聞生產的重要部分,新聞采訪質量的好壞將會直接關系到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因此要提升新聞的真實性和鮮活性,記者就要對采訪技巧和溝通方式進行提升,以挖掘出更多的信息。

參考文獻:

[1]張冬梅.記者在采訪中的溝通技巧[J].中國地市報人,2014,10:52-53.

[2]李婷.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的溝通技巧[J].科技傳播,2015,02:30-32.

[3]關躍進.記者在采訪中的溝通技巧[J].新聞研究導刊,2015,11:131-132.

(作者單位:陽江廣播電視臺廣播中心)

猜你喜歡
采訪新聞溝通
決策咨詢活動中的溝通藝術
淺談記者在體育新聞人物采訪中如何打破“中國式思維套路”
“互聯網+”時代新聞采訪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新聞版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解構口語化新聞的語言特征
美媒估計《采訪》虧了3000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