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分析

2017-07-31 12:30張春宇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5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活動

張春宇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展,要求培養具有探究創新型、應用操作型的人才,而小學科學課程正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性知識基礎,提高學生的動作操作能力為目標的課程內容,成為當前素質教育活動改革創新的主要對象之一?;诖巳绾翁岣咝W科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成為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站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現狀,提出實踐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的具體應用以及重要意義。

關鍵詞:實踐教學法;小學科學;教學活動

小學科學教學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能夠養成科學探究思維。通過對自然、社會、制作等課程內容的傳授,保證學生能夠形成系統化的思維能力,為中等教學活動奠定基礎知識和培養思維能力。但是我國應試教育的發展歷程導致小學科學課程喪失其應有的教學意義,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未能通過小學科學課程掌握到科學思維能力,要求能夠創新優化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現狀

1.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性喪失

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要求教學活動中能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展開教學活動。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中培養自我探究能力,同時養成學科思維。為繼續接收教育奠定基礎。但是事實上,當前的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由于學科所涉及的內容較廣,課時設計時間較短,導致學生在一星期一課時至兩課時的課程學習中,難以尋求到良好的銜接。而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照本宣科,無法真正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中主體性缺失,無法很好地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

2.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不明確

素質教育標準下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獲得淺顯的科學基礎知識,并且能夠培養學科興趣以及學科思維能力。但事實上,當前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科興趣的培養,大多數小學生都忽視自己曾經學過科學課,對于科學課的課堂內容印象不深刻。在更進一步的生物、地理等相關學科的學習時,基礎知識不牢固,難以很快地進入到相關學科的再學習中。

由上文可知,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忽視教學目標,因而在整體發展中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這同小學科學課程的設計目的大相近庭。從1903年開設科學課程以來,旨在提高我國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從而引發其創造力。但是現實顯示,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達到計劃中的教學目標,難以培養具有較大科學探究能力、應用創新能力的人才。

二、實踐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實踐教學法能夠有效鞏固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活動的認識,培養創新意識、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采用實踐教學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通過實際演示的方式導入小學科學教學活動

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不僅僅有物理、化學等自然的科學知識,還有歷史、人文等偏文科性的知識內容。對于人文理論較強的知識內容,老師可以通過實踐演示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框架的構建中,如科學課程“植物的一生”中,教師將不同的植物帶到課堂上,詢問學生是否知道這些植物是如何生長的。教師自己做好課前準備,通過錄制自己種植物的歷程的相關視頻,有效地導入到課程內容中。同時也指導學生在課后種植某一種植物,并參照教師的方式將成果在期末的時候在班級演示。通過實踐演示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對動手創造有一定的興趣,從而參與到科學活動中。

2.通過野外實踐方式提高學生對科學教學的興趣

小學科學教學活動并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還要求能夠帶領學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自然植物,觀察自然現象,對自然科學產生好奇心。由于小學科學課程在設計中所涉及到到知識原理較為簡單,如生物所需的環境一課中,僅僅提到的幾個主要的環境因素,如水、空氣、溫度等等。但是一些具體的東西或是細節無法一一闡述,但是通過野外實踐同理論課相結合的方式,能夠使學生驗證課堂上所提到的理論同時提出自己觀察思考出來的答案。某小學科學教師在講授“生物對環境的需求”一課時,首先通過理論課,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所需要的環境是怎樣的,同時引導出學生對于生物生存環境的整體認知,最后帶領學生進入到野外,觀察不同的生物在不同的環境下的生存情況,由此保證學生能夠初步掌握生物同環境之間的有機聯系,同時也能夠保持疑問,進行自我探究。

3.通過課堂實踐演練的方式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傳統小學科學教學活動采用的以教師講課為主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對一些自然科學現象的認識僅限于表面。如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對于植物的脈絡的學習中,學生往往只會畫框架圖,但是對于植物不同細胞所起到的功能作用卻半知半解。通過實踐演練的方式,能夠讓學生自己發現不同事物的功能作用。如通過制作植物書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掌握到植物葉片的不同結構特點;另一方面也可以掌握到一些化學溶液的作用和注意事項。通過衍生思考,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相似原理的困難時,能夠更快的進行轉化,使得小學科學教學活動實現其生活化教學的目的,還能夠使學生提高動手能力、思維創新能力。如有的學生將書簽加入一些色素,制作成各種顏色。由此觀之,實踐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也能夠為其他學科的創新提供參考和借鑒。

三、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生科學思維不強、課堂教學以理論為主體、以教師為主體的現象,可以通過改革創新教學方式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實踐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拋棄傳統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體性。最終奠定小學生的科學思維,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建軍.淺談農村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意義[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5第一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5:1.

[2]潘羽.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14:33-34.

[3]朱寶康.基于體驗學習理論的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研究[D].揚州大學,2016.

[4]程建斌.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教育探究活動分析[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教學活動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談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教學活動
以“問”發展小學生科學學習能力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如何在教學活動中貫徹教學的教育性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