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起解決問題的“手術刀”

2017-07-29 00:54何蘭田
湖北教育·綜合資訊 2017年7期
關鍵詞:手術刀學校過程

何蘭田

這里是激蕩教育思想的大擂臺,也是呈現教育人生的小舞臺;這里是孵化卓越校長的練兵場,也是錘煉未來教育家的煉鋼爐。我們是湖北教育人,我們致力于傳播荊楚教育好聲音。

問題就是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告訴我們,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解決矛盾的過程,也是推動發展的過程。

如何解決問題,許多人可能認為在于苦思冥想;如何推動工作,有的人認為要策劃推動。

實際上,每個單位、每個崗位面臨的問題是不一樣的。要想解決問題,推動發展,首先是要發現問題。問題在哪里,問題是什么?發現問題并沒有那么簡單,如果能力素質跟不上,便發現不了問題。如何發現問題?要清楚問題來自于現實與目標的差距。因此,要從工作目標或結果倒逼出問題是什么,通過分析數據,找到有效信息,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找到問題。問題發現了,怎么看待這個問題更加重要,因為它體現了你的判斷力。這個問題是真問題嗎?為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要達到什么目的?我們的計劃或方法能達到目的嗎?找到了問題在哪里,問題是什么之后,再研究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怎么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流程。

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歐洲統帥艾森豪威爾統領著數百萬大軍,關系到世界的安定,有人問其忙得過來否?他說:“我不忙,我只是領導海陸空三個總司令而已?!卑劳栔v的是舉重若輕。能夠分層負責,所以舉重若輕。舉輕若重是一種管理藝術。

什么是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舉重若輕就是在戰略上渺視敵人。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工作起來畏手畏腳。這既是責任擔當問題,也是能力水平問題,還是工作方法問題,是不善于舉重若輕的表現。舉輕若重就是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高度重視,做好方案,重視細節?,F實工作中,有的人總是把并不難辦的事情搞砸,就是因為好高騖遠、輕視敵人、準備不足。

2014年黃岡市教育局組織部分學校向北京十一學校學習,不少人認為,十一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確實很好,但我們的條件差,推動起來困難重重。我們認為十一學校的選課走班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能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于是我們毅然地決定實施選課走班。如今這項改革開展得風生水起。這就是舉重若輕,戰略上渺視困難的體現。

與舉重若輕不同,舉輕若重要求我們重視小事,把小事當大事做好。推進學校改革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譬如體制機制創新、教職工思想的凝聚、學生內動力的激發、教育教學改革等。每一件事,我們都反復掂量,為什么要做,要達到什么目的,這樣做能達到預期效果嗎?想清楚之后,再精心制定方案,落實到具體人,重視每一個環節和細節。因為任何大事都是由若干小事構成的,一件件小事做好了,大事也就成功了。

學會了舉重若輕,就會覺得大事不大,變壓力為動力,以良好的心態做好大事;學會了舉輕若重,就會感到小事不小,老老實實做好小事就會成事。大事小事都能做好,還有什么做不到呢?

布置工作要“零售”,不要“批發”

領導干部干工作,如果沒有戰略,沒有規劃,干工作就沒有章法,就會想到什么做什么,上級布置什么做什么,甚至頭腦發熱做無效的工作。因為沒有戰略和規劃,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要么很長時間無事做,要么一個時期要做大量工作。這種狀況讓教師很焦慮,結果一事無成。

學校工作的中心永遠是教育教學。教師每天都有一個不變的任務,那就是備教批輔改和學生的吃喝拉撒睡。但是一個進取的學校,還有許多改革的任務要做,還有上級布置的任務要做,還有一些突發性和突擊性的工作要處理。如果學校發展愿景不明朗,校長做工作心中沒數,工作就會急一陣、緩一陣。

如何做到輕重緩急,有條不紊呢?筆者認為布置工作要“零售”,不要“批發”。所謂批發,就是一次性大量出貨,而一件一件賣出去就是零售。校長在同一時間(時段)同時布置好幾件工作就像批發,教師就會很焦慮、很煩心,也就不可能做好,甚至本末倒置,沖擊常規教學工作。但是如果一件事完成了,接著再安排部署下一件就像零售,蘿卜一口一口地吃,老師們心情就舒坦,工作效率就高。

要做到這點,就要謀劃、策劃與行動梯次推進。經常謀劃中長期工作,以成熟的思路進入策劃狀態,策劃好了就擇機進入行動狀態。謀劃重全局和系統化;策劃重在具體,同一時間段可同時策劃幾項工作;但是在同一時間段只能推出一個工作舉措(行動),等這項工作舉措落地之后,再推出下一個工作,從而使正面戰場上總是只有一個敵人,讓老師們從容應對。

2014年12月,我調到黃岡中學工作,進入一個新單位,有大量工作要做。教師工作作風問題、思想境界問題、體制機制問題、教學改革問題、紀律秩序問題、學風和內動力問題,還有大量事務性工作要完成。要做的事情很多。怎么辦?如果全面開花,可能場面很壯觀,但實際上不可能落實,其結果要么是不了了之,要么是將學校秩序變得更差。于是,我選擇了系統規劃、分別策劃、擇機(時)行動,任何時候只推出一項工作。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學校各個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改革推進很快,但老師們并沒有感到焦慮,而是感到非常充實,很有成就感。

過程圍繞結果轉

俗話說,條條道路通羅馬??墒怯泻芏嗳藳]成功,問題可能出現在你沒有找到恰當的路徑。

正確的過程才能產生正確的結果。實現不了結果的過程是無效的過程。很多人說“我努力了,就是沒有辦好事情”。殊不知,結果不理想,大多是過程有問題。過程是錯誤的,結果怎么會好?方向錯了,努力越大,錯誤越遠;方法錯了,善良的愿望總是出現相反的結果。因此,干工作既要找準方向,又要有科學的方法。比如,我們在家庭中教育自己孩子時常犯這樣的錯誤:當他表現不好時,家長看見了就埋怨、批評。實際上,我們批評孩子是為了達到促其改變的目的,但是我們很少想過,孩子愿聽嗎?孩子聽進去了嗎?能達到預期嗎?我們已實施了教育的過程,但是沒有達到教育的結果。原因就是方法錯了。我們其實只是發泄了對子女的不滿。正確的方法是,看到孩子犯錯或表現不好,家長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總有那么一個時機,親子關系愉悅,若在此時巧妙地將孩子的問題提出來,在他愿意接受、聽得進父母的意見時實施適可而止的教育,也許能達到預期,甚至是超預期的結果。

沒有過程就沒有結果。做任何事情,我們一般都注重結果。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往往得不到滿意的結果,原因就是:不重視過程!沒有一個好的過程就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我們要達到自己的目標,就要注重平時的努力。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最后是得豆還是得瓜,其實在“種豆”和“種瓜”這個過程中就決定了。我們強調過程就是要注意平時的積累。沒有十年功,哪來鐵杵成針呢?重視過程我們就會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重視過程我們就會認認真真、一絲不茍,重視過程我們就會以學校長遠利益為本、遠離短視和浮躁。

學會“彈鋼琴”的工作方法

毛澤東同志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彼脧椾撉俦扔魈幚砗萌婀ぷ髋c重點工作的關系,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既不能顧此失彼,學會全面地推動工作,同時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迷失了工作重點。這種工作方法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彈鋼琴”。

學會“彈鋼琴”,關鍵是要堅持重點論和兩點論的統一。重點論是指在認識復雜事物或者某一矛盾時,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重點。所謂重點,就是諸多矛盾中起著領導和決定的作用,規定和影響其它矛盾的存在和發展的主要矛盾。在具體工作中,其表現往往是舉足輕重,影響全局,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制高點;或是潛力巨大、成長性好,需要投注心血精心培育的爆發點;也可能是沉積多年,各種矛盾纏繞,一旦突破便血脈暢通的痂結點。工作中抓住了重點,就能舉重若輕,帶動全局,事半功倍。兩點論是指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既要突出重點,又要通盤考慮,統籌全局,協調各方,“彈好鋼琴”。

作為管理者,要善于集中時間和精力,抓重點、抓中心、抓關鍵,找準突破口,牽住“牛鼻子”。需要注意的是,抓重點并不是只抓一點,不及其余。抓住了重點,還要能駕馭全局,兼顧全面。要做“彈鋼琴”的高手,既能高奏主旋律,又能彈好協奏曲,唱準和諧音。其他方面工作做好了,主旋律才能更加豐滿充實。

譬如,在學校工作中,主要有三項工作任務:一是教育教學,二是后勤服務,三是行政管理。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學。緊緊抓住教育教學,我們就牽住了“牛鼻子”,抓住了主要矛盾。但是,上級部門和有關單位也經常布置各種工作,而且有的時間倉促,有些校長工作目標不明確,定力也不夠,上級布置什么就干什么,上級不布置就無所事事。久而久之,教育教學這個中心都丟了,這就是本末倒置。同時也要注意,學校工作如果只抓教育教學,忽視后勤服務、安全保衛、行政管理,導致的結果是管理混亂,教師們生活質量差,安全形勢不佳,這樣會讓原本屬于次要矛盾的問題上升為主要矛盾,進而沖擊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在學校管理中,既要緊緊抓住教育教學這個重點,又要對其他工作“彈好鋼琴”,做到統籌兼顧。唯有如此,才能既抓好全面,又突出重點。

唯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結果

在英國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邊矗立著一座古老的墓碑,上面刻著一段非常著名的話:“我在年輕的時候有一個偉大的愿望,想改變世界;但是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我發現我不能,所以我想改變整個國家;但是等到我年齡再大的時候,我發現我沒有這個能力改變國家,那我就想我的愿望就是改變我的家庭;等到我年老的時候,我發現我沒有能力改變我的家庭,我就想我要改變我自己;等到我行將入土的時候,我才發現我依然沒有改變我自己。這時候我就想,如果我一開始的愿望就是改變自己,那么我就有可能會改變我的家庭,進而有可能改變我的國家,甚至有可能改變整個世界?!?/p>

我們干工作,尤其是創新工作,條件總是不那么完備,又或是困難比較多。有的人看到困難就止步,有的人迎難而上。外因差不多,但內因不一樣,結果相差甚遠,這就是學校與學校之間有差距的主要原因。

干工作時,我們總希望有一個好的客觀條件。有的人工作沒有干好,總是認為外部環境不如人,別人干得好,都是客觀條件好。其實,我們所處的環境大體差不多,如果過于強調客觀,就什么都干不成。內因決定外因,唯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結果。

有人認為,只要高考制度沒改變,我們就無法作為;只有社會改變,教育才能改變。把推進學校轉型的阻礙推向升學考試、推向社會,是辦學思想出現偏差的表現,是推卸責任的托辭。因為,只要中國的高等教育還沒有達到讓每個高中畢業生自由擇校的發達程度,只要教育的選拔功能仍然存在,我們的教師、學生就永遠要面對升學考試。升學考試與學生的素質真的就是絕對對立的嗎?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只要是重要學科大家又不重視,就用考試來引導,比如體育中考。其實,真正的教育變革,都是基于一種理想、一種社會責任感。理想信念和責任擔當才是推進校長實現教育理想的不竭動力。

黃岡中學也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但是我們并沒有因為壓力而拒絕變革。我們通過改變自己進而改革學校的課程生態,推出語文、藝術、技術、體育等四大類41門選修課來發展和發現學生的興趣。在音樂類課程中,學生可以選擇管弦樂、銅管樂、民樂和合唱,展示藝術才華;可以選擇話劇、黃梅戲、舞蹈來鍛煉溝通、合作、表達和表演能力,提升情商;在美術類課程中,學生能選擇書法、動漫、陶藝或國畫來陶冶情操,發展個人的特長;在技術類課程中,可以選擇汽車、烹飪、微電影、通訊、3D打印和機器人等,發現和發展自己的興趣。在體育類課程中,學生可以選擇各種球類、田徑和健美操來強身健體,選擇終身愛好的體育運動。這些課程改革發展了學生的興趣,發現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更喜歡學校,學生因為喜歡學校而更喜歡學習。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成績,兩者并不矛盾。

教育固然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來保障發展,但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來驅動發展。對于有志于辦好教育的人來說,從來不會把問題歸咎于外部環境,而總將思考的焦點指向自身的精神構成。

只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結果。

(作者系黃岡中學校長)

(責任編輯 鄢志勇)

猜你喜歡
手術刀學校過程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探析一次性等離子手術刀控制系統的實現
學校推介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介紹一種具有保護滑套的伸縮式手術刀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未必霸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