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質變換”和“生產條件”的比較及其啟示

2017-07-07 21:29付似珊
學理論·下 2017年7期
關鍵詞:奧康納福斯特

付似珊

(武漢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武漢 430072)

摘 要:同為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奧康納和福斯特研究路徑卻有著根本的區別,奧康納以“生產條件”為出發點論述了資本主義雙重危機理論,福斯特則在重構馬克思的“物質變換裂縫”思想的過程中闡釋了馬克思的可持續發展思想。這兩位學者及其學術共同體對生態問題的思考,對當下的啟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既重視經濟發展,又要考量生態后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變資本主義為主導的全球化為社會主義為主導的全球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話語體系。

關鍵詞:奧康納;福斯特;生產條件;物質變換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7-0058-02

在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集群中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范式,在生態馬克思主義這樣的總體理論框架下,各個不同的學術共同體都有其基本一致的理論遵循。但是,雖都屬于生態馬克思主義的范疇,各個理論集群中的學者卻構成了不同的學術共同體,每個學術共同體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

奧康納在自己的著作中對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做出了文化和自然層面上的“重構”,并從經濟角度對資本主義生產條件所引發的矛盾進行了分析。福斯特重新梳理了馬克思唯物主義發展史,強調了馬克思的辯證自然主義來源于伊壁鳩魯哲學,將生態內涵引入馬克思唯物主義中。從理論邏輯上看,這兩個學術共同體就有著很明顯的區別,也正是因為這些區別,這兩個學術共同體還在各自的理論陣地展開了學術辯論。

一、“物質變換裂縫論”的理論邏輯

(一)作為核心范疇的“物質變換”

“物質變換”(Stoffwechsel)在1815年被德國生理學家希格瓦特用來表示描述與呼吸有關的物質交換?;瘜W家李比希用它來解釋自然界中有機界和無機界在相互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變換。在對馬克思文本的解讀過程中,福斯特發現了馬克思物質變換裂縫的思想,并重構了這一思想,指出造成這種裂縫的現實原因是城市和鄉村的日益分化和遠距離的貿易,而根本原因則是以土地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制度。福斯特認為,馬克思是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的,馬克思并不認為擴大農業生產規模能解決農業的發展問題,“因為他認識到主要問題在于人類和土地之間新陳代謝的相互作用。因此,農業只有在可持續性條件得以維持的情況下才能夠以真正大規模的形式出現?!盵1]184馬克思還指出,土地肥力的保持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前提,這就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福斯特看來,馬克思并不認為可持續性的發展會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自動產生,“所有這些都需要對人類和土地之間的關系進行革命性的轉變”[1]188,這些觀點對當代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奧康納陣營對福斯特的批判

首先,奧方陣營認為福斯特沒有完整地考察現實的資本主義生產。福斯特對資本主義生產的一般公共條件和國家的研究都是不夠充分的,忽視了資本主義生產中的社會及其他因素,而對這些因素的研究則是奧康納理論中的一個重點。奧方陣營的魯迪指出福斯特沒有考慮社會因素在自然科學產生和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而脫離對文化和社會因素的充分考察無法對復雜多變的資本主義發展得出一個普遍適用的結論。魯迪還強調,福斯特沒有明確區分“新陳代謝”與“生態學”這兩個概念,對資本主義在各個不同發展階段所呈現的差異以及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多樣性沒有足夠的重視,在這種分析框架下得出的物質變換裂縫理論并不能成為生態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

其次,福斯特將馬克思著作中的“自然”等同于現代意義的“生態”,對從19世紀到20世紀資本主義產生的巨大變化缺乏正確認識。奧方陣營的卡德和馬洛指出,馬克思所處的時代是不可能使他具有現代意義上生態思想的,要保持馬克思主義在實踐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就必須建立傳統歷史唯物主義與生態學的聯系。而福斯特所說的“生態”實則等同于19世紀的“自然”,而這種“生態”思想只能代表現代“生態”的某一部分,因此只有“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而不存在“馬克思主義的生態學”。

二、“生產條件論”的理論邏輯

(一)作為核心范疇的“生產條件”

生產條件是奧康納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理論,這一范疇在他的理論中具有基礎性地位。馬克思總結了資本主義生產的三個基本條件,第一,與作為勞動力的人相關的生產條件;第二,作為社會公共設施的生產條件;第三,作為外部條件的自然環境條件。奧康納指出,生產條件“并不是作為一種商品生產出來的,但卻被當作一種商品來對待”[2]229,生產條件具有自主性和規律性,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這種自主性和規律性被政治化了。馬克思只著重研究了三個基本生產條件中的勞動力供給情況,對另外兩個條件的研究有所欠缺,所以只得出了片面的未來社會政治藍圖,只看到了由勞動關系引起的矛盾對資本主義生產發起的挑戰從而導致的生產過剩的危機,沒有預見到因為一般公共設施和外部自然環境條件引起的矛盾。而奧康納則在這個理解的基礎上對經典馬克思主義的生產條件理論進行了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視域上的補充,提出除了傳統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提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導致生產不足的矛盾外,資本主義社會還有另一種矛盾,即資本主義的第二重矛盾,也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與生產條件之間的矛盾。由于這一矛盾,資本主義剛剛避免了經濟危機的侵擾,但馬上就會面臨生態危機的攻擊。

(二)福斯特陣營對“生產條件”的批判

福斯特和伯克特回應了奧方陣營的批判。首先,他指出,福斯特用“物質變換斷裂”概念想闡明的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自然與社會異化的根源是廣大勞動者和自然的異化,回復自然與社會以及兩者內部的物質變換平衡才能消除這種異化。其次,伯克特認為,在福斯特的理論中,“生態”一詞并不是指現代意義上的生態學,而是馬克思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要求對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環境問題進行生態批判,福斯特研究經典歷史唯物主義從來都不是為了從中找出可以直接應用的現代生態學思想,而是發掘生態觀念在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中所起到的中心作用,進而對生態問題的解決和生態社會主義的建構提供借鑒。

福斯特在對奧方陣營的反擊中將矛頭指向奧康納的資本主義“雙重危機理論”,奧康納認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第二重矛盾占據主導地位,福斯特卻認為傳統歷史唯物主義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仍然是資本主義制度內部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在經典歷史唯物主義中,階級斗爭理論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奧康納在歷史唯物主義進行補充的時候卻拋棄了這一理論,這樣一來他所尋求的就不再是生態社會主義。

三、對建設中國生態文明的啟示

在馬克思生活的時代,工業化和科學技術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即使生態文明的思想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已經出現,也只是基于彼時資本主義環境狀況的初步批判。

資本具有不斷擴張的本性,這就要求其不斷擴大對利潤的追求,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自然只是被視作資本擴張的起點,在資本開始成長、增值的時候為其提供成長條件,而自然的保育和再生狀況則被排除在了資本增值的最終目的之外,在占有資本的人眼中,自然環境只剩下它的經濟價值?!八堫^”和“污水池”是奧康納對自然界的形象比喻?!八堫^”象征著自然界是資本主義邏輯的起點,而“污水池”則代表著資本主義對自然界不計后果的剝削與掠奪。自然條件作為資本主義三個基本生產條件之一,在資本邏輯的主導下已經難以為繼,全球化、一體化的趨勢更是加劇了這一情形。

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全球化的背景下,發達國家利用資本、技術優勢,在國際貿易中占盡先機。由于發達國家內部自然條件的破壞情況已然十分突出,所以它們將本國的高污染、高能耗、低收益的產業轉移到欠發達地區。這種名義上是經濟援助,實際上是生態剝削和生態壓迫的行為極大地損害了落后國家的生態環境。在進行轉移的過程中,發達國家的自然條件狀況得到了極大緩解。由此引發的資本不計后果不斷壓榨自然資源價值所導致的第二重矛盾也得到了緩和。發達國家因此獲得更加和睦的勞資關系和更好的人和自然關系,在這樣的條件下,發達國家便有更充沛的精力進行差異化的生產和研發,進一步擴大自己在資本和技術兩方面的優勢。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資本運作使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生態狀況得到了極大好轉,但資本主義第二重矛盾并不是消失,它依然存在,在整體上進一步惡化。局部范圍內的資本只會造成局部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資本主義生態危機。但這些經濟或生態危機只是資本在一定范圍內興風作浪的結果。到了全球化時代,資本在更大的范圍施展拳腳,我們就必須以更大的格局審視資本主義的雙重危機。近年來影響范圍極大、危害極其嚴重的2008年經濟危機,就是全球化的資本在世界范圍內引發雙重危機的明證。

另一方面,福斯特看到了資本主義自然的生產條件,但生產條件同樣也具有社會和文化的因素。資本主義發展至今,經濟條件、生態條件、國際格局等因素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在這樣一個變化越來越快的世界構建自己的生態文明體系,形成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解決方案,不僅要考慮如奧康納、福斯特等思想家的生態思考,更要將全球化背景考慮進去,以下是綜合上述因素后總結出奧康納和福斯特關于生態危機起因問題的思考對于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的一些啟示。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既重視經濟發展,又要考量生態后果。生態文明不僅有健康的生態環境,也應該有先進的生產力。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時,不能不考慮環境成本,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不可行的,但同樣不能走極端生態中心主義的道路。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奧康納的生態社會主義所堅持的是改良化的資本主義,其本質和內核仍然是資本主義。這使得他在試圖解決資本主義第二重危機時裹足不前,仍然不能找到徹底解決資本主義雙重危機的辦法。所以,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走出一條不同于資本主義生態文明的道路。

第三,變資本主義為主導的全球化為社會主義為主導的全球化?,F今全球化是資本主義所主導的,所以資本主義在資本邏輯的運行下對落后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只有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合作中積極發揮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作用,承擔與國力相當的國際環境責任,才能在這樣的浪潮中勇立潮頭,把握主動。

第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話語體系。生產條件既有自然的,也有社會的和文化的。自然是生態文明實現的起點也是生態文明實現的終點,但生態文明的健康保持,則需要社會和文化因素的參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話語體系,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資本和技術建立的“綠色壁壘”中建立自身的生態文明話語體系,對于突破西方國家的“綠色封鎖”、引領世界邁向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福斯特.馬克思的生態學——唯物主義與自然[M].劉仁勝,肖峰,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詹姆斯·奧康納.自然的理由[M].唐正東,臧佩洪,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奧康納福斯特
吉祥物
餐廳冒險記
大法官奧康納:做出決定,就絕不回頭
生態學社會主義到底是解決之道還是空想主義
生態學社會主義到底是解決之道還是空想主義
試論疾病對弗蘭納里·奧康納文學創作的影響
馬克思恩格斯自然觀與奧康納自然觀的區別
表達
妻子的反抗
餐廳冒險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