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逍遙游》的美學意義

2017-07-27 11:02劉會凱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7期
關鍵詞:逍遙游莊子

劉會凱

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摘要:《逍遙游》是《莊子》的開篇之作,但后人對《逍遙游》的理解眾說紛紜,這也恰恰彰顯出《逍遙游》文本蘊含及闡釋的多元性。而從“小大之辯”入手,通過揭示“無己”、“無功”、“無名”和“無用”、“無為”等意指,可以感知到“逍遙游”美學的價值取向;通過挖掘“有待”與“無待”的思想內涵,以及由之衍生的“心齋”與“坐忘”等美學范疇,可以體悟到“逍遙游”美學的審美趨向。莊子的“逍遙游”美學思想,對后世文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對后世文人的精神世界也有著潛在的構建功能,對現代社會的精神生活亦有積極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莊子;逍遙游;美學意義

《逍遙游》作為《莊子》的代表作,具有豐富的哲學蘊意和美學意義,歷來倍受后人重視。特別是“逍遙游”作為道家美學的一個核心范疇,甚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生命哲學的一個詩意境界,頗為后世所津津樂道。即便在當下,仍有其不可抹卻的積極意義。

一、“逍遙游”的內涵

《逍遙游》言約旨遠,使其具有廣闊的闡釋空間。古人對于《逍遙游》的理解和詮釋,深受其學識、階級立場和文化心理結構的影響。根據賈宗普的總結,后人對《逍遙游》的解讀大致有魏晉玄學的“各適其性”,佛、老的“空無”思想,以及儒家思想認為的“自在快適”。在此,關于學界對《逍遙游》文本的不同闡釋不再贅述,但是想要真正理解莊子的“逍遙游”思想,還是要回歸文本,探究其原本的含義。

(一)“逍遙游”的含義

“逍遙”最早的出于《詩經》和《楚辭》?!冻o》有言“聊逍遙以相羊”,《詩經》中有“河上乎逍遙”和“河上乎翱翔”等語句,對此,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道“逍遙、相羊,皆游也”,解釋“聊逍遙兮容與”為“聊且游戲,以盡年壽①”。洪興祖在《楚辭補注》中注道:“逍遙,猶翱翔也?!?可以看出,《楚辭》和《詩經》所說的“逍遙”含有不為世俗所累,不為教條所桎梏的意思。

明代王夫之在其《莊子解》指出:“逍者,響于消也,過而忘也;遙者,引而遠也,不局于心知之靈也?!贝颂幹板小睉獮椤跋麖洝?、“化無”之意,“遙”應為不被思想知識所束縛之意。所以,“逍遙游”的意思大抵是人不受事物束縛,身心上的極大自由。陳鼓應曾經對《逍遙游》解釋道:“一個人當透破功、名、利、祿、權、勢、尊、位的束縛,而使精神活動臻于優游自在,無掛無礙的境地。②”這最貼合莊子所謂“逍遙游”的含義。

(二)小大之辯

《逍遙游》布局宏大,筆法奇特。先是由鯤鵬引出“小大之辯”,又從“小大之辯”引出“無己”、“無功”、“無名”,從而得出結論,只有無用、無為才能達到逍遙的境界。

莊子通過對鯤鵬這一想象中的高大形象與蜩、學鳩等微弱形象進行對比,從而引出“小大之辯”。其“小大之辯”超出了相對個體而言的范疇,從某種程度上說,更對個體自由的程度進行了分辨。吳怡在《中國哲學發展史》里由分析“小”、“大”切入,點明莊子之“大”,不是指體積、金錢、權力的“大”。莊子的“大”,在于他的胸懷和心靈的境界。鯤鵬作為“小大之辯”的“大”,卻不是莊子所謂的逍遙的“大”。能達到莊子內心所謂的“大”的人,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

莊子用蜩和學鳩來比喻塵世中人,為蠅頭小利竊喜不已,視野十分有限,心靈逍遙的范圍自然也很窄。宋榮子能“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列子雖然能“御風而行”,但是“比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這兩位與鵬鳥相似,心靈從桎梏中掙脫,明晰了個人內在的和外在的糾纏,然而并未在行為上完全突破,無法達到完全的逍遙。只有那些“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才可以到達真正逍遙的境界。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是說尊重事物的天性,按照自然的規律發展。對此,徐復觀先生說:“人之所以不能順萬物之性,主要是來自物我之對立;在物我對立中,人情總是以自己作為衡量萬物的標準,因而發生是非好惡之情,給萬物以有形無形的干擾,自己也會同時感到處處受到外物的牽掛、滯礙。有自我的封界,才會形成我與物的對立;自我的封界取消了,則我與物冥,自然取消了以我為主的衡量標準,而覺得我以外之物的活動,都是順其性之自然?!雹?/p>

因此,在自然之中必須遵循事物的天性,打破思維的牢籠,將自身與世界、與萬物相融合,便能“無所待”,心靈方可在寰宇中隨意穿梭,進入一種無拘無束的狀態,也就是所謂的“逍遙”。

(三)“有待”與“無待”

莊子的邏輯是漸進式的,“小大之辯”如此,“有待”、“無待”亦如此。莊子首先指出列子御風而行的“有所待”,然后莊子隨即提出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晉代的郭象則將其概括為“有待”和“無待”。

“有待”就是對于外界事物有所依賴,“無待”就是對于外界事物無所依賴。鵬鳥“培風”而飛,“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列子“御風而行,旬有五日而后反”。兩者的飛、行都局限于外界事物的扶持和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做不到“游于無窮”。從而引出結論:“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p>

有的論者將這三句話分解為三種高低不同的層次,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實際上至人、神人和圣人并不是逐漸遞進的關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關系。至人、神人、圣人就是“無待”之人,無己、無功、無名是“無待”。

“堯讓天下于許由”這一段講的就是“圣人無名”。許由拒絕了堯推讓天下給自己的好意,并且說道:“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由此可見,名與實相對。如果許由平治天下,就有天子之實,許由讓天下不是為了虛名,更不是為了天下大治的實績,并說自己“無所用天下為”,表明圣人并不求虛名,而且也不求實。因為只有無用于天下,不被天下人認識,才能不獲得虛名,做到圣人無名。

既然圣人“無名”,那么“圣人”這個名又是怎么來的呢?《老子》第一章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钡诙逭掠终f“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名之曰大?!庇纱丝梢?,圣人之名,也應該是勉強的命名。圣人無名,不求虛名又不求實的“無用”觀點和“神人無功”內涵相同。

肩吾向連叔轉述了接輿對于神人形象的描述:“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鄙袢嗽谥饔^目的上不求有功,在事實上也不居功,但在實際上還是有功?!秳t陽》中也說道:“道不私,故無名,無名故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彼源蟮篮蜕袢藢θf物的作用是普遍的、真實的,但是卻沒有具體的作用方式。因此說“神人無功”與“圣人無名”并沒有實質上的區別。

無己,顧名思義就是沒有自己。莊子是想通過抹去物我矛盾中我的一方面,使物我矛盾化于無形,從而實現“無待”。也就是無論客觀如何,要在主觀上擺脫對客觀事物的的依賴和客觀事物對于主觀的的束縛。圣人無名、神人無功都在于主體在主觀上擺脫了對客觀的依賴,從而能夠無待??梢?,“無名”、“無功”,其實都統一于“無己”。

《大宗師》中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逼鋵嵕褪恰盁o己”。形體自然不可以丟棄,離形的意思是有形體卻忘掉形體,形體無用,才智更是無用了,因為形體和知識都是有限的,必然會對主體有所限制。只有離形去知,才能同于大通。只有消除客觀對主觀的束縛,做到無己,才能達到無待的逍遙。并從正反兩面證明無己的重要性:宋人以己度人,拘于外形,使章甫“無所用”;堯雖然平治天下,但是不居其功,因去知而喪天下。

所謂“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實際是“逍遙游”的境界。從達成的手段上來說,“無名”指雖然名重,卻不自以為重,“無功”指雖然有功,卻不看重功,“無己”指并不看重自身。這實際上就是老子所說的“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睙o己、無功、無名,歸根到底都是一個“忘”字,即《大宗師》里的“坐忘”與《天地》里的“忘乎物”、“忘己”。如果物我兩忘,那么自然也就無待而逍遙了。

二、逍遙游的美學意義

《逍遙游》作為《莊子》的代表篇目,蘊涵著豐富的美學意義。其美學意義不僅體現在恣意汪洋的文筆上,也體現在莊子的人生態度上,莊子的美學既是一般意義上的美學,也是超越自我的人生美學。

(一)無目的的合目的性

關于美的本質,古今中外的闡釋有很多。黑格爾就說“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④”,車爾尼雪夫斯基卻說“美是生活⑤”,這些都只是非常抽象的審美觀照。而莊子在論述美的時候往往與論“道”相結合,他認為“道”是一切美的本源,“道”所體現出的人的無限自由的境界是最高的美,論“道”就是論美。何謂“道”?《老子》所說的“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正是莊子所謂的無待而逍遙的境界。逍遙即自然無為,這就抓住了美的本質特征:美是合乎規律性與合乎目的性的統一,是人無限自由的實現。⑥而逍遙的“無為而無不為”更是無目的的合目的性。

逍遙無為是審美的方式,游則是審美的過程。莊子想要“游于無窮”,將大自然作為審美對象。莊子的“自然”影響了中國古代山水畫、山水田園詩以及書法追求自出機杼、空靈樸素的特征。莊子要達到“逍遙”境界而“無待”,衍生出的“虛靜”、“心齋”、“坐忘”等思想,影響了后來的“頓悟”等美學思想。

(二)心靈升華的審美超越

莊子的“游”是超越自我,順其自然,毫無目的和方向的游,并不是與世俯仰、隨波逐流的游。莊子的“逍遙”是精神的自由和心靈的升華,對于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潔身自好有著重要的意義。人難免在生活中有所不如意,當人們的內心陷入困境,就會不由自主地渴求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脫。

莊子生活在戰國亂世中,卻以超然的態度看待功名利祿,主張追求內心的自由與寧靜。莊子所追求的無待而逍遙的境界,也成為了千百年來文人們的的精神圣地?!板羞b游”論證了外物對人的心靈自由的束縛,對此陳鼓應說:“莊子借此對俗眾所汲于追求的社會價值提出反省性批評,指出它不僅束縛精神發展,使自己的心靈矮小化,亦容易在這種追逐中,戕害了自己的性命。莊子熱愛生命,不肯把它耗費在立功立名的市場價值上?!雹?/p>

“逍遙游”的“游”是心靈的游,是一種極大的自由精神的審美愉悅,其無為的合目的性與審美是一致的?!板羞b游”使后世文人們在不得意之時,反思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關注生命自身,追尋心靈的安寧,渴望心靈得到升華,對于解放人性乃至文學的自覺都有重要的意義。

(三)獨立自由的人生美學

莊子的“逍遙游”對于后世文人構建人生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莊子在先秦諸子中突出體現了對于人性的極大關注,而且對于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產生了重要的審美觀照。莊子的美學和人生哲學,影響了其后兩千多年間的中國文人,這對于構建中國古代文人的氣質和文學風格,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歷代知識分子人生得意時努力實現修齊治平,失意時莊子的逍遙游就成了文人們的一個重要精神支柱。而且無論失意得意,文人都充滿了對于自由的追求。無論是魏晉的“竹林七賢”、陶淵明,還是盛唐的李白,無論是豁達的蘇軾,或是憂國憂民的陸游,一旦他們的理想與現實產生巨大反差,遇到挫折時,他們就會從道家尤其是莊子的“逍遙游”思想中尋找出路,力圖獲得在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在他們出世的作品中灌注內心寧靜與平和,因此使中國文人既有意氣風發的一面,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

三、“逍遙游”的現代啟示

莊子提出“逍遙游”已經兩千多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知識分子,即便是到了“日日新”的21世紀,其思想仍然閃耀著迷人的光芒。如今中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發展失衡,出現了不少弊端。人們面對社會轉型期出現的種種矛盾和不對等的現象,難免產生各種負面情緒。然而這些所謂的亂象并不能依靠人們的戾氣去消解,這些問題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經的陣痛,需要得到人們的正視。

莊子的“逍遙游”在精神層面為人們提供了寶貴的養料,現代人可以從中獲益良多。當人們開始看淡功名利祿、權錢色欲,也就開始走向了“逍遙游”的境地。然而真正能看破外物束縛與內心執念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對于普通人來說,莊子的“逍遙游”至少能夠減輕人們執著于物欲的戾氣。對于整個國家和社會而言,莊子的“逍遙游”無疑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莊子的“逍遙游”是不依賴外物,不為自己認知和形體所羈絆的無待逍遙。而逍遙就是自然無為,不去可以改變事物的本原,體現出了審美體驗所具有的無目的的合目的性。游心于外物而不受限制,體現了莊子對于生命困境的清醒認識和對現實的心靈超越,其實質也是審美的超越,這充分地體現了莊子美學的人生意義。而其對于現代人的啟示更能直接影響人們接人待物的態度與內心精神的充盈與逍遙,這更凸顯了莊子“逍遙游”的現世價值。

注釋:

①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②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1987.

③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上海三聯書店,2001.

④黑格爾.美學.商務印書館.1979.

⑤車爾尼雪夫斯基.生活與美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⑥張采民.《莊子》研究.中華書局.2011.

⑦陳鼓應.老莊新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參考文獻:

[1]《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莊子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

[2]張采民.《莊子》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肖建元.王夫之與莊子“逍遙”思想研究[J].船山學刊,2011(3).

[4]張春梅.存在與逍遙[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2).

[5]王凱.論莊子“逍遙游”的人生美學[J].武漢大學學報,2006(1).

[6]王永豪.“無己”逍遙、“無功”逍遙和“無名”逍遙[J].社會科學研究,2007(1).

[7]清·郭慶藩輯.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1.

[8]十三經注疏[M].中華書局,1980.

猜你喜歡
逍遙游莊子
莊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魚海棠——中國動畫的逍遙游
宋榮子:《逍遙游》中不應被忽視的人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