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隱憂

2017-07-25 09:17王政
北方人 2017年12期
關鍵詞:低端工業機器人

文/王政

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隱憂

文/王政

高調宣布投資200億元建設機器人產業園,地方政府大力支持,500畝工業用地很快到位??梢荒甓噙^去了,除了一家沒有核心技術的低端機器人組裝廠,原先規劃的減速機、伺服電機等高端配套企業蹤影全無……

發生在中部某省一個普通縣城的真實案例,折射出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個側面。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機器人領域高端產業低端化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風險,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高度重視?!?/p>

40 余個產業園800多家企業搶蛋糕

“2010年,武漢美的月產空調50萬臺,員工1萬多人;如今,月產55萬臺,員工3000人?!泵赖募瘓F武漢制冷設備公司工程部設備經理劉趁偉說,工業機器人的大規模使用、生產流程信息化改造,讓人均效率每年提升20%。

機器人大量使用,是近年來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特點。統計顯示,自2013年成為世界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后,我國工業機器人使用量大幅攀升。2014年全國銷售工業機器人超5.7萬臺,增長54%;2015年銷量增至6.8萬臺;2016年機器人安裝量更是高達8.5萬臺,超過全球新增工業機器人數量的30%。

行業分析機構預測,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10.2萬臺,累計保有量將接近45萬臺,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從2012年的不足5%,增至2017年的30%以上;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將達80萬臺以上,潛在市場需求價值近5000億元。

工業機器人已廣泛服務于國民經濟37個行業大類,91個行業中類。2016年,3C(計算機、通信設備和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在國產工業機器人銷售總量中占比分別為30%和12.6%。

不過,旺盛的市場需求,也帶來了行業過熱苗頭。據統計,國內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的省份有20多個,機器人產業園區40余個。近兩年,機器人企業數量從不到400家迅速增至800余家,而產業鏈相關企業超3400家。其中,僅浙江機器人企業數量就有280余家。賽迪研究院裝備所所長左世全坦言:“我國機器人產業存在一定程度的過熱,低水平重復建設、盲目上馬的現象在部分地區的確存在?!?/p>

“5年后,國內機器人企業能剩下1/5就不錯了,沒有核心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的生產廠家基本沒有生存空間?!眹鴥纫患覚C器人生產企業負責人判斷。

六軸以上多關節機器人約90%來自國外

東北一家汽車企業,采購了某國內企業自主開發的焊裝機器人,由于可靠性不夠,生產線一度走走停停。

吉利汽車春曉工廠采購沖壓車間搬運機器人,多次考察國內機器人企業,但在載重量、重復精度、控制穩定性上都達不到設計要求,最終不得已選擇了ABB。

上汽通用汽車幾年前曾考慮過國產品牌焊接機器人,精度和可靠性還不錯,但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價格比國外產品高出70%—80%……

“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軟肋有三:國外品牌占據了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60%以上份額,技術復雜的六軸以上多關節機器人,國外公司市場份額約90%;作業難度大、國際應用最廣泛的焊接領域,國外機器人占84%;高端應用集中的汽車行業,國外公司占90%份額?!鄙蜿栃滤蓹C器人自動化公司總裁曲道奎說。

拿到奔馳公司3年焊鉗訂單的捷福裝備(武漢)公司董事長李貴生介紹,他們給華南一家機器人企業開放了焊鉗接口協議,但歷經數月攻關,該企業焊接機器人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始終達不到量產要求。

左世全認為,近年來,雖然在機器人核心部件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等研發上取得了“點”的突破,并已投產,但我國企業在機器人核心技術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可靠性仍需持續提升。此外,對焊接、手術醫療等復雜技術的掌握很不夠,尤其在感知和控制技術、人機交互技術等方面,需加速追趕。

高端產業低端化行業準入門檻待提高

“我國大量制造業企業仍處在‘工業2.0’向‘工業3.0’轉型升級階段,可替代工人繁重體力勞動以及有害環境下作業的中低端工業機器人,市場巨大?!弊笫廊f,2016年上半年,國內產工業機器人60.1%應用在搬運與上下料領域,銷量同比增長94.3%;用于切割、磨削、去毛刺等領域的加工機器人,銷量同比增長103%。

中低端市場需求快速擴張,產業投資熱情自然高漲。但在曲道奎看來,如何由數量、速度型轉變為質量、內涵型,是當前本土機器人產業發展最大的問題。據報道,廣東東莞從事與機器人產業相關企業超200家,但大多數或購買國外設備集成,或采購國外核心零部件組裝,有知識產權的不到1/3。

低端產能一哄而上,相關政府補貼的作用有多大?左世全說,去年,賽迪研究院、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等單位調查發現:不少地方政府部門或通過補貼用戶間接支持,或對機器人生產企業直接給予技改資金、股權投資、首臺套保費補助等資金扶持。據了解,2014年以來,東莞連續3年每年安排2億元財政資金,對機器人企業進行普惠性補助;安徽蕪湖市兩年共兌現各類政策資金4.4億元。

“對轉型升級起到明顯促進作用的同時,地方扶持政策可能會誘發一些問題?!弊笫廊f,一是導致重復建設。支持制造業企業采購本地設備的政策,使機器人企業遍地開花,造成大量低端產能。二是引發惡性競爭。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造成企業重生產、輕研發,催生一批拿快錢的小散弱企業,引發質低價廉的惡性競爭。三是影響自主品牌形象。調查發現:有地方扶持政策,沒有公開透明的審核標準和流程,企業在設計產品時也缺乏統一規范指標,有的技術尚未成熟便搶先上市,質量參差不齊,削弱了用戶使用自主機器人的信心。

政策優化調整勢在必行。左世全建議:一是落實好產業規范條件和產業發展健康指導意見,促使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鼓勵產業向高端化發展;二是加強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加快研究制訂產業急需的各項技術標準;三是建好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產學研用緊密協作,解決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問題。

據悉,工信部正在制定行業準入條件,提高準入門檻,嚴控工業機器人高端產業低端化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風險。

猜你喜歡
低端工業機器人
淺議中職學?!暗投恕睂W生的教育
SILICON SAGA
工業人
任正非要求華為重視低端機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機器人來幫你
認識機器人
機器人來啦
海王集團:醫藥品牌扎根非洲
上半年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