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爭鳴|少兒音樂教育需重新為音樂“賦能”

2017-07-10 04:59張燚
音樂周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賦能智商音樂

張燚

在這個日新月異、競爭加劇、顧客智商提升的世界,每一個行業都需要重新被想象。少兒音樂教育同樣如此。

少兒的家長為什么要支持孩子學習音樂?高大上的說法是“音樂能陶冶情操”,也有培訓班“循循善誘”說高考選音樂專業會降很多分,并且音樂馬上要成為中招和中考的科目。然而,中招和中考的音樂會和體育類似,學生并不須專門去上培訓班;學生如果學不好文化課,沒有人文素養,也不可能因為考進音樂院系就成為音樂人才。更可怕的,抱著降分目的極有可能把不喜歡、不適合以音樂為職業的學生引入歧途。何況中國即將邁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孩子未來上大學是很簡單的事,他們完全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并相對擅長的領域。

那么,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輕視音樂?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音樂不僅有虛無的審美功用和實在的考學功用,在這中間,還有極為廣闊的天地。

首先,是提高智商。國外的一些實證研究表明,音樂對于腦部神經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7歲前的良好音樂經歷能夠促進胼胝體神經元連接的水平,有效溝通左右腦。智力主要不是由大腦神經元數量決定,而是由神經元連接的疏密度決定。在提升語言水平方面,音樂的作用更是顯而易見。它能夠幫助增強語音意識、音量感知、節奏感知、聽覺記憶和聲音學習能力,并讓我們在嘈雜的環境中還能保持良好的傾聽和對話能力。此外音樂還能提高少兒抽象時間、抽象空間的思維能力,這和美術、數學等課程的目標一致。

很多培訓機構也把“提高智商”掛在嘴邊,不過要注意,音樂并不是天然的提升智商,那種單調、令人厭煩的重復練習并不會提升智商。在正常教學活動中增加“如何提升智商”這個新指標,是少兒音樂教育當前的新課題。

其次,是預防及治療心理疾病。與提升智商相比,音樂的這個作用更為明顯。統計數據表明,當前都市中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現象的兒童超過80%,而音樂不僅能預防感統失調,還在臨床上被廣泛用來治療自閉癥、多動癥這樣的感統失調極端病癥。在更大范圍內,當代疾病的主體已經由生理病、傳染病轉到“心身疾病”,常見病通常是由心理因素和情緒反應引起,比如高血壓、冠心病、竇性心動過速、精神衰弱、失眠、抑郁癥、病態癖好、甲亢甲低、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神經性官能癥等。而音樂能舒張血管,降低緊張度,從而降低血壓,改善心腦供血;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加胃液分泌,從而幫助消化;能使呼吸道平滑肌松弛,起到解痙作用;能增加腺體分泌,改善內分泌系統;還有鎮靜、鎮痛作用……

與臨床治療相比,音樂在身心建設方面的應用,也更為簡單,但這也不等于不需要學習就能掌握。恰恰相反,筆者觀察到很多少兒音樂教學中充滿了規訓與懲罰,是以病理學范式而不是健康學范式進行教育(這是應試教育的必然反映),處于泯滅人性的“動物園教訓學”狀態,所謂“預防與治療心理疾病”根本就無從談起。

第三,增加生活滿意度,形成積極人格。心理學家提塞利格曼提出了“幸福三要素”,即樂趣(感受美好)、參與(享受生活)、意義(追求卓越)。在這方面音樂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同時這也為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讓學生對音樂保持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以多樣方式參與到多樣音樂活動中,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升學生感受和表達音樂的能力。音樂還被教育家用作養成少兒樂觀性格、積極人格的好藥,通過敲敲打打、彈彈唱唱、伴隨音樂的蹦蹦跳跳來讓孩子的心靈更加快樂,使他們感受幸福的能力得到成長。

積極人格讓我們更加具有社會適應性和競爭力。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曾經請多家大公司的CEO列出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最看重的因素,其中重合度最高的是人品好、身體好、人緣好和想法多,學校最看重的考試成績他們卻根本不在意。在這里,人品好、人緣好直接就屬于積極心理的組成,此外大量研究也都證實“快樂的日子讓人更聰明、更能干”,并有助于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美國一項長期研究顯示,樂觀的人與悲觀的人相比壽命平均高出7歲以上。

積極心理的建設需要豐富的生活來支撐,對于音樂教學來說就要避免形式的單一。尤其是兒童的注意力不持久,長時間的“專業性音樂訓練”不僅于事無補,而且會產生厭煩情緒、厭學習慣。并且,單調、封閉性的練習可能單方面發展了某種機能,卻耽誤了其他機能的提高,也無法形成多機能聯動,得不償失。

可供音樂積極發揮作用的空間很大,最后我想歸結到高感性人群的培養方面?!缎氯A日報》曾刊文認為現代社會需要的是高感性和高體會的藝術型人才:高感性能夠觀察趨勢和機會,以創造優美或感動人心的作品、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并結合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轉化為新事物;高體會可以體察他人情感,熟悉人與人之間微妙互動,懂得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喜樂,在繁瑣俗務間發掘意義與目的(丹尼爾·平克:《未來世界屬于“高感性族群”》,《新華日報》2014年7月9日)。這其實正是音樂教育之要義,但反觀我們的現實幾乎是背道而馳,在把藝術型人才改造為單一技術型人才。

每個孩子都需要音樂,卻只有極少數孩子需要成為音樂家,少兒音樂教育需要重新為音樂“賦能”。然而,現有音樂教材類型單一,都是以音樂作品為中心,但真正的素質教育應以少兒發展為中心,少兒音樂教育需要補充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現有的音樂教育研究主要是面對少數人的“專業音樂”形式,面對所有人的音樂素質教育研究極為匱乏,并且在學術體制中得不到起碼的尊重。在新的教育發展階段和新的社會環境中,少兒音樂教育必須被重新想象。音樂,不能只是單一的學科工具,還應該并有能力成為少兒心、智、體和社會能力健康發展所需的解決方案。

猜你喜歡
賦能智商音樂
數字技術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框架、增效機制與實現路徑
“大藍鯨”系統:打造增強型的新廣播
智商
二則
音樂
親,你的智商已下線
音樂
團隊智商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