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

2017-07-14 15:42梁快胡順仁李雙鄭大青劉偉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7年16期
關鍵詞:教育體系工程教育新工科

梁快+胡順仁+李雙+鄭大青+劉偉

摘要:為適應世界新工業、新經濟的迅猛發展,為國家及社會培養大批新興工程科技人才理應是絕大多數普通高校、尤其是工科見長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導向和必然選擇。將專業人才教育、工程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為高校新工科培養教育體系提供完善的基礎平臺。構建適合新工科教育發展,基于學分制、理論實踐互動融合的人才培養教學體系,構建課堂實踐教學為脈絡、實踐、競賽及創新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校企合作構建工程教育共同體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式,構建并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激勵機制。

關鍵詞:新工科;工程教育;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考核激勵機制

1高校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轉變背景

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信息技術革命以來,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工業一體化為代表的全新技術革命。為應對金融危機挑戰、重振實體經濟,抓住新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機遇,在世界新一輪工程教育改革中發揮全球影響力,國家正在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戰略。高校為響應國家戰略需求,在未來全球創新生態系統中占據戰略制高點,迫切需要培養大批新工科人才。我國高校應以新經濟、新產業為背景,加快建設和發展新工科,建設適合新產業新經濟、傳統工科和新興工科相結合的學科新結構,探索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來,達到我國新經濟、新產業發展對大學生的素質能力要求,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2構建新工科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措施

新工科人才培養對國家新經濟、新產業的發展極其重要,需要高校對現有工科專業重新布局,建設新工科和傳統工科相結合的學科新結構。對新工科的建立與發展有極大促進作用的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高校學科布局中最重要環節。下面從人才培養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模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和創新創業教育考核激勵機制等四方面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進行了分析。

2.1構建基于彈性學分制、理論實踐互動融合的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新工科需要樹立創新型、綜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需要高校放寬現行教學體制對學生學習時間、學習形式的限制,以選課制為核心的彈性學分教育機制可以增強高等教育的全面性及靈活性。在該制度下,大學生參加各級競賽、創新創業項目有相應的基礎學分,成績優異者獲得更多學分,此類學分可以替代部分理論教學學分。這需要專業教師因材施教,緊密結合大學生專業、興趣等特點,引導學生發揮自身能力及特長,達到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各級競賽、創新創業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掌握相應實踐技能的目的。彈性學分制的實施有利于建立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

高校應切合自身實際,結合彈性學分制,逐步在學校課程體系結構中逐步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高校通過課堂理論開展創業通識教育,初步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理論、實踐知識及必要的創新創業知識;另一方面,高校通過設置實踐課堂的創新創業學分,構建新工科背景相匹配的課程教學與創新創業實踐實訓體系,鍛煉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水平。這需要高校根據自身專業特色,結合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現狀,編寫適應學校、學生、區域和行業的創新創業教材,為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提供相應的教材支撐。

2.2構建課堂實踐教學為脈絡、實踐、競賽及創新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以新經濟、新產業為背景,新工科建設和發展需要建立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多種實踐教學方式、途徑的綜合運用來達到高級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的塑造。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新工科背景下,課堂教學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加大課內實踐比重是課堂教學改革極其重要的發展方向。依據高校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人才培養的基本規律,在學校的“平臺+模塊”課程體系中的通識教育課程平臺、基礎課程平臺、專業課程平臺、素質教育課程模塊等設置相當比例的課內實踐學時。在課堂教學中在強化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強學生課堂實踐教學,以課堂實踐教學為脈絡,對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具有極為明確的導向作用。

在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除正常的課內實踐環節外,通過有針對性的課外實踐性教學環節,系統地強化和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實際運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針對實操性很強的課程專門設置了專業競賽形式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這樣可以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2.3校企合作構建工程教育共同體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式

高校多為區域經濟與行業經濟服務,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應充分利用地方資源,把握行業動向,培養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起支撐作業的實用型、創新型、創業型人才。高校應圍繞新工科本科人才應具備的素質能力要求,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讓企業參與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過程中,也可以企業直接提方案,高校進行修改,或者高校提出方案,校企共同修改完善等多種形式,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大綱、課程體系的改革創新、具體教學內容的修訂,達到學生畢業后能快速適應行業、企業的要求,使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達到即插即用、無縫對接的目的。通過對校企合作平臺的充分利用,并對當地相關的產業信息進行充分的調研,形成本校自身特點鮮明的專業與學科,促進新工科人才的培養。

加強校企合作,根據校企聯合制定的培養目標和方案,打造產學研協同的工程教育共同體,協同培養具有企業背景的高校師資隊伍,共建具有工程背景理論及實驗課程,共建卓越工程師背景的實驗室和實訓實習基地,進一步加強高校人才培養、區域經濟與行業經濟需求緊密結合,形成校企雙贏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高校與企業共建大學生創業平臺,企業提供學生的實踐與創新活動提供實踐環境保障,產學研項目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從而提高高校教學質量,高校為企業提供技術、知識等全方位支持,提高企業的研發及核心競爭力,實現合作共贏。

2.4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激勵機制

學校應圍繞國家新工科發展戰略,結合區域經濟及產業發展,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面系統管理,明確學校、二級學院機關部處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各自職責范圍,并將創新創業教育成效納入學校、二級學院機關部處績效考核內容,增設創新創業教育考核指標,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扶持政策,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專項資金保障,對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取得突出成績、競賽獲獎的學生給予適當的學分獎勵,形成完善、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激勵機制,并把創新創業教育考核落到實處,對引導學生在創新創業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相關人員給予適當獎勵,給予相應政策傾斜,形成全校機關部處、院系共同配合,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積極參與的日常工作和考核激勵機制。

3結束語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構建完備的創新創業教育機制對于整個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結構轉型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高校應適應國家新經濟、新產業發展需要,結合行業人才需求,形成一個基于新工科背景的、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在國家、社會、各行各業共同努力下,使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整體水平逐步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猜你喜歡
教育體系工程教育新工科
“新工科”建設的五個突破與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設計交叉融合案例教學
基于CDIO理念的計算機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法國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發展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