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法國革命論》看埃德蒙·伯克的保守主義思想

2017-07-07 17:20鄧玉瓊
學理論·下 2017年7期
關鍵詞:保守主義伯克傳統

鄧玉瓊

(1.中共中央黨校 文史部,北京 100091;2.中共貴州省委黨校 文史部,貴陽 550025)

摘 要:尊重傳統,是保守主義思想的核心精神,其經過時間和歷史的檢驗而世代流傳下來的智慧具有永恒普遍的價值。國家是世代沿襲的有機連續體,是歷史和人民共同締造的契約,要在充分考量和權衡之后以審慎的態度對待理性、傳統和變革。埃德蒙·伯克作為保守主義的開創者,其思想不僅對英國的政治、文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且對于我國當前的文化重建和社會改革也不失啟示。

關鍵詞:伯克;傳統;審慎;保守主義

中圖分類號:B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7-0109-03

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 1729—1797)是18世紀英國著名的政治家和保守主義政治理論家,他也被譽為西方保守主義的鼻祖。他的保守主義思想對英國的政治傳統、英國的各種思潮、美國的政治傳統、美國的政治制度以及主流意識形態均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他的思想中始終貫穿的對于傳統的尊崇意識、對于變革的審慎態度的保守主義思想對于我們今天不無啟迪意義。英國著名的自由主義者哈羅德·拉斯基(Harold Lasky)曾這樣評價伯克,說他的思想是永恒的政治智慧寶典,沒有這一寶典,政治家們不過是在沒有航標的海面上航行的水手。在今天全新的時代環境下,再次閱讀伯克的著作,反思我國自近代以來文化上保守與激進的爭論,以及當前在急劇的社會轉型和文化重建的過程中,無疑具有深刻的啟迪和借鑒作用。

“保守”一詞在中文中具有保護看守之意,態度傾向于舊有制度或習慣,無意開拓創新,帶有“守舊”“落后”等貶義內涵,而在英文中,“保守”一詞conservative意為使保持在安全、完好的狀態[1],有穩健的、謹慎的、傳統標準的等義項,可見英文中的“保守”一詞并無貶義指向,反而具有一定的價值肯定意義。保守主義Conservatism作為一種思潮可追溯到18世紀的英國,由其思想家伯克所開創,是英國社會的思想遺產。保守主義發展到今天,成為當今世界最難解釋和界定的思潮之一,但不管怎么界定,基本共同一致的看法是對于文化傳統的珍視和審慎變革的思想。

19世紀末,英國保守黨成員塞西爾在其《保守主義》中強調保守主義是人們先天的一種心理狀態,即保守是人的天性,是厭惡變化的氣質[2]。但保守主義并不是不追求進步和變革,而是要謹慎而周全,塞西爾強調進步和守舊應該呈現為一種調和折中的狀態。德國社會學家曼海姆承襲了韋伯的理性化概念,認為保守主義的哲學觀念是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社會理性化的對抗物存在的,尤其是從階級層面來看:“在農民、貴族和小資產階級的生活里,古老的胚胎和傳統仍然在起著創造作用?!盵3]他認為保守主義是防守性的反抗理性化的慣性,這是對理性化在人類情感方面的補充。而伯克則是從社會風尚的貫徹和國家的認同兩方面強調傳統的歷史性、連續性、契約性、實踐性,高度認可傳統的重要價值。

伯克出生于愛爾蘭首府都柏林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受到家庭強烈的宗教意識的影響,他天然地對傳統和秩序有著強烈的好感,而對革命、動蕩則深惡痛絕。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這是世界歷史上劃時代的事件,這對當時英國的沖擊非常大,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推動了英國保守主義思想的流行。第二年,伯克的保守主義力作《法國革命論》隨即問世,對其后英國的政治發生了重要的影響。這部著作以政論家的雄辯而富于激情的文風以及文學家的浪漫而飽含深情的筆觸,對法國大革命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和評判。伯克始終認為國家的治理不能像法國大革命一樣推倒重來,一定要在祖先的基礎上,在傳統的土壤中進行。他認為法國大革命之所以失敗,在于其以一種疾風暴雨式的變革摧毀了傳統,破壞了社會的道德根基,擾亂了社會的公共秩序,“是人類罪惡的淵藪,是驕傲、野心、貪婪和陰謀詭計之集大成的表現?!盵4]他以英國的光榮革命為例,強調了對于傳統的珍視和敬重,以及對于激進變革的審慎態度,這些無疑是伯克保守主義思想極具精華的部分,

尊崇和珍視本土的一切固有傳統可以說是保守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氨J亍辈⒉皇潜埵厝?、故步自封的意思,而是對于產生于本民族的文化傳統懷著一種敬畏和尊重的態度。這種可以流傳下來的文化,經過時間的淘洗和歷史的歷練,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價值,蘊含著永恒的、普遍的意義,不能輕易否定和徹底拋棄?,F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借助于這種傳統的智慧,因為他經歷了漫長的檢驗,比起個人智慧來,傳統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更靠得住的智慧。伯克有句名言“個人可能是愚蠢的,但是人整個物種卻是聰明智慧的”。他相信經過累積和篩選而成的傳統正是智慧的寶庫。但法國大革命的暴力恰好是反其道而行之,它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摧毀了,它以迷惑人心的口號摧殘了人的權利和法制的秩序,使得社會一盤散沙,并處于混亂動蕩的狀態。伯克在書中痛陳法國大革命的危害,認為這種徹底摧毀傳統的做法讓法蘭西買下的是“不折不扣的災難”,“用罪行買來了貧困”必將導致一種新的專制主義集權的出現。不久之后,拿破侖建立的歐洲政治霸權似乎完全證實了伯克的預言。在伯克看來,法國大革命的教訓是深刻的:“法蘭西的新鮮的廢墟只要我們放眼望去,就會震撼我們的感情的,它絕不是內戰的蹂躪;它們乃是深遠的和平時期的粗暴無知的謀劃之可悲的但富有教育意義的一個紀念碑?!盵4]伯克反對法國大革命,就在于其破壞了傳統,并用了一種激進的暴力方式推翻王權統治,進而導致整個社會的動蕩和崩潰,這成為他的《法國革命論》整部著作的立論基礎。

傳統蘊含著現成的智慧,是從現實境況出發的歷史經驗主義智慧,經得起時間和現實的檢驗。保守主義者重視傳統,是經驗主義者和實踐派,他們認為傳統的智慧是最現成的,可以立刻拿來使用的智慧。而那些建立在空洞的、抽象的、形而上的冥想基礎上的理論運用于實踐往往要花巨大的代價。伯克有著長期從政的豐富閱歷,就是一位務實而重經驗的政治實踐家,而不是閉門造車的文人和哲學家。在伯克看來,法國大革命之所以后果嚴重,就在于盧梭和伏爾泰將純粹的抽象人權理論和理性觀念用到實際生活中,是以空想或以哲理的概念為依據,如人的自然的、不可轉讓的權利,自由、平等、博愛等。伯克堅持從現實出發,反對抽象理論運用于實踐,因為現實往往比理論更為復雜,有很多需要不斷調和平衡的因素,有時候甚至是妥協,一場徹底的、激進的革命并非能解決一切問題。因此,伯克極力擁護英國革命,是因為其以維護傳統中的美好的價值為目的,以現實為依據,而法國大革命則是以破壞傳統為目的,從概念出發。

伯克反思啟蒙理性,強調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在理性精神占絕對主導地位的啟蒙時代敢于宣稱“我們總的來說乃是具有天然的情感的人們;我們不是拋棄我們所有的那些舊的成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珍視它們;而且大言不慚地說,因為它們是成見,所以我們珍視它們;它們存在的時間越長,它們流行的范圍越廣,我們便越發珍視它們?!盵4]可以看出,伯克非常重視非理性的因素,如道德、情感、宗教等,他認為傳統越是悠久,就越有魅力,對于人類美好情感、原初意識、原生德性的珍視,可以喚醒人類心底潛藏的一種情感,一種最為素樸的情懷。在理性高揚的時代,理性主義者堅信一切以理性為依歸,以理性作為人類的最高法庭,伯克卻對理性持批判立場,堅持傳統的德性,甚至將傳統的血緣、親情等非理性因素融入政策和法律制定中,“在這種對遺產的選擇中,我們就賦予了我們的政策結構以一種血緣的形象,用我們最親密的家庭紐帶約束我國的憲法,把我們的基本法律納入我們家庭親情的懷抱之中?!盵4]

伯克是一個堅定地捍衛傳統的保守主義者,但不能說他就是一個復古崇古的守舊迷信之人,在他對傳統的認知中,也充滿著革故鼎新和與時偕行的深刻的辯證法因素。他說“由于一種巨大的智慧的安排,人類的偉大神秘的結合一旦鑄成一個整體,它便永遠既無年老,也無中年或青年,而是處于一種不變的永恒狀態,經歷著永恒的衰落、淪亡、新生與進步的不同進程而在前進著?!盵4]伯克認為對于傳統的尊崇不是崇古的迷信,而是一種哲學類比的精神,傳統并不是故步自封,它隨時都在變化,但在不斷更迭的變化中又有一種恒定的永久的價值存在。因此,可以說伯克的保守傳統的思想具有超越歷史、超越階級、超越時代的普遍主義因素,可以被后世不斷吸取其養分,繼續前行。

對傳統的珍視并不排斥對變革的訴求,保守主義的另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在保守和變革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把握好一個合適的度,正如《中庸》中所說的,這是一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智慧。在保守中進步,在變革中維持,這是伯克的又一個辯證法。在伯克的這部著作中,可以看到一個關鍵詞就是“審慎”,與之相應的還有“深思熟慮”“小心翼翼”“戒懼”等詞匯,充滿了伯克對于社會變革慎之又慎的保守心態。保守主義并不是不要改革,反對改革,而是更加主張一種更加務實的、漸進式的、溫和的、張弛有度的改革,以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改革的成功,從而避免傳統的斷裂和貧富差距的急劇變化所帶來的雙重負面后果。美國學者凱納文指出,伯克所主張的是一種實踐的政治理性(Practice political reason),這是一種強調包容性、平衡性和妥協性的智慧。審慎的原則來自于哲學上的懷疑主義,伯克繼承了休謨的經驗論懷疑主義,強調人的知識的局限性,人的知識不僅有限,而且容易出錯,因此審慎變得必要。保守主義者繼承了柏拉圖的看法,認為審慎是政治家所應具備的主要美德,任何政治行動都必須顧及其長遠后果,而不僅僅只考慮民眾要求的一時痛快。相比之下,激進主義者則缺乏審慎眼光和深層智慧,希望一步到位地實現目標。

對于審慎原則,伯克認為國家是由歷史和人民締結的契約關系,不可以隨意更改,任何的變革或創新都必須用慎重戒懼的心態尊重這種延續性?!皣也豢杀徽J為只不過是一種為了一些諸如胡椒或咖啡、布匹或煙草的生意,或某些其他不關重要的暫時利益而締結的合伙協定?!盵4]國家是一種歷史的契約,是人民世代所選擇的一種契約關系,是非常神圣的,不可被懷疑的,因為它是“一切科學的一種合伙關系,一切藝術的一種合伙關系,一切道德的和一切完美性的一種合伙關系?!瓏揖妥兂闪瞬粌H僅是活著的人之間的合伙關系,而且也是在活著的人、已經死了的人和將會出世的人們之間的一種合伙關系?!盵4]基于這樣的一種契約關系,伯克認為只有最初的和至高無上的必要性才能達到理性、秩序、和平和完美的境地。契約締結的是有生靈的人類,會涉及無數的普通人的利益,更加要慎之又慎,他說:“如果說當我們是對無生命的物體進行工作時,周密與審慎乃是智慧的一部分的話,那么當我們所要拆除和建造的主體并非是磚石木材,而是有知覺的生物時——由于他們的處境、條件和習慣的突然改變,大批的人就可能淪于悲慘的境地——周密和審慎就確乎成了責任的一部分?!盵4]所以,審慎地面對改革就成了一個必備原則,因為這關乎每一個具體的、現實的個體生命,和一個國家長遠的發展,這就需要“立法者有一顆富于敏感的心靈,要熱愛和尊重他的同類而戒懼他自己?!绷己玫恼呔褪切枰粋€充滿智慧的人來最大限度地照顧到整個社會和其中的每一個人,而不是用一種激進的、顛覆式的方式來撬動整個社會的鏈條,使之陷入動蕩和混亂。英國伯明翰學派奠基人雷蒙德·威廉斯在其著作《文化社會》中分析伯克的審慎“來自于從根本上認識到了人類事物的復雜和困難,所以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性、合作式的控制和改革過程?!盵5]威廉斯認為伯克反對的并不是改革本身,而是改革的方式,“他最猛烈的火力是針對所有的全盤革新和激進的重建而發?!痹诶酌伤箍磥?,政治是實際權益,而不是理論觀念,因此,需要權衡各種利弊,以更加審慎敬畏的態度對待改革和進步。

自近代以來,我國思想文化領域沖突不斷,新舊、古今、中西的紛爭至今依然沒有停息,文化上的保守與激進始終存在著巨大的張力。如何看待傳統、如何應對改革,也許伯克的保守主義思想能夠給我們諸多有益啟迪。

首先,伯克尊崇傳統、信任祖先的思想,對于我們自鴉片戰爭以來形成的文化激進主義將有糾正和調整的作用。從鴉片戰爭以來,我們被動地走進了近代化的歷程,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矛盾心態,到“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激進主義,再到20世紀80年代初的西化浪潮。在高舉啟蒙精神的旗幟下,以理性文化對待傳統的大肆鞭撻和破壞中,我們的傳統鏈條幾近喪失,傳統所承載的美好德性以及建立在傳統之上的一切秩序和規則統統被打破,社會曾一度陷入混亂的狀態,這一點正如伯克所預言的那樣,傳統的破壞會導致社會出現混亂。傳統的倫常體系被解構,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忠義孝悌、禮義廉恥的傳統價值觀也隨之碎片化,整個國家的道德體系和意識形態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早年屬于激進派的梁啟超,后來深受英國保守主義思想的啟示,逐漸轉為緩和,在他看來,近代的這一空前的變故,會導致“國性”出問題,會產生伯克筆下的“世代銜接”問題,“國性之為物,必涵濡數百年而長養于不識不知之間,雖有神奇圣哲,欲懸一理而咄嗟創造之,終不克致?!盵6]梁啟超對“國性”的態度是非?!皩徤鳌钡?,而審慎卻是伯克最為推崇的政治家應具有的美德。由此可見,傳統對樹立“國性”是非常重要的,“國性”被拋棄、舊的道德體系被徹底破壞,而新的東西又尚未完全建立,在中國人的心中出現了一種普遍的家園失落感,心靈無法找到依歸,精神無法找到慰藉,古與今沒有做到很好的“銜接”和過度,在激烈的沖突中普遍泛化為一種嚴重的文化焦慮和文化危機意識。

因此,今天再讀伯克,會發現他思想的深邃的洞察力和深遠的歷史眼光,對我們認識過去的100多年的歷史有發人深省的意義。正如伯克所言,傳統是歷史傳承的遺產,是世代祖先積累下來的智慧,是社會有機體的連續性產物,我們必須要小心謹慎地對待它,要充滿敬意和尊崇地看待它,它不僅為我們當下的問題提供了現成的解決方案,而且是指導我們走向未來的不竭動力。任何一個社會的發展必須是根源于自己的本土文化,任何一個制度的落地實施也必須充分考量自己的文化環境和歷史土壤。

其次,審慎變革對于我們當前的政治建設也有一定啟示。尊崇傳統是為了繼續前進,而審慎變革是為了前進步伐更加穩健。新中國建立后,改革和革命的爭論依然沒有平息,革命化的敘事方式一度成為主流,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危機?!肮ナ匾讋荨?、時代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如果還延續暴力革命的思維模式,必將帶來巨大的災難。因此,“時也命也”,一定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調整策略。改革開放之后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從經濟領域的改革逐步擴展到政治、文化、社會治理等層面,而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改革必定關切到更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因而改革也更加艱巨和艱辛,因此,進入深水區的改革也要辯證吸取保守主義的漸進式的、審慎的改革思想,把“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結合起來。正如伯克所言,我們需要立法者有一顆敏感的心靈和智慧的頭腦,來進行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以充分考慮到每一個人的利益。

參考文獻:

[1]王同億.英漢辭海[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7.

[2]塞西爾.保守主義[M].杜汝楫,譯.馬清槐,校.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3]曼海姆.保守主義[M].李朝暉,牟建軍,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

[4]柏克.法國革命論[M].何兆武,許振洲,彭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5]雷蒙德·威廉斯.文化與社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6]梁啟超.國性篇[J].庸言,1912(1).

猜你喜歡
保守主義伯克傳統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保守主義的價值與局限
干船塢中的美國“伯克”級導彈驅逐艦“菲茨杰拉德”號(DDG 62)
《福布斯》伯克希爾清倉通用電氣
少年力斗傳統
日本的“政治大國”夢注定難圓
巴斯鋼鐵造船廠將為美海軍建造首艘“阿利?伯克”級Flight Ⅲ型驅逐艦
什么是保守主義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