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SA引導下經鼻腸梗阻減壓導管置入術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的效果觀察

2017-07-12 13:43宋連成
河南醫學研究 2017年7期
關鍵詞:腸梗阻排氣胃腸

宋連成

(鄭州市陽光男科醫院 普外科 河南 鄭州 450052)

DSA引導下經鼻腸梗阻減壓導管置入術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的效果觀察

宋連成

(鄭州市陽光男科醫院 普外科 河南 鄭州 450052)

目的 探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導下經鼻腸梗阻減壓導管置入術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鄭州市陽光男科醫院收治的粘連性小腸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4例。對照組行傳統鼻胃管置入胃腸減壓術,觀察組行DSA引導下經鼻腸梗阻減壓導管置入術。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與治療指標。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氣液平面消失與排氣排便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胃腸引流量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DSA引導下經鼻腸梗阻減壓導管置入術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效果確切,可快速解除梗阻,提高療效,緩解患者痛苦,值得推廣。

粘連性小腸梗阻;經鼻腸梗阻減壓導管置入術;血管造影

粘連性小腸梗阻是外科急腹癥的一種,多由腹腔炎癥、腹部手術所致,常引起腹脹、腹痛、嘔吐等癥狀,影響患者排氣排便功能[1]。臨床對于該病的治療方式包括保守療法與手術療法,其中保守療法以胃腸減壓、營養支持、補液為主。經鼻腸梗阻減壓導管置入術較傳統開腹手術能夠有效減少創傷,降低胃腸壓,緩解腸梗阻[2]。隨著DSA技術的發展,關于DSA引導下的經鼻腸梗阻減壓導管置入術文獻報道逐漸增多,本研究對DSA引導下的腸梗阻減壓術展開深入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鄭州市陽光男科醫院收治的粘連性小腸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4例。觀察組中男31例,女13例;年齡20~78歲,平均(53.4±4.6)歲。對照組中男30例,女14例;年齡21~79歲,平均(52.3±3.9)歲。入選患者均于發病2周內就診,均給予立位腹平片檢查,顯示腸壁水腫、粘連,臨床癥狀為腹脹、腹痛、排氣排便功能停止等,排除急性絞窄性腸梗阻或麻痹性腸梗阻。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本研究,本研究經鄭州市陽光男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給予禁食、抑酸、營養支持、抗炎、維持酸堿平衡與水電解質平衡的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鼻胃管行胃腸減壓,經X線與胃鏡引導,置入鼻胃管,連接負壓吸引器,實施常規胃腸減壓。觀察組予以DSA引導下經鼻腸梗阻減壓導管置入術,具體如下?;颊呷∑脚P位,應用利多卡因局麻。經DSA引導經導管經鼻腔、食管置入胃腔內,在導絲配合下,將腸梗阻導管經幽門送至十二指腸,持續送入導管,撤回導絲至十二指腸上段,導管前端由Treitz韌帶達到空腸內,于前氣囊內注入10~15 ml蒸餾水,至胃內導管處于松弛狀態,行造影,檢查腸梗阻改善情況。轉回病房后,與體外連接器相連,行負壓吸引。定期檢測腸梗阻緩解情況,若治療后腸梗阻仍未緩解或加重,需行手術治療。

1.3 評價指標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后,患者嘔吐、腹痛、腹脹等癥狀完全消失,恢復正常排氣排便功能為顯效;患者嘔吐、腹痛等癥狀明顯緩解,基本恢復排氣排便功能為有效;患者腹脹、腹痛等癥狀仍未緩解,甚至加重,無法控制排氣排便為無效。②比較兩組氣液平面消失與排氣排便恢復時間、胃腸減壓引流量。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69,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治療指標 觀察組氣液平面消失時間及排氣排便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胃腸減壓引流量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指標比較

3 討論

腸梗阻是一種治療較為棘手的急腹癥,若治療遲緩,可引起腸管膨脹、腸內壓持續升高、損害腸壁血運循環,進而造成腸壁壞死、穿孔、感染等癥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資料顯示,40%的粘連性腸梗阻由外科手術所致,尤其是腹部手術。再次行手術治療可嚴重損傷患者機體組織及生理功能,甚至發生二次粘連梗阻[3]。因此,如何在避免重復手術的條件下,有效解除梗阻,消除癥狀成為臨床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發現,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治療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這與郭文斌等[4]研究結果相似。DSA引導下腸梗阻導管減壓機制可歸納為:DSA的引導有助于術者準確判斷腸梗阻位置、發病原因及性質,便于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將導管推至小腸遠端,使其盡可能的接觸梗阻近端部位,通過負壓吸引的作用,快速解除梗阻,可起到有效的小腸減壓效果,從而促進腸壁血運循環,減輕腸黏膜水腫、充血、粘連等癥狀,阻斷腸梗阻進一步發展[5]。本研究體會:單純性腸梗阻或不全性梗阻適于DSA引導下經鼻腸梗阻減壓導管置入術治療,而其他類型腸梗阻需慎用,尤其是腫瘤引起的腸梗阻不適用該方式治療[6]。同時,對于粘連性腸梗阻反復發作或發生腸絞窄的患者應盡早行手術治療。導管留置時間宜為2周,不宜過長,以免損害鼻咽黏膜,破壞水電解質平衡等。

綜上所述,粘連性小腸梗阻行DSA引導下經鼻腸梗阻減壓導管置入術治療,可有效消除腸梗阻,降低腸內壓,改善腸壁循環,促進臨床癥狀消失,值得應用。

[1] 朱松山,于培通,李鵬,等.經鼻腸梗阻減壓導管置入術治療老年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60例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15,43(9):929-931.

[2] 羅小鳳.老年患者行腹部手術后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危險因素及其治療方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3):3679-3681.

[3] 辛力.經鼻腸梗阻導管置入術治療老年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5,19(2):90-93.

[4] 郭文斌,孫希明.經鼻腸梗阻導管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J].臨床薈萃,2016,31(1):85-87.

[5] 俞謙.經鼻腸梗阻導管治療難治性粘連性腸梗阻[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6,33(8):561-562.

[6] 傅繼勇.經鼻腸梗阻導管置入術治療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13,35(5):700-701.

R 656.7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7.039

2016-12-01)

猜你喜歡
腸梗阻排氣胃腸
粘連性腸梗阻,你了解多少
你的心情決定胃腸的健康
藥膳調治胃腸型感冒
超聲內鏡在胃腸間質瘤中的診斷價值
護理干預在無痛胃腸鏡術中的作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30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粘連性腸梗阻36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與護理腸梗阻28例
堀場制作所的新型排氣流量計
堀場制作所的新型排氣流量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