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而孤獨生而負罪

2017-07-27 01:04石亞仙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7期
關鍵詞:孤獨罪惡

石亞仙

西南科技大學

摘要:霍桑既是美國清教傳統的繼承者,又是一個強烈的批判者,他對清教主義有著矛盾的內心認知。從霍桑寓言的基本主題“生而孤獨,人性之惡”兩方面來揭開短篇寓言《牧師的黑面紗》中胡珀牧師執拗地戴著與世隔絕的黑面紗的背后的真面目,從而對主題作出全新的再解讀。

關鍵詞:孤獨;罪惡;矛盾的霍桑;清教主義觀

Abstract: Hawthorne is not only an inheritor of American Puritanism but also a strong critic, who has an inner contradiction toward 《牧師的黑面紗》(The Ministers Black Veil)是美國作家霍桑(1804~1864)最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最早發表于《Token》雜志上,之后被收錄在霍桑的第一部短篇故事集《重講一遍的故事》(1837年)?;羯5亩唐≌f按題材可以分為“新英格蘭傳奇”和“心之寓言”兩大類,很大程度上歸因于他在隱居期間,獨自熱衷于探索家鄉歷史,探索自己內心世界的旅程有關?!赌翈煹暮诿婕啞肥恰靶闹⒀浴敝袀涫懿毮康囊黄?,從被收錄于《牧師的黑面紗-霍桑短篇小說選》(3)可知。然而在國內,《牧師的黑面紗》更多的是作為象征主義和哥特式小說文本研究,如譯者武厚愷先生便將這部短篇小說列入《霍桑哥特小說選》從而引起與此相關的眾多探討。本文將側重闡述這篇歷久不衰的短篇小說的主題,對主題的再解讀可以更加接近霍桑真實又復雜的創作意圖,從而揭開小說主人公-胡珀牧師黑面紗下的真實面目。

闡釋一篇作品背后隱含的真正主題,離不開對作者成長經歷的了解?!赌翈煹暮诿婕啞吩髡呒{撒尼爾.霍桑(1804.07.04-1864.5.19),是19世紀前半期美國最著名的小說家,是浪漫主義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小說家,同時也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受爭議的作家。他出生的時候家族日漸衰微,但仍生活在濃重的清教氛圍下。四歲時,父親因病客死他鄉,全靠母親帶著他和兩個姐妹客居在外祖父家得以生存,飽受寄人籬下的自卑感。1825年,霍桑從鮑登學院畢業后,又回到了薩萊姆,開始了長達12年的獨立思考的隱士生活。正是這段長期的獨居,使得這位內心矛盾的清教徒,找到了自己創作的獨特切入點。

一、關于《牧師的黑面紗》故事簡介

愛倫·坡曾就霍桑風格發表過這樣的觀點:“他的風格中最顯著的特點,是平靜。他從不刻意追求效果,一切都處在一種安靜的沉思狀的和緩狀態中?!蓖瑯?,這是從一片安靜又祥和的氣氛中緩緩開啟此篇帶有哥特式色彩的寓言故事。胡珀牧師在安息日的早晨突然戴著黑面紗出現,驚呆了幾乎所有人,當天布道的主題更是“涉及隱秘的罪惡,及那些我們對最親近的人,對自己的良心都想隱藏的秘密,甚至忘記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奔壬衩赜肿尳瘫娔懞暮诿婕喅醮温睹?,迎來的只有奇怪與疑惑。到了下午,胡珀牧師依然戴著看似很符合場景的黑面紗出現了,主持年輕姑娘的葬禮,此處作者采用模糊性手段,描述了一個逝者遺體微微打寒顫的奇跡場面,似乎牧師與死去的少女之間有隱秘故事。當天晚上,伴隨胡珀牧師而來的黑面紗使得米爾福村里最漂亮的一對新人的婚禮,失去本該有的喜氣,取而代之的只有陰沉。很快,由教眾選出的德高望重的代表團與胡珀牧師的未婚妻相繼對胡珀牧師進行拜訪,卻以空手而歸和分手為慘烈代價結束了對話。就這樣,恐怖環繞在他們之中。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黑紗對瀕死的罪人有奇特的可與死神媲美的威風與魔力,引導他們死后通往光明的世界。最終,在牧師“你們個個臉上都有一塊黑面紗”,伴隨冷笑的話語中全篇結束。

胡珀牧師自從戴上黑面紗就堅守自己的誓言,即使面對世人的不理解,選擇在無邊無際的孤獨凄涼中度過一生,也從未摘除貌似一切因此而起的罪魁禍首--“黑面紗”,直到臨終一刻,直到埋進墳墓??墒?,當真僅僅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黑面紗”就此造成了胡珀牧師一生痛苦的悲劇嗎?本文將就此著手,對主題進行再解讀,以便更接近作者的所思所想。

二、人生而孤獨

《牧師的黑面紗》并非全然屬虛構,主人公胡珀牧師可以找到當時現實生活的原型人物--“新英格蘭緬因州約克縣有位約瑟夫.穆迪牧師,約莫八十年前去世。因年輕時失手殺死一位好友,于是從那天直到死,都戴著面紗,不讓人看到他面孔。不過,他的面紗含義與胡珀牧師不同?!保?)本就生性憂郁,但還可與教眾和氣共處,受到尊敬和愛戴,但自從戴上黑面紗后,好像整個人就與整個世界格格不入了,顯得無比地孤單落寞。

可知,教眾對胡珀牧師發生的感情變化是逐漸加深的,從開篇的安息日禮拜式上的“大驚小怪”“怵目驚心”“膽寒”,到少女葬禮上的“不寒而栗”“姑娘遺體打寒戰的奇跡”,到新人婚禮上的“給婚禮帶來的只是兇兆”“新娘臉色死一般蒼白”,到派出代表團尋求胡珀牧師戴黑紗的解釋并摘除反而僅僅空手而歸的“啞口無言”“心煩意亂”“畏畏縮縮”,到貌似唯一例外的未婚妻伊麗莎白的自信拜訪卻仍舊以分手為代價的失敗“直發抖”等,到牧師正常生活被黑紗籠罩,備受煎熬,篇章末尾以胡珀牧師的臨終時刻又掀起一個小高潮,不容商量地拒絕摘除面紗,戴著黑面紗作古“心驚膽戰”,通過對教眾們的直接話語與神態描寫,從側面更間接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胡珀牧師愈發濃郁的孤獨,好像從戴上黑紗那一刻起,就注定斷了七情六欲,孤獨至死,無法逆轉的凄凄慘慘宿命。

這正好印證了霍?!缎闹⒀浴返幕局黝}之一“人生而孤獨”?;羯UJ為每個人出于不同原因都固守著自己的驕傲與自私,從而獨自墜入痛苦的深淵,主張人應當屈尊學會分享感受,從而獲得拯救。(3)但現實丑惡的真實情況是,人類出于利己本性或劣根性,不會分享感受,更何況處于清教主義的籠罩下,反而造成彼此互相猜忌。從一個角度來講,主人公胡珀牧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從另一個角度“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之說來理解胡珀牧師的孤獨。從《新約》記載,贖罪則體現在基督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犧牲了自己一人肉身來代替俗世千萬萬人來贖罪,我們同樣可以將胡珀牧師作為這樣一個具有神和人雙重屬性的存在,他戴起黑面紗不僅僅是為自己贖罪,以期去除來世臉上的面紗與靈魂深處的黑暗陰影,也是以己之身代替俗世人們來贖罪,“我看著你們,瞧瞧!你們個個臉上都有一塊黑面紗!”(2)

三、清教主義覆蓋下的“人生而負罪”

清教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加爾文教派的思想:信仰“人性本惡論”,認為人有兩種罪,其一是人類始祖亞當與夏娃不顧上帝忠告,私自吞食“善惡樹”果實,從而被處罰,永世離開伊甸園的原罪,其二是各人今生所犯的本罪,并且這種罪惡將會世代相傳于子孫后代,還信仰“預設定論”“有限救贖論”“不可拒論”。

霍桑一方面對清教主義持批評態度,反對宗教狂熱給人帶來的卑微感、罪惡感以及所造成的人格分裂和人性異化的毒害;另一方面,在他看來,一切社會問題,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犯罪現象等等的根源都不存在于社會物質生活之中,而存在于人性之惡,并認為要消滅外部世界的一切惡行,想要得到善果,只有從人心做起。并聲稱“內在世界一旦凈化,外在世界激蕩著的許多罪惡都會自行消失”。這一點從胡珀牧師悲慘的一生,刻畫的入骨三分。

戴著黑面紗的胡珀牧師,也何嘗不是一種變態、過度的反思呢!村里的醫生對他的妻子道“‘人有時候是會自己怕自己的”胡珀牧師臨終時說“‘你們為什么單單見了我就怕得發抖?你們彼此也該互相發抖呢‘我看著你們,瞧哇!你們個個臉上都有一塊黑面紗!”(2)出于清教徒的自省意識,胡珀牧師將內在的自省“原罪與本罪”化為了外在具象“黑面紗”,或許本意也是想啟迪教眾們認識到:人人皆有一面黑面紗,如果感覺自己沒有,那就是仍未發覺它的存在,是因為對自己的丑惡靈魂過度虛偽掩飾了罷。遺憾又諷刺的是,只獲得一股一人獨醒、世人皆迷的凄愴感!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清教徒主張現世有罪,并進行贖罪,來世就不會再有生而負罪的開端,可笑的是,無論怎樣掙扎、想要解脫,總有一種無法撼動、根深蒂固的“生而有罪”的壓迫感與無力感,令信仰者似乎一點點被奪去呼吸。從本篇,胡珀牧師初戴黑面紗時和未婚妻對話,與臨終時的場景刻畫形成鮮明對比?!斑@不過是現世的面紗--不是永恒的呀!奧!你不知道我有多孤獨,有多麼害怕,一個人待在這塊黑紗后面。別把我永遠拋在這痛苦的黑暗后頭!”臨終時刻“它依然蒙在他臉上,使這陰凄凄的屋子更凄涼,并擋住了他來世的陽光?!保?)胡珀牧師的今世過的如此悲慘,活生生的一個清教殉道者,被世人遠離,今生失敗,來世的陽光也照射不到,都無法期盼來世的美好生活了,他執拗地戴著黑面紗,永無止境尋找內心世界罪惡,卻最終一無所有。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圍繞《牧師的黑面紗》的主題解讀來展開探討,站在當時霍桑所處的時代背景,以永不言棄的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為切入口,表達了最初逃離到美國的清教徒們對美好生活,對建立理想中的“伊甸園”的迫切希望,就此在強大的清教主義引導下,期待一步步奔向全新的未來。然而,急切希望改變現狀的人們卻陷入了迷茫中,不知何去何從,就像《牧師的黑面紗》中的胡珀牧師,放任自己在滿含孤獨與負罪的潛意識下,深深陷入自我世界中無法自拔,活在當世中,卻與時人隔絕,不懂與別人分享,尋得幫助,反而永無止境地對內心罪惡探索下去,直到死亡,“黑面紗”不僅讓他丟了今世,也擋住了來世向他投射的陽光?;羯=柽@部短篇經典寓言表達出對清教主義的強烈批判,同時也希望人們能夠找到并正確認知屬于自身的罪惡,以期做正確的抉擇獲得救贖,從“生而孤獨、生而負罪”下解放出來。

參考文獻:

[1][美]納撒尼爾·霍桑.紅字[M].胡允桓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5-6.

[2][美]蘭德爾·斯圖爾特.霍桑傳[M].趙慶慶譯.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9:273.

[3]http://www.lxbook.org/xuba/002.htm(《霍桑短篇小說選》編、譯者序)

[4]陽根華.霍桑的倫理道德立場觀[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601一602.

[5]童亮.“夜色朦朧”———評霍桑的短篇小說《牧師的黑面紗》[J].湖南大學學報,2001(3);59-61.

[6]葉立新.從《牧師的黑面紗》看霍桑的清教觀[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1996(3):115-117.

猜你喜歡
孤獨罪惡
罪惡
我的世界誰來懂
圈套里的個性化講述
罪惡贖金
《罪惡贖金》
罪惡的官商“二人轉”
開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