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教師的教學理想

2017-07-01 19:09向端
新課程·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教學素養原發性

摘 要: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教學能力的高低與教學理想的強弱有關。教師的教學理想是教師對教學素養的期望,具有價值性、穩定性、原發性等特點,其是促進教學實踐能力、增強學校管理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教學理想;原發性;教學素養

一、教學理想的定義

教學理想應是教師對自己教學素養的期望,是教師職業自覺意識的體現。教師專業素養包括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師專業素養包含對價值的肯定,而教師只有認同它包含的價值才能將其作為自己的教學理想,也只有當教師的教學價值觀與教師素養的價值相符時,教師才能接受并主動追求。

教師的教學理想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將自身當作主體,只要能完成教學任務就行,教學時憑經驗講課,不領(體)會國家教學指導文件的要求(精神),不注重教學理論的學習;第二層是嚴格按照上級要求、課標建議教學,對教育教學理論不感興趣;第三層是具有自己的教學理想,受課標指導,但又不局限于此,會根據社會環境、學生情況及教育學理論建構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理想。三種層次的教學理想層層遞進,高層次理想統籌低層次理想。具有高層次理想的教師可以完成具有低層次理想教師的工作,而反之不成立。

二、教學理想的性質

1.穩定性

教師對教學素養所達水平的期望一定是基于自己現有理論基礎和認知能力的。這些理論包括教育教學理論、心理學理論、哲學等。認知能力是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們對事物的構成、性能與他們的關系發展的動力、發展方向以及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們成功完成活動最主要的心理條件。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象的能力都被當做認知能力。教師開始工作時大都23、24歲,或30歲左右。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從這一時期開始,人的認知能力逐漸下降,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教師會因各種社會、家庭及自身原因進入職業倦怠期,很少注意教育理論學習,加之人的價值觀逐漸固定下來,所以教師的教學理想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2.價值性

具有教學理想的教師對教師工作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在中國古代,教師一般均兼有其他職業,并且曾和貴族是兩位一體的。在歐洲,教師這個職業在一段時期只是工人、老兵等人從事,隨著社會進一步發展,社會分工專業化,教師才成為一個專門的職業。教師職業首先是教師生活生存的手段,但又不局限于此。教師勞動是腦力勞動,職業目的是教育人、培養人,提高人的勞動能力,承擔人類知識文化的傳道。這是教師工作區別于其他工作最主要的特點與價值所在。具有第一層教學理想的教師的教學價值是最低級的。具有第二層教學理想的教師的教學價值高于第一層教師,但還沒有將教師職業目的作為自己的教學價值觀,同時也體現出思想上遵從權威,沒有達到職業成熟期,也沒有進入職業自主、自由發展期。只有具有第三層理想的教師才真正理解了教師的職業目的,具有正確的教學價值觀。因此,三層教學理想分別反映了不同的教學價值屬性。

3.原發性

原發性本是一個醫學概念,是相對于繼發性而言的,是指某種疾病最先發生于某個器官,用在這里指教學理想是教師自發產生的,他人無法強加于教師。他人的理想無法直接轉移給自己。在工作、培訓中不乏教育理論家滔滔不絕敘述教學目的、作用等,為什么培訓罕有效果,就是因為受訓教師不一定理解其內涵,不一定認可,自然無法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教學理想。因此,教學理想具有原發性。

三、教學理想的作用

1.教學理想是教師教學能力不斷提升的內部動力因素

沒有教學理想的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能力沒有要求。每天工作只是被動應付,沒有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遇到問題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解決,也不會主動向有關專家請教;而具有教學理想的教師有較強的教學自律性,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隨時會按自己的標準進行審視。當教學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標準時,教師會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當自己無法解決時,他會求助、反映于有關專家教授,促進問題解決。在此過程中,教師逐漸對理論、實踐兩方面進行思考、咨詢、探索,教學理論會逐漸融于教學實踐中,教學能力同時獲得提升。因此,教學理想是教學實踐能力的內部動力因素。

2.教學理想能增強學校管理的有效性

教學理想是教師對自己教學素養的要求。具有教學理想的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有內在要求、自發要求,是具有職業發展自覺性的。因此,他們會客觀、公正地看待學校對教師的管理制度,會正確理解規章制度。當規章制度合理時,他們會積極執行,當不合理時,他們會積極向學校建言獻策,而不是消極應付,不理不顧,我行我素。這樣,有了一線教師的積極反饋,學校管理有效性會大大提升。

四、教學理想是追求手段

教學理想的追求手段是理論研究。教育理論反映了時代哲學、教育心理、社會等各學科的發展,是學校較成熟與先進理論的綜合結晶,蘊含著眾多專家的智力勞動成果。具有第一層教學理想的教師只憑經驗完成工作,他們不進行理論研究,最終經驗成為他們教學能力提升的枷鎖。具有第二層教學理想的教師需要進行理論研究,因為課程標準是在一定教育、心理理論基礎上制訂的,只有理解了這些理論才能領會課標的理念、教學內容的安排及教學建議,然后才能真正在教學中體現課標精神。要想具有第三層教學理想,教師必須進行理論研究。具有一定理論素養的教師才會形成理性思維而脫離日常思維的束縛。能夠透過教學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掌握了理論研究的基本方法、思維途徑,掌握了邏輯推理的正確規則,才能發現現象背后的規律,從而自主根據社會、學生需要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同時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有了以上理論基礎,教師才能具備職業自我更新、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慶冒.教學論的哲學內涵:用思想的方式探尋教學本體,追尋教學理想[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4).

[2]朱學坤.教學理想境界初探[J].河南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1989(3).

作者簡介:向端(1977—),男,山西文水人,大學本科學歷,太原市第二實驗中學校教師。研究方向:教學理論思考和中學語文教育實踐。

編輯 任 壯

猜你喜歡
教學素養原發性
原發性腎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顱內原發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學診斷
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1例報道
原發性肝癌腦轉移一例
辨證論治聯合西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60例
中醫辨證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7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