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教育的必要性及實行方法

2017-07-31 10:18李錦薇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5期
關鍵詞:經典學校教育

李錦薇

摘 要:近代中國經歷了由于自然科學落后而挨打的歷史,所以學校教育把與自然科學相關的數理化作為重點,為經濟發展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這樣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但當下,我們的經濟蒸蒸日上,但文化發展相對滯后。在校生學習缺乏動力,精神世界貧瘠。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學校教育應該回歸傳統教育的精髓。的確,學習的內層次由高到低分為道、德、法、術四個檔位,現在從小學的基礎教育到大學的專業教育,關注的基本屬于“術”層面的東西,至于最高層次的“道”和“德”在現代教育中被弱化,而“傳道受業解惑”的教育功能已經有名無實。即便是中小學的語文科目也是以工具性為主。

關鍵詞:經典;基礎類;結構類;裝修類;系統讀經;累計式方法;學校教育

經典教育屬于“根”的教育,有利于更好地開展“道”、“ 德”教育和人格教育。"五經、"四書"等經典,里面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行為處事的道德標準。如孔子的"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神,"厚德載物"、"知義明恥"、"和為貴"的思想,是全人類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仍是當今社會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碼道德要求,是健康人的基本素質。"修身"、"立德"等道德文化關于為人處世的論述,指引立身行事,潛移默化成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處事習慣,"化"于日常學習、生活、工作,可以提高內在修養。不僅如此,經典教育還可促進智力教育。

中小學生誦讀蒙學讀物和幾本經典,對開發智力很有好處。十三歲以前多多誦讀,不僅充分運用了自身記憶能力很強的資源記憶大量經文,而且能起到全腦開發的作用。十年讀經,十年解經,十年用經。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起到開智慧的作用。

有一份資料,說的是“國學經典誦讀十大益處”:

(1)人格優化,身心健康——經常誦讀經典的孩子,會養成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有教養的良好習慣。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內涵會在更高的起點上邁步。

(2)專注力提高——經常進行誦讀經典的訓練,會逐漸形成精神集中專一、頭腦里少雜念、內心寧靜安詳的良好讀書習慣,從而使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

(3)記憶力大大提升——經常背誦經典,孩子的記憶力將獲得明顯提高。

(4)語文能力增強——背熟《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論語》、《大學》、《老子》、《中庸》、《孟子》、《管子四篇》、《中華經典精粹選讀》等經典后,孩子的識字量將達到5000字(這是中文系教授的識字量)左右。此后,孩子作文、發言時就會出口成章、引經據典,很有深度。

(5)閱讀興趣和能力大為提高——讀懂經典,孩子會形成博覽群書的習慣。許多誦讀經典的孩子,在6歲-10歲時,能主動找書讀。一個7歲前誦讀10部左右經典的孩子,可創造1年閱讀500冊到1000冊書的奇跡,從而視野開闊,智慧流溢,比不誦讀經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許多倍。

(6)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有很大幫助——通過誦讀經典,孩子的形象思維(右腦)獲得全面的鍛煉,從而為學習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等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經典的內容早一點存儲到頭里邊,孩子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就會潛移默化地進行消化,從而使理解力也獲得提升。

(7)才藝、體育、勞動等技能的學習變得很輕松——“心靈手巧”是誦讀經典的另一種效益。

(8)取得文化治療的效果——當代社會,流行讀物泛濫,信息過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非常容易滋生浮躁心、傲慢心,某些人甚至會產生無法擺脫困惑和焦慮,經過經典的熏修,可讓孩子從小樹立 “立功、立言、立德”等人生志向,懂得如何更好的實現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9)提升自信,有利于身體健康——許多經典是家長們也沒有接觸過的,因此,父母(包括爺爺奶奶)等家庭系統會更加賞識孩子,從而增添孩子的自信。

(10)對“文言文”有了天然的親近感——有的家長認為經典以“文言文”為主,擔心孩子不理解,其實,在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關鍵的關鍵是把這些經典先背誦下來,并不一定讓孩子去理解,以后,經過復習及日常的應用,則“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基于此,讀經運動在民間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各式各樣的讀經班如雨后春筍,但其中卻存在諸多的問題。如:在同一個讀經班孩子年齡相差較大,而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心智水平不同,年齡特點各異,放在同一個教室學習相同的內容顯然不科學;且所讀內容缺乏統一標準,隨意性很強,很多人認為經典教育只是《弟子規》,《三字經》、《論語》,這些與真正的經典教育差距很遠。

與這樣的情形不同的是系統讀經。系統讀經是就是指讀經要系統全面,不可偏廢;國學經典從功能上進行分類包括基礎類經典,結構類經典,裝修類經典?!度纸洝?、《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些都屬于基礎類。所謂基礎類,就是用來教你怎么做人的經典。有了地基, 還要學習結構類的經典。即要學習整個世界運行的規律,以及做人做事的規律。講解世界天地之道變化規律的結構類經典首先有《易經》,其次還有《孝經》、《詩經》、《道德經》、《黃帝內經》、《金剛經》等由圣人所整理所撰寫的經。第三類是裝修類的,如《唐詩》、《宋詞》。此類經典重視審美和抒情,已經為大眾教材所采納。

人才的培養跟蓋房子一樣,第一步,打地基。打地基的同時,要設計好準備蓋多少層的樓。這就有一個結構的問題,即人格的培養。打好地基,做好結構, 還要裝修。因此要學裝修習類經典,更要學習基礎類經典、結構類經典。對一個孩子的培養,如果不知道什么是人的地基、結構,就會培養出大量的沒有地基、沒有結構,只重視裝修的人。

目前系統讀經多是以家庭為單位,由于不是學校必學課程及家長認識水平、指導能力、家庭經濟基礎都有限,大多數孩子無法接觸到國學經典而錯失了人格構建,道德培養的最佳時期,甚至以后終身也無緣經典。而學校作為教育的主導,有條件運用累積式方法實行系統讀經。累積式誦讀法即為每天累積式讀經。每天至少讀一遍,最多七遍;每樣經文約讀十分鐘,但不超過十分鐘;一天可以選擇讀三到七樣經典;如同時讀《論語》、《易經》、《老子》《千字文》、《弟子規》、《朱子治家格言》《唐詩選讀》;且連續7天重復相同的內容。如從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復讀《論語》、《易經》、《老子》《千字文》、《弟子規》、《朱子治家格言》《唐詩選讀》里相同的內容。不管孩子熟記不熟記,背誦不背誦,讀完7天就進入下周學習。如此,孩子兩年左右就可以熟記甚至背誦《論語》,《大學》,《易經》,《中庸》,《道德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對韻》等將近十多部經典。

“累積式”教育法的特點是什么?

應用中醫理論:強調標本兼治,明確提出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中醫里的“療程”概念。

采用跟讀法,教學內容定量,教學時間周期性:累按周組織教學進度,因此課程管理簡易方便,易于堅持。離散教學的原則:累積法的教學不占用大段的時間,不影響孩子其他正常的生活、學習習慣,對希望開展經典教育,但又不希望正常的教學計劃受到影響的學校、幼兒園,能夠方便的滲透進來,開展有效的經典教育。無為而為的原則:累積法要求每天抽很少的時間讀誦經典,但是并不要求背誦,只是要求每天堅持。這種教學形式讓孩子、家長和老師都非常輕松,沒有什么負擔,教學效果通過累積自然達到。

基于這些特點,經典教育更適合在學校教學中進行。

猜你喜歡
經典學校教育
黑白色視覺特點及其在服裝設計中應用探析
談如何接近經典——以《論語》為中心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