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點”:另一個精神世界

2017-06-30 08:25嚴靜
中文信息 2017年6期
關鍵詞:刺點紀實精神

嚴靜

摘 要:以精神病人為題材的攝影作品還是相對較少,臺灣的張乾琦和大陸的呂楠,兩位著名的攝影家一直以來關注人與社會的關系,兩位都拍攝了關于精神病人的生存現狀,文試圖分析張乾琦、呂楠兩位攝影家相同題材的作品從而對人與社會關系進行反思,以及對攝影這種藝術形式的紀實力量有更深刻的理解。

關鍵詞:紀實 精神 刺點

中圖分類號:J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6-0-01

張乾琦、呂楠兩位偉大的攝影家帶我們走進了一個非主流群體——精神病人,兩位攝影家用靜態影像的方式向我們公開了臺灣與大陸兩地精神病人的生活現狀,他們的作品在震驚社會的同時也令大眾主流群體把關注點轉移到邊緣化人群中去并引起整個社會的反思,充分體現了紀實攝影的人文關懷與創作者的人本主義精神。

法國著名文學家羅蘭·巴爾特在《明室》中提出了“刺點”這一概念,“刺點常常是個“細節”,即一件東西的局部?!睂τ谏钤诂F代都市中的人群來說,精神病人與眾不同、是異類,總被世人進行妖魔化的演繹,就像一張中國山水畫上的幾筆西方油彩,筆者認為精神病患者在這整個看似寧靜和諧的社會生活圖中無疑是作為一種刺點似的存在。

來自臺灣的攝影師張乾琦的作品《鏈》一經展出便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1993至1999期間六年張乾琦致力于拍攝臺灣高雄路竹鄉龍發堂里的精神病患者,他拍攝的精神病患之所以引起世界震驚主要是因為龍發堂對患者的獨特治療方式——“感情鏈”。龍發堂的創辦者釋開豐法師認為讓一個病情輕的帶一個病情嚴重的,用鐵鏈同時鎖住兩個患者的方式是最效果的民俗療法,然而這種做法在當時其他人看來則是地獄。筆者認為鎖鏈是整組照片最引人側目的地方,人物照上出現了束縛人本身的冷冰冰的鐵鏈,從視覺的角度來看鎖鏈是金屬制品具有光亮感,當它捆綁在人體上時與粗布衣物形成一種強烈反差,在照片中顯得相當不和諧,閃光的鎖鏈仍然向我們傳達著他“罪大惡極”的信號。被束縛的精神病人們表情相似又或者迥異,距離看著那么近,卻又是那么遠。極為瘋癲的患者和病情較輕的患者是承受苦難的共同體,在鎖鏈的牽制下,任何一方大范圍的動作都使另一方陷入鎖鏈的折磨,鎖鏈成為一種象征,讓精神病群體與世界的關系以殘酷的方式表達出來。

2001年《鏈》以157×107cm真人大小尺寸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創作者將一張張照片放成真人大小無非就是希望觀者可以通過影像作為介質走進精神病人的世界,讓讀者知道精神病人和精神正常的我們生活在同一世界呼吸著同一空氣。兩個精神病人因為鎖鏈的關系時而聚集時而疏離,張乾琦鏡頭下有形的“鏈”是表達無形情感的符號,鏈子則成為原本陌生的兩人間的羈絆。張的影像傳達出的更多的是一種分離與牽系的人性情感,受到童年家庭的影響,張乾琦對人與人之間的分離生活有著特殊的情懷,其拍攝的許多作品如越南新娘、臺灣新人、脫北者、唐人街都是以人為本圍繞著聚散的主題。

早于張乾琦拍攝龍發堂影像之前,中國大陸被譽為“最具傳奇色彩的攝影師”呂楠也拍攝了一組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現狀的影像,與張乾琦不同的是,張的影像表現走的是樸實的路線,以柔和的方式觸動過了觀者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而呂楠的影像卻更直接更驚心動魄,他把鏡頭瞄準了整個中國大陸社會這樣的大格局,跨越十多個省市,醫院里的、家庭中的以及流浪中的精神病患者都是呂楠拍攝的對象,呂以更全面的方式關注了中國精神病人的生活狀態。

80年代至90年代,國內的精神病院的條件與設施還處于滯后階段,人們對精神病的認知還是很不成熟,早期治療精神病患的方式還停留在監獄管理模式,呂楠記錄下這現實并探索了精神病患者內心狀態,呂楠給社會的影像傳達出了另一種超越正常的安靜,一種被拘束著的自由。破舊的廠房、昏暗的房間、游蕩的精神病人、無目的性的吃食,他們用符合精神病人世界的規則存活著不用考慮外界的目光,不用遵守“正常人世界”的守則,對于他人來說那里或許是地獄,但是對于這些精神病患者來說又或許是天堂。在正常人的臆想中精神病院一定是個亂七八糟吵吵鬧鬧的地方,然而,呂楠的影像改變了許多人原本的看法,呂楠用紀實的手法表現精神病患者的內心世界并讓他們的世界不再是黑白而是有了鮮亮的色彩,讓觀者看到了另一個世界,那里也有秩序,也是那么平靜,讓人不禁深思,精神病人是癥發性的,病情得到控制時他們也是正常人,社會對待精神病人的隔離、囚禁與歧視,使他們的每一天都成了精神病人。呂楠的照片讓觀者看到活生生的一樣具有正常人喜怒哀樂的精神病患,呂楠的影像在一定程度上擦去了人們冠之以妖魔的符號,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精神病人?還是說我們賴以生活的都市才是真正精神病院?

冷冰冰的鎖鏈,精神病患者的眼神,活動范圍的局限性,犯病時的不能自控,不管如何,刺點在作為‘細節存在的同時,又不合常情地把整張照片占滿,刺點總是或多或少地潛藏著擴展的力量。張乾琦和呂楠拍攝的主題是精神病人,但卻隱喻了人性處境本身,在社會對待精神病人的態度中有我們每個人的命運,因為自認為是正常人的我們都是不同程度的病人。

筆者認為,張乾琦和呂楠兩位優秀的攝影家用散發著人本精神的作品向我們展現了紀實攝影的真正意涵與力量,社會發展到今天,這之中有很多值得歌頌的事也有需要被揭露的問題,攝影已經不單單是用作記錄的工具,更多的是被當做傳達信息、表達自我的獨特手段,紀實,記錄身邊或遠或近的人與事,就如評論家鮑昆先生說的“紀實攝影應該充分運用其客觀記錄的功能,關注人所在的社會、關注人們的現實、關心人的生存?!痹谶@種讀圖時代,傳播者更需要一種責任,觀看者更需要有不止于表象的意識。

參考文獻

[1]莊永康.張乾琦攝影作為當代藝術初探[J].文化研究(臺灣),2008.

[2]沐曉熔.呂楠精神本質的紀實攝影作品分析與研究[J].大眾文藝,2016.

猜你喜歡
刺點紀實精神
虎虎生威見精神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硯邊紀實
淺談聚合軸下的刺點設計
淺析攝影對生命延續的有限性
淺析《明室》中的攝影觀點
拿出精神
CHINAPLAS2016采訪紀實
混亂實驗室紀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