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工科院校卓越設計人才培養的柔性化機制探析

2017-07-10 01:19顧曉卉江蘇省鹽城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224000
大眾文藝 2017年12期
關鍵詞:卓越工科協同

徐 丹 顧曉卉 (江蘇省鹽城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224000)

地方工科院校卓越設計人才培養的柔性化機制探析

徐 丹 顧曉卉 (江蘇省鹽城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224000)

基于生產形式的更新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地方工科院校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應遵循柔性化培養的新思路。通過對人才培養定位的多層次需求定制、實踐教學平臺的創新性供需協同、師資隊伍建設機制的多元互動等途徑,秉承“可持續”評價觀念和實施“精細化”評價流程,構建“定制化和服務性”的能力培養體系,充分利用學校、地方、行業等資源,培養出適應區域發展需要的創新應用型卓越設計人才。

柔性化;地方工科院校;卓越設計人才

“‘文化+’視域下長三角設計博物館的功能演進及發展策略研究”2016年度江蘇省社科基金,徐丹,16YSB014;

“協同進化視域下江蘇智慧博物館的藝術功能演進研究”2015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徐丹, 2015SJB760。

自從與“工匠精神”一道出現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后,“柔性化生產”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研究熱點。柔性化生產是相對于規?;?、批量化、標準化的“剛性”傳統生產而言的生產形態。一方面隨著社會對生產低能耗及高效益要求的日益加強;另一方面消費者對產品的個性化、時效性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由此多樣化、定制性和可控性強的柔性化理念應運而生。

一、目前地方工科院校卓越設計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地方工科院校中的設計專業由于大多是從本校優勢工科中延伸和拓展出來的,著重打造應用型的專業特色,相對更容易融入工程實踐,在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走出一條不同于傳統美術學院的卓越設計人才培養的道路。但由于所處的地域限制,所依托院校的背景不同,地方工科院校設計專業的培養方案在制定和評價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正確分析和深度思考。

(一)同質化的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多元化發展之間的不協調

地方工科院校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同樣不能采用“放之四海皆準”的統一標準,而忽視設計專業具備科學嚴謹邏輯、又富有藝術激情思維的個性化特色。尤其是當前設計行業面臨服務主體日益多元化、市場需求日趨多樣化的趨勢,地方工科院校設計專業如果失去地域帶來的市場活力和專業特色支撐,會因師資力量、生源素質和教學資源的差距,導致能力無法與頂尖院校的畢業生相比,削弱了為地方服務的主要效能,最終喪失職業競爭力。

(二)缺乏針對性的評價內容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之間的不適應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理念和形勢下,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養的評價內容應著眼于提高人才供給的質量、特色、效率和創新性,強化“創新應用是核心,創業就業是目標”的內涵建設,加強對職業定位和專業能力的探究,定制具有多元化、可持續性和選擇靈活的教育資源、環境和服務模式,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多樣性需求。

二、柔性化——地方工科院校卓越設計人才的培養思路

人才培養柔性化的優勢在于綜合和全面把握市場人才供需變化,迫使人才培養在定位和模式上具備更強的細分能力,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優化,還包括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和教師能力的拓展,以及管理制度和評價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推動教學系統更加適應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為專業發展取得更好的效益。

(一)多層次的需求定制——“藝工結合、多維協同”的人才培養定位

柔性化是由需求的多樣性決定的。當前我國正在推進供給側改革,人才培養也需要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經過近1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設計行業對于低技術、少創新性的初級設計師和繪圖員的崗位需求已漸趨飽和,而附加值高的創新設計型和技術服務型的人才需求不斷增長。柔性化的設計專業培養方案能夠按照市場需求定制、提供多層次人才有效供給,既注重與工科之間的淵源,又加強與藝術行業的契合,不斷拓展與企業以及多個相關領域的協同。

(二)創新性的供需協同——“學用一體、開放共享”的實踐教學平臺

設計的本質是創新。同樣設計專業發展在“互聯網+”時代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柔性化有助于實現專業和企業的創新協同,形成設計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雙方通過供需平臺,實現設計需求、設計流程、設計深化、施工指導、設計服務的同步,在短時間之內完成個性化設計的交易,讓技術、市場要素等協同配置更便捷,從而提升設計質量和服務水平。

1.學用一體——建構“專業教學和校外實踐協同互動,創新能力和職業技能相得兼長”的實踐教學體系。把握設計行業的本質特征,以協同創新為理念,以實踐教學與創新應用為平臺,形成創新實踐為驅動,知識、技能為兩翼,學校協同企業、市場及社會共同培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實踐教學中引入作坊模式,樹立“心手合一,知行合一”匠人意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貫穿地域優秀傳統工藝研習,通過場所式的動手實踐促進學生設計思維的轉換和錘煉。在實踐基地中,努力營造工作場所氛圍,強化共享式教學,遵循行業工作規程、項目設計及服務流程,增強學生實踐中的領悟環節和知識關聯性。

2.開放共享——構建面向區域經濟和地域特點的創意與設計實踐教學平臺。地方工科院校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突破學科專業的局限性,創造性的參與角色,在協作設計過程中更有利于展開跨界交流,碰撞出創意火花,導向更優秀的設計。向政府、企業、公眾、制造商等征集設計課題,整合來自于網絡媒體、創客空間、社會企業、設計院校、眾籌機構等不同領域的設計師以及利益相關人的實踐項目。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將平臺的設計資源、生產資源、人才資源、管理資源納入教學體系,讓學生深層次地接觸設計項目、施工管理中的相關工程問題。制訂專業類資源共享機制和完善教師工作室管理制度,設立跨專業、進項目的課程教學,從科研項目中提煉實驗項目,拓展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三、地方工科院校卓越設計人才“定制化和服務性”的能力培養體系

設計專業具有多學科、多層次相交叉的邊緣性的專業特征,涉及藝術審美、材料工藝、項目管理和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就業發展空間也涵蓋行業內策劃、教學、管理、推廣及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需求導向是地方工科院校卓越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出發點,也是能力培養評價的重點。需求包含了專業拓展、現場實踐和職業發展等內容,緊緊把握設計行業規律和滿足地方對創意設計人才的需求,實現學生能力培養向定制化模式和服務性形態轉變,培養目標集中體現在“五大能力”體系上。

四、卓越設計人才培養“可持續”的評價觀念和“精細化”的評價流程

可持續性是柔性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卓越設計人才培養的評價方法需要結合地方院校和設計專業的實際,制定科學、操作性強、深入實施專業培育的評價體系,既滿足當下需求,又適應后面的發展趨勢,最終形成可持續評價觀念和嚴謹細致的評價流程。

(一)評價觀念——日趨完善和持續更新的評價體系

1.評價主體多元化。地方工科院校設計專業應該倡導差異化的評價導向;堅持校內、行業、社會、專業等并行的評價主體;以第三方評價為核心,開展評價機構資質認證,建立資質鑒定行業規范,優化“學校-企業-平臺”間的效益評價機制,最終形成協同各方的多元化評價體系。

2.評價模式多樣化。實行多樣化評價模式更有利于非功利性的實現,并非被動的接受檢驗,少關注結果,多注重培養目標的價值體現和改進過程的積極狀態,強調自我修正,通過信息反饋促進改進,增設發展性和職業素質拓展協同理念的模式。

(二)評價流程——精細化匹配能力培養的評價程序

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采用指向明確、可量化的評價指標和規范的評價過程,有效銜接評價各方階段性的良性互動,提高評價效率。具體程序如下:

1.把行業、學生、家長、用人單位的反饋數據引入協同評價機制,強化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監控。并將相關指標按照不同屬性分解為若干個細化指標,并將上層指標作為標準對下層指標起到指導作用,環環相扣、互有影響;

2.圍繞對“五大能力培育標準”(表1)和“五大協同評價機制”(專項評估、隨機評估、專業評估、行業評估、社會評估)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行評價,了解培養目標達成情況(目標評價數據確認);

3.通過對教學工作規范、質量標準,教育教學產品監測、反饋和教育教學效果考核的試運行效果(結合畢業生信息追蹤)。管理部門匯總評估結果,將結論反饋教學單位,專業系進行修正后實施。形成更具科學性、系統化、長效機制和精細化的評價流程。

五、結論

地方工科院校卓越設計人才培養的柔性化機制堅持以“區域產業經濟需求”和“工科背景為支撐”建構人才培養特色;實踐“立足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著力強化“藝術與工科相融”、“教學與工程結合”、“人才與地方互動”的人才培養思路;在評價內容上完善社會參與性評價、專業自我評價、學生畢業后的跟蹤評價等方式,更注重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的評價和對后期發展潛能的關注。

徐丹,江蘇省鹽城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系主任、副教授、環境設計、碩士。

顧曉卉,江蘇省鹽城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服裝設計、碩士。

“卓越理念下設計學科多維協同課程體系的優化與教學改革” 2015 鹽城工學院校級規劃課題,顧曉卉,JY2015A20;

猜你喜歡
卓越工科協同
中糧工科機械技術(無錫)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車輛工程實踐課改革
輸入受限下多無人機三維協同路徑跟蹤控制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創優陽江 追求卓越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從優秀到卓越門店需做好12項修煉(上)
以人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簡介之一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