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秘履職也可以輕松一些

2017-07-17 12:55孟慶禹
董事會 2017年6期
關鍵詞:董秘董事董事會

孟慶禹

看了幾位董秘同仁寫的文章,確有同感,但總覺得面對董秘職責和地位悲觀大于樂觀,講董秘的苦和難多了一些。本人的職業生涯很平常,基本都在企業內部,雖然也經歷了一些具有挑戰性崗位,卻也沒什么轟轟烈烈之舉。從職業經歷比較而言,并未覺得董秘是個最苦最難的崗位。但董秘的確是一個職責彈l生最大的崗位,其職責的多重性和多面性,使不少從業者叫苦喊難。其實也可以樂觀一點,換個角度看問題。董秘職責的特殊性給從業者帶來很多空間,空間大了,選擇就多了。選擇多了,變通就容易,可以在苦中找樂,難中求易,個中的要義是立場選擇。不同場景下董秘要有不同的立場,演好不同的角色。這種多重角色的變化不是?;^,其實是職責使然,把握到位。面對投資者,董秘是公司

接待投資者是董秘的一項日常業務。同樣的話,同樣的事,不知重復多少遍,要有耐心那是題中之義,要做得好,董秘的底氣要足夠,身子要挺直。因為此時董秘的言行代表董事會、代表高管層,代表公司。不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股民大眾,董秘只要能從公司代言人的立場看問題、想問題、答問題,而不是隨意推托,一問三不知,投資者會給笑臉的。當公司業績好時笑臉還會很大。當然,在公司業績不好時,或出現什么負面狀況時,笑臉就不見了,董秘會遇上尷尬。面對這種情況,董秘最應選擇的是迎戰,最不應選擇的是退縮,這時董秘應更能承受各方矚目。只要董秘對內勇于擔當,對外襟懷坦誠,就成功了一半。贏得公司內外對你的信任,接下去面對什么你都可以輕松一些了。當投資者對一家公司的董秘有信心了,繼而會影響到投資者對這家公司的信心。當然,代表公司只是形式,真正了解公司才是內容,學習當公司領導的口氣容易,把握公司領導的思路卻很難。董秘要上上下下多了解公司,吃透自己從業的企業,對公司要無所不知,面對投資者無論演什么角色都不會太難。如果說面對投資者對董秘有什么高標準,我的體會就是對社會時常發生的熱點話題,要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講透,要學會用公司內部的具體情況講透社會大邏輯和公司小邏輯。

面對董事會,董秘是執行層

一方面,從職責講,董秘是為董事會服務的,就好像董事會可以對董秘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從會前準備到會議進行,董秘會處于壓抑狀態。董事會的效率和效果如何,董秘有壓力,不輕松。但董事會審議是聽取各方面意見,看一手資料,會議文件準備的質量如何,各位董事和參會者都看得到,董秘在其中的任何付出,都不會被埋沒,這在當今的職場上已屬難得了。另一方面,董事會是一個會議體,董秘雖是服務審議、服務決策,但個人戲份也不少。董事會是決策層,無論會上還是會下都要依托執行層,而董秘是執行層的一員。在會上,董秘大量并且充分地占有與議題有關的信息,這正是董秘話語權的空間。同時無論是主持人,還是參會者,總是想聽聽公司每項決策在市場上會有什么反應,政府監管體系有什么規定與決策事宜相關,這是非董秘莫屬的話題了。董秘在董事會上雖然沒有表決權,也不能喧賓奪主,但做得好不會是寂寞的配角。在會下,董事會決策的執行情況如何,董秘責任就更重了。本人任董秘十年來,公司召開了110次董事會,會議總能順利高效地進行,也許是我很幸運,在服務到位與執行到位的同時,本人也享用這個展示人生價值的大舞臺。

面對公司管理團隊,董秘是橋梁角色

董秘不僅是股東與公司的橋梁,也是決策層與執行層的橋梁。由于公司法將董秘列入高管,使董秘地位得以法定,但條文中又將董秘排在最后,使董秘無論在什么時點,都總是最后一名高管。這絕不應成為董秘要做最差一名高管的理由,而應成為董秘永遠以排在前的高管為榜樣做好工作自勉。董事會秘書的名頭中,沒有“總”“官”“長”之類的字眼,對外聯系確有不便之處,但這也為董秘及時與各位高管溝通做了鋪墊,執行團隊內部與董秘有關的矛盾也會少一些,董秘在高管團隊內有寬松的工作環境,這一點也很難得。同時,如果董秘能及時地將每位董事對某一方面的工作看法傳達給責任高管和執行人也是頗有價值的。本人多年來將董事會所議事項以管理建議形式發給公司執行機構,截至目前已發送65項,得到董事會和高管團隊的肯定。董秘在工作中抓到了公司股東朋殳東大會、董事/董事會、監事/監事會與高管團隊的紐帶角色,在團隊中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工作方寸也就好把握了。董秘時而在高管隊伍其中,時而在高管團隊其側,很有靈活性。

面對公司部門和所屬單位,董秘是高管

中國企業有個特性,總部機構部門都搞職能層層延伸,這樣辦事方便,有腿可用。有些公司董秘也這樣做,董辦向下層層設置辦事機構,我本人不很贊同。面對機關部門和所屬單位,董秘應該是股東、董事會、市場監管機構的代言人,更直接的講是高管,有這幾件馬甲在身,就可以平生幾分威風,不應再覺得工作不好做了。比如,投資決策事宜,董秘在布置議案撰寫時,要有董事的立場和思考,董事最關心什么,在會議上最可能提什么問題,要將這些看法納入到投資議案的修改和完善。議案執行有什么階段性成果,仍然要從董事的心境出發,董事最擔心什么、最想看到什么,將這些作為安排董事到基層調研的內容。這樣做不僅董事很滿意,董秘的工作力度也大,內容也實。董秘只有辦事機構,沒有下屬機構,這很正常。其實處理得當,機關各部門、二級集團各單位很多已成形的業務,都是董秘可以調用的業務資源。比如,我公司每月經營簡報的數據來源于公司財務部,中標重大項目的資料來源于市場部,PPP項目信息來源于投資部,戰略合作協議來源于辦公廳???,董秘不是穩穩地坐在高管的位置上推動工作運轉了嗎?

面對監管機構,董秘是聯絡官

國內監管機構的事很具體,董秘屬于被監管者的確輕松不了。但只要能吃透政策規定內容、法律法規的要義,也不難。監管方總是依法依規辦事,發生被監管事項,董秘首當被問責,只要董秘對公司事項的來龍去脈、是非曲直了如指掌,就能很好地撥開云霧,讓監管者體察實情。好在在政府監管機構看來,董秘是他們的編外工作人員,回到公司更能很好地做監管機構的代言人。這其中,董秘要用好公司外的社會資源,如法律事務、會計審計、資產評估等中介機構和商會協會等,他們在理解監管制度方面比公司更專業。董秘面對監管最重要的莫過于監管紅線了。如大股東占用、同業競爭、關聯交易、對外擔保等幾個方面,董秘在公司內部還是要多講,講多了會形成行為習慣。我國的資本市場尚不成熟,董秘如能及時將實踐中形成的一些好的監管建議反饋給監管機構,定能得到更多重視。在一個已經完善的市場做董秘,可能沒有我們今天這樣的機會。

面對新聞媒體,董秘是發言人

董秘面對媒體其實不僅僅是面對記者和鏡頭,而是面對廣大股東和社會大眾,一言一行都是代表公司所作所為。責任二字最為重要。但這也正是董秘面對媒體時的壓力所在。我本人堅持的兩條原則或許有助于減壓。一是公開透明,盡可能地向市場主動披露公司經營信息和投資者關切的重大事項。公司上市以來每年有100份公告面向市場,透明度高了,市場的猜疑和擔心相應就少了。二是重要性,不管是正面報道,還是負面報道,公司只需重點關注對業績和股價可能有重大影響的事項,不必聽風是雨,更不能情緒化。董秘是公司的發言人,就不能代表公司以外的任何相關利益方和任何相關個人對媒體講話。守住底線,遇事才能沉得住氣。當輿情中心不是公司與媒體的矛盾中心,董秘日子就好過一些。

以上是本人的幾點職業感悟,不一定有普遍性,僅作為大家工作之參考。雖然對一種職業每個人感受會有所不同,但我還是很希望看到更多來自同仁們的職業自信。

猜你喜歡
董秘董事董事會
認真對待“外部董事召集人制度”
董事平權:消除獨董履職障礙
第十七屆新財富金牌董秘簡歷
第十六屆新財富金牌董秘簡歷
第十五屆新財富金牌董秘簡歷
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缺陷與改進建議
獨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董事會規范高效運作需“闖三關”
第十二屆新財富優秀董秘榜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