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神話與中國故事

2017-07-04 08:41張藝昊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6期

張藝昊

蘭州大學文學院

摘要:中印交流從古至今都非常頻繁,印度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也非常久遠,本文選取《西游記》為典型代表重點討論,從斗法、人物形象等角度探尋印度神話對小說的影響。

關鍵詞:印度神話;斗法;密教

印度與中國均為世界四大古國之一,地理上也非常近,因此,從古代就開始有中印文化交流的故事記載。在文學方面,中印兩國相互影響,印度文學對中國文學的影響與佛經的漢譯和傳播如影隨形,幾乎同步發生。中國古代文人學者大多讀佛經,且與高僧交友,如蘇軾、王維。于是,印度神話、佛經故事中大量充滿智慧、哲理的故事不脛而走。從六朝志怪小說到唐宋傳奇、明清小說,在近千年的交流中,我們的文化逐漸染上了印度色彩。

在中國的眾多小說、傳奇故事中,帶有印度神話色彩最濃厚的非《西游記》莫屬,且不談孫悟空與印度神猴形象的諸多相似之處,單是故事情節就有許多雷同的地方。

一、斗法

關于斗法,印度文學中最為明顯的是《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中的一段:

“洗缽之水注于泉中,龍即便出水,吐于毒氣,吐火向佛。佛身出水滅之。復雨大雹,在于虛空,化成天花。復雨大石,化成琦飾。復雨刀劍,化成七寶?;F羅剎。佛復化現毗沙門王,羅剎便滅。龍復化作大象,鼻捉利劍。佛即化作大獅子王,象便滅去。適作龍象。佛復化作金翅鳥王,龍便突走?!?/p>

我們拿這一段與《西游記》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與二郎神斗法的故事比較,立刻就會發現,這兩個故事幾乎一模一樣。

《西游記》第六回:“二郎圓睜鳳眼觀看,見大圣變了麻雀兒,釘在樹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鋒,卸下彈弓,搖身一變,變作個雀鷹兒,抖開翅,飛將去撲打。大圣見了,搜的一翅飛起,去變作一只大鶿老,沖天而去。二郎見了,急抖翎毛,搖身一變,變作一只大海鶴,鉆上云霄來銜。大圣又將身按下,入澗中,變作一個魚兒,淬入水內……”

《西游記》里托塔李天王站在云端,《佛說菩薩本行經》里佛化作毗沙門王。毗沙門王就是托塔李天王。①

二、人物形象

豬八戒:《西游記雜劇》第十三出《豬妖幻惑》開頭即豬八戒作自我介紹,說:“某乃摩利支天部下御車將軍”一語道出其與印度密教的關系。這個說法只在雜劇中有,不見于其他文獻。黃永武先生注意到這一現象,曾撰文《豬八戒的由來》發表于《南洋商報》,節錄于下:

“日前整理敦煌資料,發現一張唐人所繪的圖像,是斯坦因氏從敦煌石室中劫走的幢幡,幢幡上繪的是大摩利支菩薩,菩薩的腳踝前,有一頭金豬,豬不是被踏作車乘,在唐代畫家的筆下,金豬已經是豬頭人身的形象,兩手架開,奔走飛騰,法力無邊,那就是后代傳說豬八戒的原型!所以在元代楊景賢所寫的西游記雜劇中。豬八戒稱是‘摩利支部下御車將軍,這‘御車將軍在小說家筆下遂變成西行取經挑擔的腳夫了?!?/p>

摩利支,意為“威光”、“陽焰”等。在佛教的萬神殿中,摩利支是天神,所以也被稱為“摩利支天”,因屬菩薩級別的天神,所以又稱“摩利支菩薩”。

另外,在印度密教的金剛乘曼荼羅中,有“二十二天”之說,即二十位護法天神,其中之一叫“金剛面天”,又名“豬面天”,其形象是“赤黑色,豬面,人身,持鉤”這也可以是豬八戒的來源之一。金剛面天這一形象也可能是來源于印度教神話中毗濕奴大神化身為野豬拯救大地的故事。

通天河鯉魚精:《西游記》第四十七回至四十九回,通天河鯉魚精每年要吃掉一對童男童女,孫悟空和豬八戒變成童男童女去作犧牲,最后請來了觀音收服金魚精。

這個故事與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初篇》第145-150章的一則故事在情節上有相似之處:般度族的五個兒子與母親避難,來到一個叫“獨輪城”的國家,住在一個婆羅門家。他們聽到婆羅門全家大哭,便問其緣由。原來,這個國家這些年來了一個吃人的羅剎,城中百姓必須輪流送人給羅剎吃,這次輪到婆羅門家,所以全家悲痛。般度五子的母親為救婆羅門家人,便讓自己的第二個兒子頂替婆羅門家人。他去以后,殺死羅剎,使全城人獲得解放。

這個故事在印度大史詩中出現,說明他很古老,這個故事也曾隨佛教傳入中國,從時間上來看,《西游記》受印度神話的影響很深。②

三、咒語

《西游記》中關于咒語的例子很多,第七回,如來用五指山鎮壓孫悟空,并以“六字真言”貼在五行山頂,這六字為“唵、嘛、呢、叭、謎、吽”,這六個字現在即便是不熟悉佛教的人也耳熟能詳,這個六字真言又恰巧是密宗最重要、最普遍使用的六個字,藏傳佛教使用頻率也極高。咒語是印度密宗的一大特色,古代印度人認為咒語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印度上古時代,大約公元前1000年前,就出現了專業的祭司階層?!栋⑦_婆吠陀》就是一部咒語專輯,其形成時間在公元前600年以前,已經是非常古老的了。與此同時的中國,不但沒有相關著書,連散落的咒語也沒有,直到佛教傳入中國,道教逐漸成熟起來,有了類似咒語的東西。因此,《西游記》中的咒語,追根溯源,與印度密教息息相關。

四、總結

不論是史學,還是文學作品,亦或是雕塑、繪畫等藝術,中國受印度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兩個優秀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探尋兩種文化的關系,更學習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藝術精華,在這條道路上我們才剛剛起步,相信在未來我們有更大的收獲。

注釋:

①季羨林《西游記里面的印度成分》

②薛克翹《神魔小說與印度密教》

參考文獻:

[1]季羨林.《三國兩晉南北朝正史與印度傳說》《西游記里面的印度成分》師覺月《印度與中國千年文化關系》.

[2]薛克翹.神魔小說與印度密教.

[3]張同勝.《試論豬八戒的原型為瓦拉哈》《沙僧的印度血統試探》巴人《印度神話對<西游記>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