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梅戲表演中的情感表達

2017-07-12 13:58安徽省黃梅戲劇院230001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黃梅戲唱腔肢體

吳 娟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 230001)

黃梅戲表演中的情感表達

吳 娟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 230001)

“以情帶聲”“以聲傳情”是所有歌唱藝術的永恒追求,黃梅戲藝術也不例外。在表演過程中,演員需要對曲目內容融入自己的理解,實現情感的傳達。要實現這一目標,演員必須從角色的需要和觀眾的審美趨向出發,結合唱腔、形體等多方面因素,將曲目內化,并通過外在轉化促成與觀眾的情感共鳴。

黃梅戲藝術;審美趨向;情感表達

作為“獨具魅力的中國鄉村音樂”,黃梅戲憑著豐富優美的韻味、婉轉流暢的唱腔,成為了我國長期流傳并發展下來的著名地方劇種之一,深受大眾喜愛。從源頭上看,黃梅戲是長江流域農業文明的產物。清朝中葉,興起于皖、鄂、贛三省毗鄰的安慶地區的采茶調便是黃梅戲的前身。在發展過程中,加入了當地的說唱文學、民間舞蹈、風俗等藝術形式,逐漸發展成了具備獨特的地域方言及由方言衍生的音樂唱腔。由于成長于勾欄瓦肆,所以黃梅戲的整個唱段使用的都是安慶方言,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極強的表現力。這一特點決定了黃梅戲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必須融入深情,如此才能向觀眾傳達其中的生活氣息和鄉土風味,從而感染觀眾。

一、靈活多變的唱腔

黃梅戲的唱腔流暢優美且通俗易懂,常常會根據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采用不同的腔調,無論是大段吟唱的醇厚的板腔體,還是民族風味的花腔小曲,都長短相依,有急有徐,加上其內容大多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語句通俗,易于人們接受,一直是黃梅戲演員借以傳達情感的重要方面。例如,黃梅戲《女駙馬》中的“洞房”一場,“公主生長在深宮,怎知民間女子痛苦情,王三姐守寒窯一十載……”這是馮素珍向公主訴說的一個唱段,在表演時演員的唱腔就是以聲傳情的代表。起初,演員的唱腔節奏采用的是緩慢沉穩的[平詞],后逐漸轉為鏗鏘頓挫的[二行]和激昂的[三行],尤其最后一句“難道你不念素珍救夫一片心”,更是將高音作短暫的延長,又戛然而止,起伏的唱腔極具藝術感染力,將馮素珍內心的悲痛很好地傳達了出來。

二、豐富的肢體語言

在戲曲表演過程中,演和唱互為一體,密不可分,可謂唱必動,動必演。尤其在當前社會,人們的審美水平明顯提高,如果一個戲曲演員只依靠聲腔的婉轉動聽根本無法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更不要說渲染作品意境,表達其中所蘊含的情感了。黃梅戲藝術集“歌、舞、誦、奏”于一身,自然對演員的肢體表演有著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將肢體語言與情感表達完美融合呢?首先,與演出主題契合。肢體語言是為戲曲演出服務的,因此在發掘和揣摩肢體語言時,演員需要結合戲曲演出的基本立意,用直觀、質樸的形體構建一種存在藝術美感的視覺形象。其次,與角色行為統一。戲曲表演中不同風格的流派往往有著不同的美學原則。在實際的演出過程中,演員需要結合角色的實際行為采用與之相符的肢體語言,必要時還要結合一些現代化藝術手段,進一步組織舞臺行動,將劇中的生活以及矛盾突出的思想加以表達,使肢體語言更具有強烈性和鮮明性。再次,與角色性格相符。對角色的性格化塑造是當前戲曲表演藝術的重要目標。因此,在設計肢體語言時,戲曲演員應重點結合角色的性格進行逼真設計和生活化設計,使角色的性格直觀有效地展現。最后,與角色情感共融。肢體語言是對角色心理的一種延拓。在演出過程中,演員必須借助肢體語言將角色的一些情緒、情感進行烘托,保證角色的情感表達,實現一種情感共融。做到了這幾點,便能將肢體語言與唱腔合二為一,使戲曲表演中的情感表達更加完整。

三、注重與觀眾的交流

美的創造總是以美的接受為最終目的。因此,作為一種美的藝術,戲曲大多注重與觀眾的交流,注重情感的感染。戲曲演員的表演,無論是一字一腔、一招一式還是一顰一笑,都肩負著向觀眾傳遞美的信息,傳達情感的重任。只有與觀眾產生良好的情感交流,才能促使觀眾通過想象和聯想等心理活動來理解藝術形象,實現臺上臺下的情感共鳴。首先,注重真實性。戲曲大多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放大與升華,因此其情感的傳達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真實的表演借助較為貼切的動作與環境,往往能夠發揮表演的最大效果,從而獲得觀眾的認可。其次,將自己帶入角色。對于一個優秀的戲曲演員來說,將自己充分地帶入到角色當中,使角色的情感表現得更加豐富是職責所在。因此,戲曲演員必須融入角色,不斷拓展角色的深度與廣度,豐富角色的形象以及內涵,以尋求情感的共鳴。再次,學會理解臺詞。戲曲臺詞很多時候具有一語雙關的效果,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必須對臺詞有充分的理解,從人物的內心出發,分析其是帶著怎樣的心情說出這句話的。例如,黃梅戲《夫妻觀燈》中:“長子來看燈,他擠得頭一伸。矮子來看燈,他擠在人網里行。胖子來看燈,他擠得汗淋淋……”這句臺詞不難看出詼諧幽默之感,演員在表演時應表現得大方、通俗、樸實;《天仙配》中的“董郎前面匆匆走”唱段,表現的是七仙女在父王逼她回天庭,而她又舍不得離開董永時的悲戀怨憤心情,演員的表演可借助[陰司腔]將壓抑著的悲傷和絕望進行展現。

四、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戲曲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戲曲演員想要完美進行情感的傳達,僅靠聲腔、肢體等專業修養是不夠的,還要在平時不斷豐富藝術積累,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此領會到戲曲的內涵和美的價值所在。首先,提高文化藝術修養。戲曲演員表演層次的高低,很多時候是被藝術修養決定的。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戲曲演員才能從經典的戲曲作品和優秀的表演藝術家那里汲取養分,進行二度創作,開辟出一番新天地。其次,提高思想品格修養。戲曲演員對現實生活體驗的深淺程度影響著其對藝術形象的塑造。一個有著一定生活經歷,對現實生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的演員,總是能夠游刃有余地在演出中表現藝術情感。再次,培養豐富的想象力。除了平日真情實感的引入,戲曲演員還要對生活中的情感體驗進行升華,借助想象力豐富自己內心的情感世界,增加一些令人期待的新意,如此便能在對戲曲作品進行情感表達時產生更加強烈的效果。

總之,黃梅戲這個年輕的劇種,能夠迅速發展,是因為有著比較強的創造能力。當前,黃梅戲藝術的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想要保持風格,提升表現力,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還需要廣大黃梅戲演員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在豐富唱腔與訓練肢體等技能的同時,不斷開辟新途徑,探索新辦法,讓黃梅戲的情感表達更加直接有效,從而鞏固和提升黃梅戲藝術的名牌地位,為黃梅戲的大繁榮大發展助力。

[1]王麗娟.淺談黃梅戲表演的情感創造[J].青年文學家,2012(14).

[2]陳曉玲.淺談黃梅戲的文化特征[J].新聞世界,2012(9).

[3]彭芙蓉.淺談地域文化對黃梅戲唱腔的影響[J].新聞世界,2013(11).

[4]王姍.回味“黃梅戲”的唱腔特點[J].戲劇之家,2013(9).

[5]黃雅欣.黃梅戲表演中的情感創造與表達方式解析[J].決策與信息,2016(6).

[6]唐建峰.淺談黃梅戲表演形式的改變[J].大眾文藝,2014(08).

猜你喜歡
黃梅戲唱腔肢體
新編黃梅戲《鴨兒嫂》舞美設計
黃梅戲《白蛇傳》選段
黃梅戲《中國夢》
黃梅戲藝術(2021年1期)2021-03-29
“任派”唱腔——憶任哲中
《中國黃梅戲優秀唱腔全集》出版發行
經典唱腔 適才做了一個甜滋滋的夢
肢體語言
肢體寫作漫談
面試六禁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