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

2017-07-13 12:18宋娟娟
校園英語·中旬 2017年6期
關鍵詞:建議英語教學問題

【摘要】音樂院校英語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一些音樂院校的大學英語在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課程建設等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筆者所在院校為例,對音樂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幾點完善音樂院校英語教學的建議,為音樂院校英語教學的提高提供參考。

【關鍵詞】音樂院校 英語教學 問題 建議

一、引言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交流與聯系愈加密切,英語更是顯示出它作為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07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著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明確了大學英語課程的性質和培養目標,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庇筛叩葘W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最新修訂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表明“大學英語課程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強調了大學英語課程重要價值。音樂院校學生出國演出、留學深造、藝術交流的機會較多,要讓他們學好英語這門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使之成為藝術素養與英語交際能力兼顧的國際化藝術人才是每一位音樂院校英語教師的重任,也是當務之急。

二、現階段音樂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設置不合理,培養目標難以實現。根據《課程要求》,音樂院校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出國學習、演出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能真正把英語作為一種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交流工具。盡管各大音樂院校都有具體的教學大綱,以此來開展英語教學活動,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理論指導往往和實踐教學相差甚遠,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教材選用、教學模式等方面。

以筆者所在院校為例,大一年級大學英語課程為每周4課時,主要教授內容為讀寫和視聽說,課時充裕,授課地點為語音教室,學生人數不超過50人,幾乎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互動中,聽、說、讀、寫在課堂教學中能得到很好的訓練,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內容都能順利完成。此外,語音教室每位學生配有電腦,便于教師采用先進的、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然而,2016后,大一年級周課時保持不變,大二年級的周課時由原來的每周4課時縮減為每周2課時,課時減半,授課內容依舊是讀寫和視聽說,由于語音教室不充裕,授課地點改為容納80人-120左右的大教室,每班學生人數也上升至80人以上,有些班級高達100人以上。大學英語大班教學模式及消減課時不止筆者所在院校個案,是一些高校共有的現象。在這樣的課程設置下,教師幾乎無法做到因材施教;班級人數眾多,學生幾乎無法一一參與到教學互動交流中;課時有限,讀寫、聽說練習幾乎無法全面開展,只能權衡選擇,最終的結果是教學計劃難以全部完成、學生的培養目標難以實現,英語教學成了可有可無的雞肋,它對音樂院校學生的重要性更是無從體現。

同時,一些音樂院校選擇的英語教材存在著版本過舊,實用性不強、知識更新滯后等問題。一套教材用十幾年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的,教材中的一些文章、用詞、知識點不能與時俱進,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長期處于被動狀態,長此以往,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定會受到嚴重影響。此外,盡管在音樂院校中多媒體授課模式已經被廣泛的采用,但多數只是停留在幻燈片展示、英文影視欣賞等傳統的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與現今發達的網絡技術教學手段相比,不能有效的體現英語教學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英語教學的質量和實效不會有質的提升。

2.學科建設缺乏保障和支持。由于音樂院校人才培養的特殊性,一些院校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專業學科的建設發展中,基礎課教學往往處在一個邊緣化的尷尬處境,受重視程度遠遠不及專業課程,學科建設缺乏學校的大力保障和支持,學科建設進度緩慢。想要解決課程設置中的種種問題,改革創新,使英語學習和音樂有機的結合有一定的難度。此外,一些音樂院校的英語教師缺乏出國訪學、進修、參加國內學術會議等拓展視野的寶貴學習機會,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知識儲備的更新和專業素質的提高,井底之蛙式的教學不利于英語教學的長期發展,也無從擔當起培養綜合性音樂人才的責任。

三、音樂院校英語教學的建議

1.調整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模式。音樂院校的課程設置既要把握《課程要求》的大方向不偏離,又要根據學院自身教學情況作出調整和細化,要依照每個學校學生整體的英語基礎因地制宜,而不是簡單地、盲目地效仿別的院校?!墩n程要求》中明確的提出“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聽說能力培養的要求,并給予足夠的學時和學分”,上述提到的課程設置中課時短缺等問題確實影響到了大學英語的正常教學質量,就應該果斷采取措施,或恢復正常的每周4課時教學量,或采取網絡教學等手段來確保教學內容能保質保量的完成。在教材選擇方面,教師更應考慮到本校學生的英語基礎、專業特點,教材要包含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有條件的院校在遵循教育部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可以自主編著教材,因材施教。同時,教師應開拓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充分的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發和建設各種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課程,如慕課教學、微課教學,將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為學生創造一個個性化和針對性兼顧的語言學習環境。

2.保障學科建設,培養優秀師資。教師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保障學科發展的關鍵所在。公共課程亦是如此。音樂院校應該在發展專業學科的同時保障基礎學科的課程建設,健全公共教師培養機制。學院應積極鼓勵英語教師參家學術會議、進修等教研活動,使教師能及時了解專業發展動向,最新教學方法,最前沿的教學理論,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來更好的指導教學實踐,學校也應積極給予相應的財政支持,鼓勵英語教師不易的外出學習提升機會。

四、結語

現如今,國際間的文化藝術交流日益密切,音樂院校不單要培養出技藝嫻熟的演奏家,更要培養出藝術素養和英語綜合能力兼顧的國際化藝術人才。雖然一些音樂院校的大學英語課程有著不盡完善的地方,但只要明晰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針對具體問題對癥下藥,定會找到適應本校英語教學發展的良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著.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宋娟娟,西安音樂學院基礎部外語教研室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英語教學、第二語言習得研究。

猜你喜歡
建議英語教學問題
接受建議,同時也堅持自己
好建議是用腳走出來的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幾點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