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書法的情感

2017-07-12 13:58吳佳宸李思航河北美術學院書法學院050700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神采傅山書法作品

吳佳宸 李思航 (河北美術學院書法學院 050700)

論書法的情感

吳佳宸 李思航 (河北美術學院書法學院 050700)

書法不僅是藝術,更是文化,更是情感的依托。一件書法作品只有融入了情感才能稱得上是經典。字中之天是傅山提出的,準確的說出了書法的情感追求。傅山的《哭子詩》是書法作品體現情感因素的一個典型例子。而欣賞者在研究一幅書法作品時,最應注重的不是其外在,而是其所體現的善和美,是其情感的流露,這種情感的流露可以說是書法藝術透過線條要表達的理念和實質。

書法;情感;字中之天;傅山

一、字中之天的說法

字中之天是傅山提出的,傅山是明清交替時期的思想家、書法家,被認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氣節的典范人物。在傅山的論書詩文中多次提到天,并且流露出對這種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對于天的理解傅山有可能只限于古樸,或童趣,但是《莊子》里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宾H是否知道自己是最大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后世的人認定其是最大的,這就好比傅山提出的天,他是否知道天范圍的大小我們不得而知,但傅山提出的天的范圍在時間的沉淀中已經在不同的時代有了不同的解釋。同時也演變成為書法審美時的一種趨向。

字中之天涵義眾多,書法之美只是其一,書法的美并不僅限于光滑的線條,規整的字形。真正具有神采的書法,是滄桑的,有故事的,有感情的,真實存在的。法國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說過,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研究書法的重中之重,并非是怎么寫字,而是為什么要這樣寫。創作者需要具有一雙能發現美的眼睛,才可以透徹的理解書法的情感。

二、以傅山的《哭子詩》為例看書法作品中的情感

論及書法的情感,可以用傅山的《哭子詩》作為例子。明崇禎十七年冬季的一個夜里,傅山的兒子傅眉,面色土灰,生命已在旦夕,傅山無法相救,悲痛不已。天亮后傅眉并沒有醒來,傅山突然走向書案,拿起那支曾經無數次揮毫潑墨的筆,顫抖著,卻飛快的寫下這篇《哭子詩》。這件作品在形式上變化不一,或楷、或行、或草,用筆狂放灑脫,幾乎不能控制,其中常有大段的涂改和墨污,有的地方甚至整行整段地被作者涂黑,可見傅山當時的心境悲痛至極,近乎癲狂,喪子的劇痛讓他不能自制,情緒在筆端噴薄、爆發開來,作品中有的漲墨或水漬處,甚至讓人們感到,那就是傅山滴下的淚水。這其實是傅山將喪子之痛融入到了他精湛的書法作品之中。

從一種視角看,傅山的《哭子詩》根本不美,字或大或小,有許多的涂涂抹抹,還有的字寫偏了,實在是不夠工整,這怎能稱得上是一幅好的作品。而從另一種視角看,傅山的《哭子詩》之所以優秀就在于其字或大或小,有許多的涂涂抹抹,還有的字寫偏了,這樣自然。但是,自然的字沒拿過毛筆的人也能寫出來,而這些決不能成為經典。自然書寫只是書法審美的一部分,在欣賞書法作品時更應該關注書法以外的東西,因為書法不僅是藝術,更是文化,更是情感的依托。一件書法作品只有融入了情感才能稱得上是經典。例如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稿》、蘇軾的《黃州寒食帖》。這些經典的書法作品無不用情至深。

三、書法的情感

在書法經典理論《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書法中的神采是指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調、氣質、情趣和意味的統稱?!吧癫蔀樯?,形質次之”說明神采高于形質。但形質是神采得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認為,書法藝術神采的實質是點畫線條及其空間組合的總體協調。追求神采,抒寫性靈始終是書法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由此可以看出書法之美在于神采,而神采就來自作者書寫時的情感。

因為對美的追求行為不同,方法不同,所以結果不同。造成了我們對美的感覺也不同。書法和繪畫、雕塑不一樣,書法在藝術里更具有抽象的、哲學的意味。雕塑有實物作為載體,想表達的東西可看見可觸碰。繪畫以圖像作為載體,想表達的雖不能觸碰但也能直接感知,可是書法,是以線條為載體,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如果將自己的感情再融入到精湛的筆法之中,更是不容易體會。

從不同角度看一件書法作品帶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沒有絕對的丑也沒有絕對的美。但加入了情感的書法作品是有靈魂的。有感情也不一定就漂亮,美跟漂亮是有區別的。不能分清美和漂亮的區別,就會對一些書法作品存在著偏見和不認可。一件書法作品有可能很漂亮,但漂亮只是表面現象,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并非內在。有一類書法作品可能其用筆很單純,線條也不是很漂亮,但其的確很美。美是不能等同于漂亮的,其更多的是內在。而內在是什么呢,是創作者的人生閱歷,學識修養,審美追求,是內化在作品形式因素之下的藝術的內核,而這種內核的主體理念就是善。朱光潛在《談美》中講到:“使用的態度以善為最高目的,在使用態度中,我們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對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動偏重意志”。而美其實是善的一面,書法是藝術更是一種工具,更是作者離不開的一種工具,在創作中體現的作者的態度,就是善。當作者將自然流露的感情釋放之時,美和善就噴薄而出了。作為一名欣賞者,更多的不是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的外在,而是其所體現的善和美,是書法的情感。只有將善和美結合起來的那種情感的流露,才是最應該體會的書法藝術的實質。

吳佳宸,男,漢族,1996年10月生,河北唐山籍,河北美術學院書法學院2015級本科生。

李思航,男,漢族,1987年8月生,北京籍,藝術學碩士。河北美術學院書法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書法史、藝術傳播學。

猜你喜歡
神采傅山書法作品
驚艷世界的“青花”神采
傅山的“四寧四毋”
書法作品選登
書法欣賞的審美層次芻論
展示植物朋友的“神采”
戰“疫”書法作品選登
清·傅山論書句
我行我秀
清·傅山論書句
書法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