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是最好的傳承
——如何保護和傳承四川雅安滎經砂器

2017-07-12 13:58白曉宇四川美術學院404100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紙傘砂鍋手藝

白曉宇 (四川美術學院 404100)

創新是最好的傳承
——如何保護和傳承四川雅安滎經砂器

白曉宇 (四川美術學院 404100)

本文通過分析滎經砂器的現狀和現有的一些成功案例,希望能為缺乏創新的滎經砂器找到一條發展和傳承的道路。

創新;傳承;工業化;砂器

此論文為科研項目《以工業設計方法帶動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復興——以滎經砂器為例》

在古代,傳統的手工技藝都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一脈傳承下來的,并從中造就了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名師大家。到現在,有的技藝都已經傳承到了幾十代甚至上百代,這些傳承人遵循著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技巧技法把各項技藝推向極致。但是隨著工業化的加快,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面臨著巨大的困境。

滎經砂器產自四川雅安滎經縣,為國家非物質保護文化遺產。其主要原料是粘土,而且此粘土只產于滎經古城村。直到90年代,古城村的家家戶戶還都在做砂器。20多年前,古城村有100多戶人家上千人從事砂器燒制,而如今,從事砂器產業的人家只有十二三戶,不到100人。

究其原因,現代工業文明的快速滲入,改變了古老黑砂器的命運,讓滎經砂器規模一度急劇縮小。砂器原本是我們生活中必備的居家用品,即使現在,走在滎經街道上,會發現大大小小的餐館里用的依然是滎經特有的砂鍋、砂器。但是隨著電廚具的入侵,砂器市場受到了擠壓和沖擊,除了本地市場,外地市場銷量急劇減少。砂器的更新換代跟不上時代的需要,是滎經砂器產業規模銳減的重要原因。盲目、單一地追崇西方時尚成為我們生存的審美本能。加上傳統審美教育的缺失,我們從祖上流傳下來的生活痕跡中看到的是頹敗與落后,而不是優雅的驕傲延續。如今時過境遷,古老的黑砂器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

現在的砂器基本只有兩種,一種是藥罐,另一種是砂鍋,形態簡單,千篇一律。走在古城村的街道上,街邊的作坊門口都堆滿了大大小小但是形狀基本一樣的砂鍋和藥罐。滎經砂器的傳承方式是師傅帶徒弟,代代相傳,徒弟學會的是手藝,但是對設計毫無概念。這些形態都是經過很多年的歲月傳承下來的,雖然手工精致,但是形態粗糙,毫無設計感,而且由于生產技術和產業結構都不能適應現代化,不能帶動當地經濟文化發展,導致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務工,當地做砂器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他們幾十年都做同一款砂鍋,從來沒有想過這些砂鍋的形狀需要改進,做出來的砂器樣式老舊,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所以近年來滎經砂器發展一直處于萎縮期,這種古老的手藝正面臨傳承斷代的危險。

所謂的守住傳統、保護傳統,不是守著舊的東西一成不變。時代不同了,一味的守著舊的生活方式和傳統并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相反與現代生活的格格不入更可能加速傳統的滅亡。只有創新才是最好的傳承。要想更好的保護滎經砂器,只有創新。

首先,形態的創新。滎經砂鍋因為其用料、工藝等方面的特殊性,有良好的透氣性,所以可以比較長時間地保持食物不變味,在沒有冰箱的時代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和現代的鐵鍋、陶瓷鍋比,滎經砂鍋在功能上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為什么銷量卻遠遠落后于這些產品呢?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砂鍋的形態。滎經砂鍋無論是從制作方式還是產品形態上,依然還處于“秦漢時代”。滎經砂鍋現在最常見的形態,稱之為龍砂鍋,這種形態的砂鍋雖然制作精美,但是和現代廚房器具已經格格不入了。日本民藝的領導者柳宗悅曾經說過:“只有工藝之存在我們才能生活。沒有任何伴侶能夠以這樣密切的關系與我們朝夕相處。美不能只局限于欣賞,必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之中,只有把美與生活統一起來的器物才是工藝品。如果工藝的文化不繁榮,所有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礎的文化,因為文化首先必須是生活文化?!泵耖g手工藝品必然要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來源于生活并融入生活,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其實,現在中國人也同樣意識到了傳統手工藝文化面臨的危機,很多藝術家、設計師都在為再度復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努力。葉驍就是其中做的比較成功的一位,他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滎經砂器產業復興與發展項目負責人,對滎經的砂器的改變做了很大貢獻,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設計。讓砂器從形狀到色彩都有了更豐富的特征。經過改造后的滎經砂器價值大增,不僅產值增加了10倍以上,手藝人們的工資也翻了幾番。他還拓展出了全新銷售渠道——不僅在傳統的商場售賣,更開通了網上銷售的渠道。葉驍的嘗試,或許可以對這種傳統手工藝的傳承提供一條可借鑒之路。

其次,功能的拓展創新。據滎經民間傳說,古時一要員南巡,經過古城村,口渴欲喝水,隨從尋水至百姓家中,然家貧無物,百姓摳濕泥捏制成器皿燒水,要員飲之,回味甘甜,大加贊譽。從此之后便有了滎經砂器,經由砂器燒過的水水質清冽,回味甘甜,這是砂器獨有的特色。滎經本地人也已經意識到光憑借單一的砂鍋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開發了一系列的新的產品如茶壺、水壺、水杯等等,但這樣還是遠遠不夠的。在發掘傳統物件的新功能和新意義方面,杭州“品物流行”工作室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2010年,品物流形提出了“From余杭”計劃,從紙傘開始對余杭傳統手工藝研究考察。設計師在杭州余杭瓶窯鎮西塢村與余杭紙傘師傅一起工作3個月,完成紙傘重新設計,希望能通過他們的設計使這種傳統的工藝繼續發展壯大,最初的結果并不盡人意。設計師張雷沒有放棄,除了紙傘,還嘗試了紙燈等作品,最后他把做紙傘的紙用在了家具上,用做傘的方式做了一把紙椅“飄”,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同樣的方法,運用到滎經砂器上面,會出現什么結果呢?砂器這種材料一直都做的和飲食相關的產品,當有一天我們跳出傳統思維的束縛,張開想象的翅膀時,很多有趣的產品就出現了。一組由設計師廖樺設計的砂器作品,除了有做為食器的傳統茶壺、盤子、儲存罐以外,還有利用了黑砂粗顆粒燒制完成以后縫隙大的特點做的燈,利用砂器獨特的特點做的音箱等。

最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藝術家、設計師的改良,固然可以一時改變滎經砂器的現狀,但是如果想要讓這門手藝一直流傳下去并發揚光大,最關鍵的是在于要培養具有良好審美的傳承人。

現在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剩下為數不多的年輕人,大部分也不愿意去學習和繼承這門古老的手藝。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做的砂器不值錢,沒有去學習的動力。而為什么砂器不值錢,究其原因,因為設計單調,做工粗糙。其實,一個稍微有點設計的制作精美的茶壺售價就可以上萬。但是以當地人的文化和審美水平,很難制作出這樣的砂器。當地年輕人一般上完高中就外出打工,留在當地做學徒的可能只上了初中,在他們的學習中基本沒有美學的培養,年復一年的重復他們的祖輩們傳下來的手藝的式樣,這樣的學徒即使出師也跟不上現代的審美。所以如果能建一所砂器學校,除了培訓年輕人的手藝以外,更多的增加美學的培養,這樣就可以在當地培養出一批的具有獨立審美的傳承人,才能真正的拯救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然,這僅僅是開始。在復興傳統手工藝的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是我們需要記?。合胍刈鹘y,創新是最好的傳承。

猜你喜歡
紙傘砂鍋手藝
細雨山塘
誰都要看到的一幅畫
細雨山塘
老手藝
最貴的不是手藝
山 雨
做燉菜砂鍋最好選無釉的
《尋找手藝》讓“手藝”文化走紅
砂鍋里也有重金屬
打破砂鍋問到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