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中國對老撾公共外交的必要性分析

2017-07-17 16:13楊濱
大觀 2017年6期
關鍵詞:公共外交老撾

摘要:在新時期,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和區域一體化的趨勢,在“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原則指導下,積極開展同東南亞鄰國之間的友好往來。我國在經濟體量發展為世界第二的同時,應努力把經濟上的硬實力轉換為人文方面的軟實力,建構我國在周邊鄰國中的良好國家形象。而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改善國家形象,需要積極我國發展同周邊鄰國的公共外交關系。其中,中老公共外交不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必要性。

關鍵詞:中老外交;公共外交;老撾

當今時代背景下,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趨勢持續向前發展,中國順應新時期的潮流和趨勢,在“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原則指導下,積極開展同東南亞鄰國之間的友好往來。我國在經濟體量發展為世界第二的同時,應努力把經濟上的硬實力轉換為人文方面的軟實力,提升我國在周邊鄰國中的國家形象。在新時期,隨著美國重返亞太步伐的加快和南海局勢的進一步發展,中國要實現和平崛起,就要思考并處理好周邊外交關系。首先,如何協調和改善周邊外交關系,為國內社會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周邊環境和良好時機;其次,如何發展并加強同東南亞鄰國之間的友好關系,積極塑造負責任大國的國家形象,提升我國在該地區的國際聲譽。隨著全球政治民主化、科技革命浪潮和國際傳播手段的快速發展,全球的交流溝通日益便利化,公共外交開始成為各國外交工作中的重要議題,中國在與鄰國老撾發展外交關系時,也應注重發展兩國之間的公共外交,積極發揮公共外交“潤物無聲”的效力,在傳統經濟外交的同時,向老撾傳播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讓他們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使之增信釋疑,減少中國和平崛起的阻力。

一、公共外交

(一)公共外交的內涵界定

在我國,“公共外交”作為一個概念名詞是“舶來品”,該詞是由塔夫茲大學(TuftsUniversity)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院長埃德蒙·格里恩(EdmundGullion)提出的。公共外交指的是公眾態度對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執行所造成的影響。它涵蓋了超越傳統外交的國際關系領域,包括“一國政府在其他國家境內培植輿論;一國私人與利益集團與他國私人利益集團的互動;有關外交事務及其影響的報道;職業外交官和駐外記者之間的聯絡和跨文化溝通的過程”。①國內學界對公共外交一詞的定義尚缺乏定論,曲星提出“公共外交的經典含義就是一國政府為爭取他國民心而采取的公關行動”(該含義筆者認為太過模糊,且含義不太全面。公共外交不應只是單方向爭取他國民心,而應該是先贏得本國民心,并以此反擊他國爭取本國民心的“對抗性”公共外交。也有學者認為中國公共外交應該重視心靈的溝通,主張把對外交流研究從權力政治轉向心靈政治,強調對國家形象的建構。如趙可金教授在以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標準考察了公共外交理論,指出國家形象是公共外交的理論硬核。筆者在參考國內外眾多學者對“公共外交”的評議后認為,對“公共外交”的理解應該包含以下幾點:首先,公共外交一詞不同于宣傳(Propaganda),“宣傳”一詞在西方觀念中帶有“強行灌輸”的含義,而公共外交應該是“講真話”②;其次,公共外交的主體是一國政府,它不等同于“民間外交”,是一國政府出面組織或幕后支持,按照本國政府的意志,由政府或者本國公眾向外提供和傳播消息,組織交流,從而間接影響國內外公眾支持外交政策;第三,公共外交的客體是公眾而不是政府,這使之不同于古典外交;同時,這里的“公眾”具有雙面性,不僅指他國民眾,也指本國民眾;第四,公共外交注重宣傳和對社交網絡媒體的運用,以期培育國內外的公眾輿論。③

(二)公共外交的必要性

公共外交作為發展對外關系的手段,是在新世紀以來才開始在我國外交理論與實踐中逐漸得以重視,并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出現,并首次被提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是中國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指導中國未來外交工作發展的理念。公共外交近年來備受重視的原因其中不乏是自身對海外國家形象不佳的一種反思,以及扭曲的國家形象對損害我國國家利益的現狀感到憂慮的結果。隨著國際政治民主化、現代傳播技術和手段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的民眾對政治的參與度大大提高,加之國際行為主體的多元化,國家對信息的傳播權和壟斷權早已被打破,非國家行為體和跨國集團,甚至是恐怖分子都可以依靠現代通訊和傳播手段散布謠言,影響民眾對信息的接收。而此時國際上“中國威脅論”、“中國國強必霸”的論調甚囂塵上,中國正面對不良國際輿論的挑戰。因此,中國應該利用公共外交手段,以公開的方式從宣傳本國的外交政策和理念,尊重國內外公眾的外交知情權,克服外交決策和政策信息的不對等不和對稱性。在積極影響國內民眾支持外交決策和政策的同時,支持并鼓勵民間外交,提供信息并組織相關文化交流項目,轉播中國好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塑造中國好形象,在國外創造好的“國外民意基礎”。

二、中國對老公共外交的背景動因

(一)中國對老公共外交的背景

中國和老撾山水相連,又同屬于社會主義國家,享有共同的意識形態,20世紀80年代以來,兩國始終保持良好的外交關系。老撾人民革命黨“四大”召開后,1988年,中國和老撾互派大使,實現兩國關系正?;?。隨后兩國關系進入快速改善和發展的階段。兩國高層互訪不斷,雙方的人員往來迅速增多,尤其在經貿合作方面發展迅速,近年來兩國進出口貿易總量不斷攀升。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不斷取得重大成就,老撾方面表示“抓住中國國際威望提高的良好時機,發展同中國的兄弟合作關系是當務之急”。④進入新世紀以來,中老關系不斷深入發展。2009年,中老兩國關系提升為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自老撾與中國恢復正式外交關系近30年來,老撾與中國的關系迅速發展,形成了在政治上高度互信、經濟上真誠合作、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相互支持且密切配合、人文交流和民間友好交往與合作不斷深入發展。⑤中老外交關系在老撾全方位外交政策和中國睦鄰友好、“親誠惠容”周邊外交政策的指導和引導下,愈發展現出活力與生機,兩國之間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在不斷發展。在新時期,中國在與老撾既有的外交關系下,應積極開展公共外交,加深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與認識,促進兩國互利友好、合作共贏。

(二)中老公共外交的動因

第一,開展中老公共外交,是中國在老撾國家形象建構的需要。中老外交關系在逐年不斷向前發展的同時,兩國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實際上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自1975年老撾建國以來,中老因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同志”關系,一直發展較為友好的外交關系,兩國社會經濟文化交往不斷。期間,因為中越關系惡化,中老關系曾陷入過低潮。后來隨著國際局勢和東南亞情勢的發展變化,以及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和經濟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老撾于1988年恢復與中國的外交關系。進入21世紀以來,兩國關系迅速發展,尤其是兩國經貿往來,發展迅速。兩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在2003年首次突破一億美元,達1.0944億美元,到2010年首次破10億,達10.8512億美元。中國已成為老撾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出口國。⑥不斷發展的經貿關系為兩國間的人文交流帶來契機的同時,隨著中國海外國際形象建構過程中的挫折和困難,兩國間的深入交流與合作也存在一定的挑戰和壓力。

老撾目前仍是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基于國內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老撾近年來在實行“經濟外交”時,注重來自諸如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濟援助。而日美等發達國家在向老撾提供經濟援助時,也在積極推行其倡導的價值觀和人文精神,在幫助老撾發展國內經濟社會的同時,也在逐漸傳播其文化和價值觀,讓老撾民眾越來越接受和肯定該國的外交政策和措施,進而加大了該國在老撾的民意基礎和該地區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相較而言,中國在這方面做得還欠佳。從理論層面來講,這就是國家軟權力的建構。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奈不僅闡釋了軟權力理論還進一步提出了“靈巧力”理論,這兩個理論都成為美國外交事務的指導理論,也自然是美國開展公共外交的理論指導。我國在經濟體量發展為世界第二的同時,也應努力把在經濟上的硬實力轉換為人文方面的軟實力,建構我國在周邊鄰國中的良好國家形象。而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改善國家形象,需要積極我國發展同周邊鄰國的公共外交關系。其中,中老公共外交不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必要性。

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老撾接受中日經濟援助的情況,從中可以幫助我們窺見中國在老撾開展公共外交的必要性原因之一,即中國在老撾等東南亞國家中面臨來自日美等國家對該地區公共外交的壓力,以及中國在該地國際聲譽和國家形象欠佳的同時尚待健全完善的開展公共外交的能力和手段。老撾經濟高度依賴外援,外援占比老撾GDP比重常年超過10%。其接受的外援中就包括中國和日本。我國同日本在對老撾的經濟援助相比,雖然我國對老援助的付出較為可觀,但在手段和影響方面相比日本還有一定的差距,日本在老撾長期保持著首要援助國的地位?!爸袊鴮蠐朐恼吆蛯嵺`雖然一直不斷在加強和改善,但中國的援助始終集中在單個大型‘點”項目,較少有覆蓋面較廣的普及型‘面項目。而日本的平民保障項目在這方面頗具特色,體現出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日本在對外援助時,一直都致力于展示和增強其軟實力,援助的項目從醫療衛生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直到人力資源開發和老撾政府能力建設,投入力度都占比日本對老援助的較大比重。它通過日本政府主導、民間組織參與等方式,用小型援助項目來解決老撾貧困地區的實際問題,同時也通過援助項目的實踐,接觸廣大老撾百姓,并樹立了日本援助的良好形象,這值得中國對外援助管理者者的思考和借鑒?!?/p>

第二,開展中老公共外交,是加強同老撾建立深層次合作伙伴關系的需要。中國開展同老撾的公共外交,其另一個動因就是,這是加強同老撾建立深層次合作伙伴關系的需要,同時這也是加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內在要求。中國同老撾建立深層次的合作伙伴關系,不僅有利于政治上的互信,更能促進兩國之間在經貿上的良性互動,實現兩者的合作共贏局面。伴隨著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建設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中老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關系具備在資源與技術、市場與資本、出口商品結構之間實現優勢互補的現實條件。⑦老撾有豐富的水能、礦產等自然資源,而中國正好在相關技術開發方面有足夠的實力;老撾雖資源豐富,但因國內經濟發展落后,產業發展能力不能滿足國內需求,而中國產能豐富,資金和技術的實力雄厚,可以激活老撾市場,帶動其經濟實現增長;中國是制造業大國,老撾是自然資源大國,兩國之間的出口商品結構恰能形成一定的優勢互補。

第三,開展中老公共外交,是中國國家戰略的需要——周邊外交戰略的需要;助力一帶一路;文化走出去戰略。老撾與中國山水相連,是中國在東南亞接壤鄰國中唯一的陸上國家,是連接泰國、緬甸、柬埔寨、越南和中國的陸上中心樞紐,也是連接瀾滄江-湄公河的重要水域段,具有相當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期外交工作中提出要開展好“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工作,老撾作為中國周邊的傳統睦鄰,當然也是中國周邊外交戰略建設中的重要一環。而作為周邊外交工作中的公共外交,它既是周邊外交的手段,也是對周邊外交工作的補充。開展同老撾的公共外交,這是我國周邊外交工作的需要。其次,中國開展同老撾的公共外交,在老撾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在各項公共外交活動和項目中加強同老撾民眾的交流,樹立國際威望,加強自身國際話語權,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同時,順應我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建設,開展中國同老撾的公共外交,也是促進我國文化傳播、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國際化的戰略轉型、有助于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全面認識的有效途徑。⑧

第四,開展中老公共外交,是為應對世界和地區大國對中國崛起的不適應心理,是國際軟實力的博弈。2014年中國邁入了10萬億美元俱樂部,在全球僅有中美兩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0萬億美元。強大的經濟實力決定了中國對外政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世界的“神經”。同樣無可避免地是中國對周邊外交的調整引發了相關大國的關注與猜疑。⑨拿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為例。美國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視為挑戰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勢力,而“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則是將其視之為中國欲控制海上通道,并發展海上力量從“第一島鏈向第二島鏈擴展力量”⑩。而今,美國又擔心中國欲借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來擴展在亞洲的影響力,從而決定亞洲未來的經濟發展,挑戰其影響并控制世界經濟的能力。同樣擔心中國“一帶一路”建設會對沖其在中亞的影響力的國家還有俄羅斯,但面對西方國家的制裁和戰略壓制,為了維持戰略回旋空間,俄羅斯也只能逐漸接受中國的倡議。印度則擔心中國“一帶一路”會影響其在南亞的影響力,進而推出意欲重振印度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季風計劃”,《外交學家》網站也表示,“季風計劃”是印度利用其歷史、文化和地緣資源與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展開競爭。②

面對中國崛起,世界和地區大國的不適應心理還體現在,西方國家的輿論也頻頻出現“中國威脅論”、“中國國強必霸”、“中國新殖民主義”等歪曲丑化中國的論調。進入新世紀,國際政治的博弈已進入國際“軟實力”之爭。日美等西方國家相繼在東南亞等地區輸出其文化、價值觀,影響并擴大其海外民意基礎,與此同時對外惡意中傷和丑化中國國際形象,對沖中國公共外交。中國加強國防建設本是我國內政問題,卻反被曲解為在為“霸權主義”鋪平道路;中國加大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援助也被視為“新殖民主義”的表現。同時,中國的崛起也使得東南亞鄰國開始“另眼看待”我們,原本是一起玩耍的“伙伴”,如今長大卻變成比自己個頭大無數倍的“巨人”,這難免在心理層面會對我們有“畏懼”和“懷疑”的一面。那么在國際軟實力博弈中困難和挑戰頻頻、國際輿論也并不向好的情況下,中國對外公共外交就顯得更加必要和緊要了。

三、中老公共外交的條件

中國開展同老撾的公共外交有一定的歷史和現實條件,這些有利條件都將助推兩國發展更為牢固和密切的睦鄰外交關系,進而有益于中國在老撾開展公共外交工作,提升中國在老撾的國家形象和地區國家聲譽,幫助擴大在老撾以及周邊鄰國中的文化影響力。首先,中國同老撾歷來都是邦交友好的鄰國,兩國在社會經濟、人文交流方面互動頻繁,并在新世紀發展為更加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兩國已在長期的合作與交流中積淀下友好交往的基調和人文精神上的共鳴,兩國人民有繼續發展彼此在社會經濟文化方面的關系的需求。其次,中老兩國自2003年雙邊貿易額首破1億美元后雙邊貿易量逐年增多,貿易合作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就兩國貨物貿易方面而言,就涵蓋了農林副食、手工藝品、建材、醫藥制品和礦產等多個領域。雙邊不斷擴大加深的經貿往來也將助推民間人員的流動和文化的交流,助推中國公共外交工作的開展。再次,兩國已有的合作機制和共同加入的國際經濟貿易組織,也將在結構層面加大兩國之間的交往頻率,促使兩國在多次國際經貿活動中加深彼此的了解,加之兩國領導人的頻繁接觸,也使得兩國構建了牢固的政治互信關系,從而有助于改善并加強中國在老撾的國際威望和影響力。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瀾湄合作機制等,都將促進兩國間的經濟合作和社會文化往來。最后,當今中國十分重視文化傳播工作,推行文化“走出去”戰略,在老撾建立孔子學院、開展老撾中文演講比賽和文藝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動,為老撾民眾了解中國文化產生了積極作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欽點的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也在助推中老友好外交關系的建設。云南與老撾自1989年恢復邊境貿易以來,雙方經貿合作不斷發展,形成了“云南——老北合作”這樣的有效的合作機制。同時,也在認真運作國家經援的項目,其中包括老撾國家文化中心項目、老撾萬榮水泥二廠項目、東盟峰會物資援助項目等,幫助實現中老友好合作關系的健康發展。云南省還積極開展昆交會、邊交會、塔鑾博覽會、經貿洽談會等交流會,加大兩國間多層次的互動,加深兩國人民相互之間的了解,促進雙邊經濟發展。其次,在文化交流方面,云南省多所高校長期保持同老撾國立大學的互派交換生項目,為中國學生認識老撾、了解老撾、傳播中國“好聲音”提供了有效渠道,同時也為老撾留學生認識真實的中國、了解中國文化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有助于中國文化在老撾的傳播,吸引更多的老撾民眾了解并喜愛中國文化。

四、總結

中國開展同老撾的公共外交是我國現階段周邊外交工作中的重要一環,是我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手段和途徑,是我國建構良好的國家形象、塑造良好國際聲譽、提高國家文化影響力的重要方式。面對美國重返亞太意欲打壓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日本在東南亞推行“價值觀外交”等行為,中國必須要做好這場國際軟實力博弈的準備,積極開展同老撾等東南亞國家的公共外交,在增進彼此兩國外交關系的同時,通過“傾聽”與“文化傳播”,使公共外交參與政府決策,善用各種形式的公共外交元素,提升我國國際公信力,并進一步達到增信釋疑,幫助老撾等國家的民眾正確認識我國。另外,在提升自身地區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的同時,也不忘幫助老撾等第三世界的國家和地區擁有國際發言權,在改善全球治理的體制機制方面,貢獻中國及第三世界的聲音,促進國際規則和機制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最后,參考南加州大學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尼古拉斯·卡爾在其《公共外交:以史為鑒的七條法則》中的話來補充一點:“公共外交需要人人參與。公共外交承受不起糟糕的政策,同樣也經受不起糟糕的人民。假如國民行為與國家“品牌”塑造目標背道而馳,那么信息傳遞活動都會是徒勞。有時,公共外交的關鍵戰役不在于提升海外聲譽,而是要說服國內民眾不辜負已經擁有的國家聲譽”。

我國開展對外公共外交工作任重道遠,其中對老撾開展公共外交工作尚需要在理論的指引和實踐的經驗總結下做好相應的配套工作和政策支持;中國公民同樣也肩負著對老公共外交的使命,我們的形象也就是國家的形象。筆者真誠希望兩國人民真誠相待,中老兩國友誼長存。

【注釋】

①“WhatIsPublicDiplomacy”,http://fletcher.tufts.edu/Murrow/Diplomacy.

取本國民心的“對抗性”公共外交。也有學者認為中國公共外交應該重視心靈的溝通,主張把對外交流研究從權力政治轉向心靈政治,強調對國家形象的建構。

②1997年中共中央有關部門發出通知,“宣傳一詞”在英譯中改用“publicity”。參見,劉繼南.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404.

③高飛.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條件及其作用[J].外交評論,2005(06):105-111.

④方蕓.老撾全方位外交政策與老中關系[J].東南亞南亞研究,2011(02):14-19.

⑤方蕓.老撾全方位外交政策與老中關系[J].東南亞南亞研究,2011(02):14-19.

⑥張建中.新形勢下中國與老撾雙邊貿易關系研究[J].東南亞縱橫.2012(01):29-33.

⑦張建中.新形勢下中國與老撾雙邊貿易關系研究[J].東南亞縱橫.2012(01):29-33.

⑧樓項飛.文化傳播視角下中國公共外交的機遇和策略[J].文化論苑,2014(12).

⑨孫云飛.中國周邊外交調整的預期目標與大國反應[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5(04):57-71.

⑩KazuhikoNoguchi,“BringingRealismBackIn:ExplainingChinasStrategicBehaviorintheAsia-Pacific”.Asia-PacificReview,2011(02):75.

作者簡介:楊濱(1990-),女,苗族,云南昭通市,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學。研究方向:國際政治。

猜你喜歡
公共外交老撾
“中國優秀電影走進老撾”巡映活動落幕
公共外交與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啟示
公共外交視野下瓊海旅游發展模式研究
企業家是展示與傳播國家形象的新名片
企業家是展示與傳播國家形象的新名片
中緬經濟合作前景分析
美國和平隊歷史及影響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