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創新不能忘記傳統

2017-07-18 16:06孫金行
當代作家 2017年7期
關鍵詞:移步精髓味兒

孫金行

受火樹銀花,弦歌琴韻,2017新年戲曲晚會不久前落下帷幕。在舞臺布置方面,本臺戲曲晚會樸素簡潔,給戲曲表演留下了更大的空間。這樣的舞臺布置,更符合戲曲藝術的特點,也是戲曲發展形式向內容回歸的必然結果。

目前,戲曲創新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面臨著艱巨的任務。一方面,反映時代精神、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以及有“筋骨”、有“溫度”的戲曲精品尚不多見。另一方面,傳統戲曲中的精髓仍在不知不覺中流失。實踐證明,一味地追求形式變化,帶給觀眾的往往是對戲曲藝術的審美退化,這樣的“創新”會侵蝕戲曲文化的根基。

中國戲曲的“傳統”內涵,是寓教于樂的樂感文化,是融入人民生活、雅俗共賞的大眾娛樂,是把生活體驗凝練于程式動作的虛擬意境,是舞臺技藝集一人之身的完整視聽呈現,是演員與角色、觀眾與情境之間相互感染的審美藝術。正是經過這種不斷打磨與沉淀,才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戲曲味兒”,也形成了一大批觀眾耳熟能詳的優秀經典劇目。

在任何歷史時期,創新都是包括戲曲在內的所有藝術門類面臨的問題。戲曲要發展,就必須創新。但創新并非另起爐灶,梅蘭芳先生用“移步而不換形”總結了自己對戲曲的創新實踐——移步,是戲曲應隨時代而不斷進步;不換形,是戲曲的精神與戲曲之美這個根不改變。這就要求戲曲工作者保持頭腦清醒,不能丟掉傳統。

現在,戲曲創編出現了一些以“導演中心制”“編劇主將制”等為主的創作團體。但是,許多創新者往往還沒弄清什么是戲曲的真正精髓,就開始搞創作,有的甚至還沒熟知“四功五法”、鑼鼓經、聲腔體系的規律,就開始戲曲“創新”,打破“傳統的編演模式”,顛覆戲曲以演員和觀眾為中心的觀演地位,把東西方戲劇表現形式雜糅,搞出來的戲曲“四不像”。這類創新離戲曲很遠,有戲曲之名而無戲曲之實,以致丟失了劇種的個性。

2017新年戲曲晚會把優秀的劇目集于一堂,其成功在于能夠在創新上抓住“戲曲味兒”,讓創作立足于傳統,扎根于當代生活。創新不能忘記傳統,創作者如此,評論者如此,欣賞者也是如此。他們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戲曲創作隊伍,肩負著承前啟后、弘揚中華戲曲文化的使命。

猜你喜歡
移步精髓味兒
虎年春來年味兒濃
“土味兒”拼多多
味兒
藏在靜寧“三寶”里的美食精髓
《100層的房子》:“定點觀察”與“移步換景”
“儒林有戲” 新瓶裝舊酒 移步不換形
“移步不換形”——2017年文綜全國Ⅰ卷第41題的思考和啟示
會移步的骷髏
用國學精髓為企業家“洗心凈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