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與惡中閃耀著的辯證法光輝

2017-07-04 21:59王中女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6期
關鍵詞:浮士德辯證法

王中女

中華女子學院

摘要:文章試圖通過描述浮士德與糜非斯托之間的“善”與“惡”的對比,從而展現出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思想。在與糜非斯托相伴而行之后,浮士德的身邊充斥著危機。然而自強不息、勇于實踐和自我否定的性格特征使他免于遭受成為惡魔奴隸的厄運,而惡勢力糜非斯托卻發揮一種“反而常將好事做成”的推動性作用。本文旨在通過浮士德與糜非斯托的關系,展現出善惡的對立統一關系,通過分析以獲得其中的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

關鍵詞:辯證法;浮士德;糜非斯托

一、“善”與“惡”:悲劇的導火索與精神的催生劑

(一)罪惡的引誘與悲劇的升級

浮士德的一生悲劇重重,依次經歷了知識、愛情、政治、美與事業五個悲劇,每一次悲劇的發生,都只會比前一次悲劇更加痛苦。而惡魔糜非斯托在浮士德悲劇中扮演了必不可少的角色,甚至可以說,是糜非斯托的“惡”引發了浮士德悲劇的升級。

《悲劇》第一部講述了浮士德的知識悲劇升級到愛情悲劇的故事。生命的有限,學海的無涯,構成了浮士德人生中第一個“否定”,即知識悲劇。后來在糜非斯托的引誘下他獲得重生,離開知識的“象牙塔”,遇見少女葛莉琴。在愛人被關進監獄后,浮士德發出了這樣的悲鳴:身處困厄!完全絕望!雖然糜非斯托并非悲劇的根本原因,然而它的存在卻是這場悲劇的導火索。糜非斯托的安眠藥,讓葛莉琴害死母親。帶領浮士德享受肉體的歡愉,不顧愛人,最終迫使一個鮮活生命的香消玉殞。

裴多菲說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泵姘蛺矍楣倘恢匾?,然而精神世界崩塌了,一切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侗瘎 返诙恐?,浮士德人生中最后一個“否定”就講述了渴望自由之人臨死前愿望也沒有被滿足的悲劇。浮士德希望看見自由的人民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之上,但是這個愿望并沒有被滿足,等待著他的是糜非斯托為他準備的一座挖好的墳墓。浮士德的生命也就伴隨著“你真美啊,請停一?!钡母袊@而走向終結,但是這個結尾帶給讀者的沖擊卻久久不能平息,這恰恰就是終極悲劇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浮士德的一生是在與困難不斷搏斗中得以前進的,而糜非斯托則是不斷帶領浮士德進入一個又一個悲劇的導火線,也為浮士德帶來不斷升級的痛苦。五個悲劇讓我們明白,糜非斯托所代表的“惡”,其本質屬性是“壞的”、“否定的”,是浮士德悲劇產生的重要動因。

(二)欲望的迷惑與堅定的信念

浮士德悲劇源于浮士德內心本是善與惡的統一體,而表現在外部則是故事中浮士德與糜非斯托之間的矛盾沖突。糜非斯托誘惑浮士德做的每一件事,實際上都是為收歸浮士德的靈魂為自己所有。糜非斯托算中了浮士德內心中有人的“惡”的一面,即“物質欲望”,卻沒有注意浮士德內心中所包含的“崇高境界”一面,即“精神欲望”。

“物質欲望”誘惑浮士德,然而在葛莉琴被抓進監獄后,浮士德“善”的一面戰勝了糜非斯托,惡魔只好另辟他途,帶領浮士德進入政治世界。政治的腐敗又讓浮士德大失所望,逃離到美的世界。而美麗總是虛幻縹緲,最終讓海倫離浮士德遠去?;氐浆F實世界的浮士德想做出一番大的事業,糜非斯托以為自己的陰謀成功的讓浮士德滿足于對于事業的追求,卻不知浮士德的愿望是多少年來人們夢寐以求的。惡魔到最后一刻也沒有滿足浮士德的“欲望”,卻讓浮士德的一生變得絢麗多彩。

實際上,如果糜非斯托沒有出現在浮士德的生命之中,浮士德的一生才是真正的悲劇。已過暮年老人,成日呆在自己的書齋里研究學問,費盡心力卻還是無所得。是糜非斯托的出現促成了他永不滿足的信念的形成:

你說起話來像密教大宗師,

……

我要發現萬有,在你那虛無里!

“萬有”和“虛無”就是“肯定”與“否定”之間的關系。糜非斯托視自己為否定的精靈,也就是“無”。而浮士德偏偏要在無邊無涯的否定中找到肯定因素,這不得不說是浮士德精神的典型表現,即敢于實踐,永不滿足的精神。

二、“善”與“惡”:對立統一的辯證

(一)善惡分離互斥

“善”與“惡”作為一對矛盾,在辯證法中,體現出矛盾的對立統一的屬性,即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浮士德精神體現出的“善”與糜非斯托所代表的“惡”之間同樣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相互依賴的,是既斗爭又統一的。

所謂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在《悲劇》第二部,第五幕《深夜》一場,浮士德決心圍海造田,建造自己的偉大業績,然而不肯搬遷的老兩口成了他的眼中釘,他要求糜非斯托將老兩口趕走。盡管浮士德的內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還是存在著惡的欲望,然而,當他看到糜非斯托做盡壞事,將老兩口趕緊殺絕之后,還是十分痛心的斥責糜非斯托:

我想要交換,不愿意搶人。

我詛咒你們這樣莽撞蠻干,

而糜非斯托此時卻表現的滿不在乎,還為自己做的壞事找借口:

好勇斗狠,固執逞強,

招災惹禍,家破人亡。

這是浮士德暮年遭受的“事業悲劇”中的一段插曲,也是促使浮士德蛻變的重要動因,是“善”與“惡”的對戰,是“善”不斷擊敗“惡”,最終將一個普通的、擁有種種欲望的人,打磨成“神”的過程。而糜非斯托的“惡”在其中的意義也不言而喻,他的所作所為與浮士德形成強烈對比,是浮士德人生經歷中的“絆腳石”。

(二)善惡依存互通

辯證的思想早在古希臘時期中就有萌芽,在盧梭的《論人類社會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一書中也闡發了諸如“聯系”、“發展”等的辯證關系,而這種辯證關系在黑格爾的“自我揚棄”等理論中闡述得更為透徹。

將這種辯證的觀點與浮士德和糜非斯托聯系起來能夠看出,單純的把糜非斯托理解為“反面典型”,從根本上來講是不正確的,是既不了解源遠流長的辯證法思想,也不了解歌德的創作思想所產生結果。深諳時代精神的偉大詩人絕不會簡單到運用一個插科打諢式的“反面形象”去烘托一個正面人物的偉大。歌德是在用矛盾的原理塑造浮士德和糜非斯托,因而使兩者的形象活靈活現。這恰好能夠證明浮士德代表的“善”與糜非斯托代表的“惡”作為一對矛盾并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在表現出斗爭性的同時還表現出明顯的互為依存的傾向。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相輔相成的。在《悲劇》第一部《書齋》一場中,糜非斯托的自我介紹便能夠看出,善與惡之間并不絕對獨立的,反而閃耀著辯證法的光輝:

老想作惡卻總是把善促成,

我便是這種力量的一部分。

以糜非斯托為主要分析對象能夠看出,在許多場景中,他都是不斷促進浮士德向上攀升的重要力量,正是在糜非斯托不斷制造麻煩的前提下,浮士德才經歷了人生的重重悲劇,然而也正是這些悲劇的激勵,才能夠讓浮士德不斷拼搏、永不滿足。

三、“善”與“惡”:推動發展的同一和斗爭

(一)互為依存的同一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表現在三方面:首先,矛盾雙方中一方的發展以另一方的發展為條件。其次,矛盾雙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再次,同一性能夠有規律地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

以浮士德精神為例,浮士德的一生就是在不斷的迎接挑戰中得以升華的,而糜非斯托也幫助他解決很多了問題:浮士德想從政,糜非斯托就帶浮士德走進政治世界,讓浮士德感受當政者的虛偽;浮士德想要將“美”帶到現實中來,糜非斯托就為他出主意??梢哉f是糜非斯托讓浮士德的一生色彩繽紛,經歷許多不一樣的風景,才促成浮士德形成永不滿足、永遠拼搏向上的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的成長也是由糜非斯托見證的,從最初的“渴望死,痛恨生”,到“我要發現萬有,從你那虛無里”再到最后“我愿看見自由的土地立足的自由之民”是一個人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浮士德思想上的轉變,是以糜非斯托為助推器而完成的。是糜非斯托讓他品嘗到生活中的美好與痛苦,也只有這樣千滋百味的生活閱歷才能夠讓一個人真正成長起來,這恰恰能夠體現是糜非斯托的罪惡推動浮士德精神的形成。糜非斯托所做的一切壞事不僅沒有讓浮士德安于現狀,反而不斷促進浮士德前進,最終讓一個靈魂得以被拯救,而這也照應了糜非斯托第一次出場時的那一句話:“老想做壞事,卻總把好事促成”。

(二)此消彼長的斗爭

矛盾的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首先,斗爭促進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構成事物量變。其次,促使舊矛盾的破裂與新矛盾的產生,實現事物質變。

矛盾的斗爭性促進事物發生量變,這種量變在《浮士德》中體現在“善”與“惡”之間的相互關系與變化發展之中。浮士德老博士重生之后,遇到了少女葛莉琴,命令糜非斯托:“你必須把這姑娘給我弄來?!蹦贻p氣盛代替了理性睿智,后來浮士德與葛莉琴遭遇種種困難,悲慘的愛情經歷促成了浮士德的成長,當他對葛莉琴的死痛苦不已時,也就構成了浮士德人生中的一次量變。經歷過愛情的浮士德轉向宮廷。然而王宮的政治十分腐?。骸皦牡霸趬牡邦^上稱王稱霸,非法凌駕于法律的頭上”。糜非斯托為浮士德創造在王宮中存活下來的條件,卻讓浮士德意識到統治層的黑暗,從而對政治世界感到失望。在宮廷里的經歷,是浮士德人生又一量變的積累。

矛盾的斗爭性能夠促進事物的質變,這種質變是量變的完成,是量變到一個“度”之后的“質”的飛躍,這一飛躍在浮士德人生中的最后時刻表現得十分明顯。原本這個“高尚”的靈魂在風燭殘年之際能夠輕而易舉地被惡魔糜非斯托帶走,但是從前人生經歷所積累的“永不滿足,自強不息”的精神告訴浮士德:“你人生中的最大理想是看到自由的人民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這一思想的出現,完成了浮士德從小我到大我的轉變,也正是這一現在人們還在追求的價值——自由,促成了浮士德人生的質變,讓一個不斷歷練的靈魂最終獲得拯救。而糜非斯托“白花了大筆開銷”,卻看到了絕對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參考文獻:

[1]歌德.浮士德[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

[2]雨果.克倫威爾.序言[M].江蘇:譯林出版社,2013:34-58.

[3]愛克曼.歌德談話錄[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5]本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3-44.

[6]楊武能.試析浮士德的哲學內涵[A].外國文學評論,1999:5-11.

猜你喜歡
浮士德辯證法
“辯證法”到中國:馬克思主義視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李斯特,音樂界的浮士德
論浮士德博士的性格缺陷與相對應的五宗罪
秩序與自由
探究《浮士德》與《約伯記》中人文精神的體現
淺談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哲學思想
平等的悖謬
浮士德魅惑工廠
最后的戰爭
現代形而上學的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