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海珠區路名街道名考察

2017-07-14 19:29彭子彥梁逸云
神州·下旬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古跡文史寺廟

彭子彥+梁逸云

摘要:以廣州市海珠區的街道名為為例,對現存路名進行分類研究,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列出作為本篇的敘述對象,以究其源頭,考其發展。

關鍵詞:廣東;寺廟;文史;古跡

一個城市的地名、路名,是我們日常中經常接觸如同白開水一樣平淡流過的字眼,人們往往在日復一日的使用中淡化了它們背后所蘊含的文化與歷史,也往往體會不到其中蘊含的美感。這些城市道路的名稱,自然具有指示方位和區域的作用,因此在今天往往是格式化的,也就是地方的專名加上通名(如:路、街、巷等),為的是在其指示作用上做到清晰明確。但是這樣的解釋太死板了,城市的道路名稱,是一個地區的人文和自然、社會環境的有機結合,帶有這個地區才有的特點,也隱含著時代流變的痕跡。因此它們所反映的內涵比方位和區域更加豐富,也更加復雜。為此,我們需要對所研究的海珠區路名和街道名作一個大致分類,才好進行有價值的研究。

路名的結構由專名加上通名構成,在這里我將它們分開研究。

首先,通名是相對簡單的部分,根據現存的道路名稱而言,主要有三個由大到小的層級單位。最大的是“大道”比如工業大道、寶崗大道等,大道這個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大路,然而它實際使用在路名的時間應該比較晚,在“路”這個通名之后出現,也就是建國以后才有,大道的規模較路還要大,有幾個車道并存,因此也是在生產力比較高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的。下一層級是“路”,比如同福路、新港路等,隨著社會發展,“路”的使用是最多最普遍的。而在“路”大范圍使用前則是使用“街”、“巷”、“里”、“坊”,比如南華西街、寶和巷、三元里、狀元坊等,這種規模較小的單位在古代是比較多的,因此記載在清朝的《廣東新語》里面,這些用作通名則是最常見的??梢姷缆访Q的通名在使用上也是與社會歷史背景、時代變遷、生產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的,不同時代的路名會有很大差異。而這里主要是以當代的路名特征作共時性的研究所得出的結果。

其次,則是相對而言比較復雜的專名。稱之為專名就是因為這個部分是一個路名區別與另一個的主要依據,反應該道路區域的主要特征的點睛之筆,當然在廣州乃至全國重名的地方和道路也是不少的,但終其來源卻必定是獨一無二的,在此不作贅述。專名的分類依據有很多,在此我主要是根據其名字的內容和來源進行分類,主要有與自然環境相關和與社會文化環境相關的兩大類,另外有一些比較特殊的詞匯和語言使用也會提到。

自然,是一切人類文明發源的基礎,也有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的說法,廣州,屬于平原地區,間或有丘陵和低矮山峰就會成為突出的景象。另外,廣州市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多雨,多水,因此江河、河涌、水塘也是隨處可見。由此孕育出種類豐富的植物和動物種類。

首先,從地形上看,廣州主要是珠江流域的沖擊平原,由此產生出相關的路名有草芳圍的“圍”指的就是這種地形;另外,由于在廣闊的平原地形之中,使得丘陵和山峰尤其突出和明顯,自然而然就會被古人作為一個地區的典型特征而用作指代該地區或區域的代名詞,這類專名有不少,比如帶有“嶺”、“崗”、“山”,屬于這類型的有:寶崗大道、鳳崗路、昌崗路、燕崗路、赤崗;瘦狗嶺(白云區)、柯子嶺(白云區)。從字形上就能看出,這種字都是從山的,與山嶺、丘陵的關系非常直接。

第二,往往山水相依,說到水,廣州在古時可是堪比“威尼斯”的“水城”,與河流、湖泊、水塘相關的路名是很有廣州特色的。指代江河的有不少,例如,帶“江”字的路名就很多,有:鷺江、大江直街、泰江路。還有和由江河沖積形成的地形相關的“沙”和“洲”,有:大沙頭、南沙、鶴州直街、琶洲、海洲、瀛洲(瀛洲也是古時候的渡頭名,今天還流傳有《瀛洲古調》的古曲),有外地的朋友覺得沙字很奇怪,其實沙字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江河中的小沙洲,從前沙面的得名據說就是趙佗所起,最早稱為芙蓉沙,意為沙細如芙蓉的意思,也是一種柔美之意。還有水塘的“塘”字,比如燕塘(白云區)、泮塘(荔灣區)等,這些帶塘字的地名如此之多可見養魚業在廣州的農業結構中也占著相當的比重。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帶有所謂的三點水的字也是和水有關系的,比如龍潭(指龍潭村)、后滘(滘是水塘的意思)、上涌。這些字出現在內陸城市路名的頻率恐怕會相對較低,這也是由廣州特殊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決定的。另外水相關的還有港口、碼頭等,但它們是人工建造的,將它們歸類到社會文化環境中比較好,后面會再續。

講到社會文化環境就比較復雜了,在這里我將它分為建筑、歷史名人、歷史典故、特殊時期名詞、人口遷移五類。

除了地形外,往往一座典型的建筑也會成為某個地區的代表性特征,今日我們在指路和問路時也會很自然地使用有代表性的、顯眼的建筑物,因此不難理解地名中出現大量的建筑名的現象。其中最明顯的是寺廟,會直接出現在路名之中,比如海幢寺,已經由其所引出的寺前路、海幢街等等,海幢寺被稱為“海珠雙寶”之一,但也只是在最近出了法令規范園中寺的現象,才正式被命名為海幢寺,前身為海幢公園,因此該車站名字也就從海幢公園改為海幢寺了,可見政策對路名有直接影響。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福場路也和海幢寺有關系,原來海幢寺曾名福場園,因此該路才得名福場路,隨著福場這個用于宗教的詞越來越少用了,這個路名的來由可能也要慢慢被淡忘了吧。既然我們說路名和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代表著中國宗法傳統的祠堂也成為一種代表性的建筑,比如和民族英雄鄧世昌相關的鄧氏宗祠、伍家祠道等,其實幾乎每片區域都會有一個祠堂,代表著家族的區域性活動和血脈的代代相承,除此之外,也和后面將講到的人口遷移有密切關系的。海珠區依珠江發展,因此港口、碼頭、橋梁也特別多,比如:新港西路、下渡路、黃埔、漱珠(漱珠橋),當然隨著城市發展,很多規模較小的河涌、橋都已經消失了,很著名的漱珠橋附近曾經被譽為與揚州相媲美的繁榮旖旎的代名詞,可是時過境遷,漱珠橋今天已經不復存在,附近也變成刷著大大的拆字的舊屋群,只能在過去的記錄中看到曾經浮華的光影。以上的三種都是保留古文韻味的用詞,也有很多跟新時代有關的,比如牛奶廠街、婚紗街、造紙廠、造船廠(在今天的沙園小區附近)、紡城東路(因為紡織城而得名)、海港路(因住宅區海港花園而得名)、光大(因光大花園而得名),這樣的路名還有很多,而且在將來會越來越多,因為路名屬于詞匯的一種,也是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豐富拓展的,隨著越來越多新的代表性建筑的產生,也會有新的路名產生,另一方面,自然也有因舊的建筑倒塌于塵埃之中而消失的路名就想漱珠橋一樣,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endprint

因為歷史名人而得名的道路也不少,畢竟廣州也是人才輩出之地。比如很出名的康王寺、康王路、南康公直街都是指同一個人,就是宋朝的康寶裔。還有在很多城市都有的中山路是因和國父孫中山有關而得名,除了中山路之外還有逸仙路就是因孫逸仙先生得名的。

在這些路名里面,最意思,最有歷史文化特性的,就是這類與歷史典故、故事有關的道路名稱了。講到海珠區,繞不過去的傳說就是海珠二字的來由,就是海珠石、海印石和浮丘石的典故。由海珠石而引出的路名多與“寶”、“珠”字有關,比如前面提到的漱珠。還有云桂路跟清代因上書彈劾嘉靖而辭官的何維柏有關,他回到家鄉廣州之后建立學堂,教出了大量人才,因此人們將學堂體為“云桂發祥”的云桂二字作為路名流傳了下來。還有一些路名帶有神話傳說的色彩,比如鷺江,是和白鷺仙子的典故有關系的,象征著古代人民對邪不能勝正的信心和豐富的想象力。

路名往往是相對穩定下來的,會沿用很多年的,因此會保留許多的時代特征,哪怕某些詞匯到今天已經不再使用,卻在路名中因使用而更好地保存下來。比如前進大街、工業大道、復興路等,因為在文革期間對路名進行過相對刻意的、大規模的改造,所以帶有文革氣息的路名也是不少的。當然也有反映廣州時代商業發展的,比如帶有“欄”、“圍”、“市”,像三角市、水果欄等路名的保留,就是明代商業發展的見證。還有新起的,朝氣勃勃的如珠江新城、華景新城就是改革開放后在舊城改造后,大片高樓大廈出現的新區的稱呼,也許若干年后也會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符號。

人口遷移,是城市發展、時代變化中一個動態的過程,而同族人往往會聚居在一片區域居住,并發展出一個區域特有的風格分化,廣州最早是百越人的聚居地,后來收到廣西侗族人的影響,直到今日,廣西的很多語言和粵方言還是有相似的地方的,歷時久遠卻依舊可以找到壯侗語系存在的痕跡,比如新滘的滘字就是源自侗族,還有雞春崗的春字在粵語里是表示卵或蛋的意思,也是當年百越人殘存的痕跡。除了原住民當然還有隨著人口遷移不斷融合的其他的去的文化,比如在寶崗大道附近的只剩下幾戶人家的汾陽里,他們的祖先是來自虢,也就是后來的郭姓,他們都自稱是郭子儀后人的一支。還有潁川巷陳姓人家、和楣山巷??上岬降倪@些曾經繁榮的大宅大戶的街巷都快被珠江沿岸飛速發展的住宅區和商業區慢慢吞噬,可能很快就要消失在地圖里了。這些很多年前的“新廣州人”都心懷故土,因此這些路名都以其故鄉名字打頭,象征著來自遙遠的血脈在這南國生根,他們今日也徹底地變成了地地道道的廣州人,只剩下這些即將丟失的路名還記載著當初祖先跋山涉水的經歷。而在現在,像越秀公園附近的非洲人聚居、火車站附近的新疆人聚居也形成了所謂“清真寺路”這樣的路名,記載著新一輪的人口遷移在這個城市發生。

除了以上有典型的特征或者可以追尋來由的路名外,很多路名并沒有特別的意思,只是用代表美好的詞匯來表達人們對生活光明的向往。這種路名我將之分為動、植物詞、吉利詞、數量詞和顏色詞、動、植物詞在世界各地的路名都有出現,卻大都難以考究來由,但也偶爾能反應該地區的特點卻不具有代表性。比較特殊的是龍和鳳,在同福中路一帶的內街小巷之中,有幾乎是一系列的和龍有關的路名,比如二龍街、龍導尾、龍船崗、龍驤大街、龍導通津等,問起當地的居民,他們告訴你這里和明太祖趙匡胤有很大淵源,但是這個沒有考究,和龍字的關系也不確定,只能當成一個傳說。比較有意思的是最近在龍導尾發現的清代嘉慶年間的石碑記載著禁止賭博的法令,其中稱這個地區為龍尾道而非龍導尾,這就剛好證實了當地傳言龍導尾這個奇怪的名字是清朝官員把龍尾道誤寫成龍導尾的傳言,可見隨著考古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路名來由也會被發現。植物名就更多了,比如黃花樹崗、梅園新村,桃源路等,大多是該地區生長這這種植物或者該植物有好的寓意。

另一類是吉利詞,這種在中國人的語言系統里面特別多,在路名中出現也就不奇怪了,在廣州還有一個風俗,新娘出嫁當天會特地繞路到福祥路、柯子嶺、長壽路等帶有吉利詞的路名來討個好彩頭,可見廣州這樣的路名數量之多。比較特別的是,在海珠區帶寶字的路名特別多,寶崗大道、寶玉直街、寶賢路、寶和巷等。另外還有西南相對的南華西街和西華街。除此以外,還有康、新、福、樂等等,不勝枚舉。

另外數詞的使用也很有中國特色,使用一、三、和五比較多,比如一德路、三元里、伍仙橋。偶爾也有四的,往往是該地幾個建筑物的集合概念,比如四間巷、四家巷,但小說里的三家巷似乎是虛構的,暫時還沒有確切的存在證據。

顏色詞其實也是帶有吉祥的顏色居多,比如象征紫氣東來的紫色在江南大道一帶就很多,紫山大街、紫金大街、紫來街等。中國人喜歡的金色也出現很多,比如金沙街。但是象征喜慶的紅色卻并沒有怎么見到。

經過一番對自己生活了二十年城市的路名調查,我不僅了解了路名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廣州人我知道了我應該背負起傳承粵文化的重任,這是每一個珠江水養育的兒女應該承擔的責任。文化就是這樣在細微處代代相承,薪火相傳。

參考文獻:

[1]《廣州市地名志》主編:馮民牧; 副主編:楊介林、廖汝忠、胡灼華; 出版社:香港大道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89年6月

[2]《羊城晚報》羊城街名溯源 作者:林清清

[3]《廣州方言民俗辭典》作者:莊初生 黃小婭 楊逸 馮雅琳;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endprint

猜你喜歡
古跡文史寺廟
古跡遺址探險手冊
不斷重建的寺廟
不斷重建的寺廟
不斷重建的寺廟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試模擬試題數學(文史財經類)(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試模擬試題數學(文史財經類)(二)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試模擬試題數學(文史財經類)(三)
京都古跡
中國主要的歷史名跡China’s Top Historical Sities
數位拍臺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