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南徽派古建筑特色研究

2017-07-12 13:58安徽省寧國市文化旅游發展委員會242300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徽派皖南古村落

劉 浩 (安徽省寧國市文化旅游發展委員會 242300)

皖南徽派古建筑特色研究

劉 浩 (安徽省寧國市文化旅游發展委員會 242300)

皖南古建筑作為中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自產生以來一直備受中外的建筑大師推崇,在中國的建筑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徽文化的重要成分。它的主要特征表現為馬頭墻,青磚黛瓦。其表現形式主要是做工精致的磚雕,石雕與木雕。這是其一大裝飾特色,必須整體的把握皖南古建筑所蘊含的文化底蘊,才能夠根從根本上去體驗與發覺皖南古建筑的藝術魅力,且在現代建筑特色中融入皖南古建筑的傳統因素,是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措施。因此,深入了解皖南徽州古建筑的文化,是體驗與接受怎樣善待自然,怎樣與天地相交融與臨為善觀念的洗禮。本文立足于前人對于皖南徽派古建筑的基本資料收集,以期深入了解皖南徽派古建筑的藝術魅力,及對其主要建筑特色對現代建筑的影響作出分析。

皖南;徽派;古建筑;特色

一、皖南徽派建筑的歷史淵源與發展脈絡

徽州人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充分發揮了他們勤勞勇敢和聰明才智,創造了獨樹一幟的徽州文化,使其成為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精髓與瑰寶。它涵蓋了多個領域,如經濟、歷史、哲學、繪畫、醫學、商業等,且徽文化、敦煌文化與藏文化一同被譽為中國的三大地方顯學,其中,古建筑就是其文化中最為突出和鮮明的特色,皖南徽派的古建筑是依據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山水特點而構造的,具有秀美如畫的意境美、品之不盡的內涵美。在中國的建筑歷史上,皖南徽派以其所保留的傳統工藝而成為徽州人們聰慧的結晶與燦爛遺產,更是現代建筑史上的一座豐碑。

徽派建筑,是在明清時期形成的一個較為成熟的建筑流派。由于其是在皖南地區形成的,所以皖南徽派古建筑的歷史淵源是與其獨特的地理特征有關。因為在中原戰亂之秋,皖南山高路遠,交通不便,而當時,當地文風頗為繁盛,且在明中期以后,由于當地徽商的興起,當地從商人員也隨之多起來,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繁榮,與此同時,當地的建筑藝術與園林藝術也快速得到發展。由于交通較為閉塞的因素,也促使皖南古建筑能夠一直較為完好的保存到現在。皖南徽派古建筑主要原料是木頭、磚頭、石頭,但其中木頭最多,梁架也非常重視表面的裝飾效果,因此梁的用料非常粗大,在形狀上,立樁的上部分稍微細,直到明代后徽州的柱子經常是梭形,并且不會用彩旗來裝飾,而是用桐油對其加工,從而使得皖南古建筑顯得格外的端莊典雅。在墻體上,徽派建筑一般都是用小青磚來砌墻,這種墻稱為馬頭墻,由于皖南徽派奇異的建筑包含的題材上至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下至人們的生活場景。其內容也涉及較寬泛,如人物、花草、鳥獸、山水、博古等,裝飾的技法也多種多樣,不僅有圓雕手法,透雕手法,還有浮雕手法。因此,皖南徽派古建筑具有瀟灑與質樸兼容的藝術特色。在其造型風格與工藝特征上,皖南徽派古建筑建筑實體主要在園林、寺廟,牌坊和民居當中。造型風格,既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筑的內涵,又體現了獨樹一幟的地域特征。使得整體的藝術效果祥和儒雅又不缺乏靈氣,充分體現了當地人們善于學習與思考,敢于融合新的時代地域因素的精神,所以造就了皖南徽派建筑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布局設計方面,皖南徽派的建筑一般都會與當地的山水特征、風水意愿相結合,充分體現當地生動活潑的生活面貌,一般都是兩層高的合院式建筑形式。方位一般為坐北朝南,同時依山面水。此外,還會體現一定的宗法尊卑等級觀念,在其居住的單元都設計為獨立的大出口。里面的小空間分成若干個且都是互不干擾的形式。而在所有皖南徽派建筑的廳堂布置中,無論其家庭都地位與等級高低如何不同,但是其裝飾是統一的,這也是皖南徽派建筑與其他地區建筑具有最大差異性也最為顯著的特征。

二、皖南徽州古建筑的地域特色與文化特征

皖南徽派古建筑具有顯著的地域特征與文化特征,古村落能夠充分體現其獨特的地域性。由于當地在明清時代所處于的經濟發展與文化教育階段,融合了其特殊的地貌,山水和地形是使得當地的古村落蘊含了深厚的文化環境。如宏村和西遞的村落選址,都是結合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與周易的風水理論。依山傍水而建,顯示了與自然界親密的契合建筑風格。這不僅是合乎自然規律的典范,也體現了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皖南徽派古建筑與當自然環境,人文精神的結合促使當地人形成最佳人居環境的建筑理念。其因地制宜,保護環境設計思路不僅僅考慮了當地的地形、水文、地貌、植被、氣候、水系、樹種等,因為當地的人文因素,歷史習俗因素,緊密相連。因此,在建筑施工時,不僅技術不斷改進,功能不斷完善,其也體現了美學思想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帶有了社會綜合因素,體現了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增強了社會認同感。對于水的合理利用是皖南徽派古建筑中一大特色。由于水流經皖南地區古建筑各處,水是自然環境的重要代表,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因此,對水的設計與運用成為了當地建筑的靈魂?;张傻墓沤ㄖ蒙叫械钠露却笮?。巧妙地利用水的流向擴建房屋,如宏村,當地的彎道眾多,可謂有水曲十八彎之稱。當地的人們便利用其山勢坡度的落差,江村落布局,嚴格遵守風水理論潛在因素,結合自然景觀規劃成一種“臥牛型”建筑,村前的山稱為牛頭,蜿蜒的水路稱之為牛腸。村口兩旁的參天古樹叫做牛角等,這樣將自然與實際建筑相結合,就完美的構思了古建筑的布局。

總而言之,皖南徽派古建筑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不僅注重整體氣勢恢宏的效果。也擅長于展示中國傳統情韻的文化內涵。其地理環境、人文環境孕育了奇妙的建筑風格,展示了徽州人們的智慧與創新精神,值得現代建筑對其深入研究,將皖南徽派古建筑的藝術特點發揮到現代化的建設中。

[1]楊喬偉,李保民.徽州古村落保護的人本思考[J].工程與建設,2010(06).

[2]王世仁.中國古建探微[M].古籍出版社,2004.

[3]朱永春等.徽州建筑[M].安徽人民出版杜,2005.

[4]周葉.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實證研究——以徽州古村落為例[J].農業考古,2010(04).

劉浩,1979.1,男,籍貫:安徽寧國,學歷:大專,職稱:文博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皖南古建筑.

猜你喜歡
徽派皖南古村落
張 勤
追夢皖南川藏線
《皖南印象》
山水畫般的徽派建筑
徽派山水畫傳統的名實和承繼問題
徽派建筑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探析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戶 呼吸著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嶺南篆刻藝術的徽派傳承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