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多文本閱讀之古詩教學策略淺談

2017-08-02 16:11徐艷麗孫鵬
課程教育研究 2017年26期
關鍵詞:多文本閱讀議題意境

徐艷麗+孫鵬

【摘要】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想讓學生在40分鐘內,全面地閱讀好一組古詩,課前選文時既要關注議題點,又要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課堂教學既要讓學生在意境中閱讀,又要注意閱讀方法指導;這樣,學生既入意境,又得內涵,還習得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古詩閱讀能力。

【關鍵詞】多文本閱讀 議題 興趣 意境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088-01

多年的教學中,我們知道,讀背古詩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但了解詩意是學生較為抗拒的。一首古詩學生入情入境地閱讀,就較為困難,一組古詩更是難上加難了。怎樣在40分鐘內,既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閱讀好一組古詩,又能習得一定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興趣呢?

一、關注文本,關注興趣。

(一)文本的關聯度

多文本閱讀實驗時,我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約客》《山亭夏日》《夏意》這幾首詩來進行群詩閱讀,議題是“詩情畫意話夏詩”,通過這一組古詩的閱讀,讓學生了解一些關于夏天的時令特點,了解寫景類古詩“借景抒情”的寫法。首先,這四首詩都是寫夏景的,都能夠凸顯寫景詩的共性——借景抒情。通過組合教學,學生了解了寫景類古詩“借景抒情”這種表現手法,還走進了夏詩,進而走進了一位位詩人——楊萬里、趙師秀、高駢、蘇舜欽等,了解一位位詩人不同的性格特征——重情義、孤寂、愜意瀟灑等,懂得了“以詩讀人”的方法。

(二)閱讀興趣

議題的選擇既要關注文本之間的關聯度,還要審視學生是否感興趣。如上文提到的四首詩,都是寫夏的古詩,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最初選文時,我選的古詩還有《夏日山中》《客中初夏》《夏夜追涼》《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選哪幾首詩呢?后來,讓學生選擇這幾首詩詞,他們選了《夏日山中》《山亭夏日》《約客》《夏意》《夏夜追涼》《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六首古詩,太多。最后又刪掉了《夏日山中》和《夏夜追涼》。因為這兩首詩和議題不太相符,剩余的四首《山亭夏日》《約客》《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夏意》都是從寫關于“夏”的時令景物出發,進而表達一定情感的。選議題,首先要符合課標要求,其次,選擇的過程要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意境”“方法”兼得

多文本閱讀主要是為了彌補單篇閱讀的不足,通過多文共現,凸顯文本所表現的某個主題。教學時,要重點關注閱讀量和閱讀方法,不提倡深閱讀。也就是說,古詩多文本閱讀,一方面要突出古詩的文體特征——感受意境,另一方面也要達成多文本閱讀的根本目的——習得方法。

(一)感受意境

1.想象不可缺。古詩學習,必須展開想象感受體會。讀詩后,頭腦中要有一定的畫面,方能沉入其意境,尋得其意味。如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我先出示“荷葉無窮碧,荷花別樣紅”的畫面,讓學生看畫面去想象腦海中的文字,再重點抓住“無窮碧”“別樣紅”這兩個詞展開合理的想象。先看畫面,再想象古詩,學生可以直觀地在意境中想到古詩句,很容易理解詩句的意思。那么美的畫面,作者是為了突出美景來留故人,曲折表達對友人的眷戀,“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繼而掌握。再學習另幾首古詩時,借機引導學生找關鍵詞想象畫面,然后聯想:作者寫出具有時令特點的景,是為了突出什么情感呢?順理成章,有景就會想到情,長此以往,古詩就在畫面中,在意境中,讓學生找到了“情”,找到了學習古詩的密碼。

2.朗讀不可缺。古詩多文本閱讀,朗讀仍然是課堂教學的重點。竇校長曾說過:“從閱讀實踐看,感悟理解與誦讀吟詠是共生的?!崩首x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想象畫面,沉入意境。如學習《約客》這首詩,我首先出示“雨聲蛙聲和作者獨自一人下棋”的畫面,在畫面意境中感知后,再讓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學生就會在腦海中再現“家家雨,處處蛙,閑敲棋子落燈花”的夏夜場景,感受濃夏時令特點,體會詩中濃夏背后的“情”感。在后面幾首古詩的學習中同樣進行:想象畫面,看畫面進行朗讀訓練,很快凸顯了古詩的意境。朗讀,為古詩的學習增色不少,也是古詩多文本閱讀課的“點睛之作”。

(二)提煉梳理

1.提煉。學會聯系比較、習得學習方法,是古詩多文本閱讀的重點。學生要在閱讀中發現文本的某個共同的主題、某個類似的表現手法,也可以是同一內容的不同表達形式等等。張貴斌老師曾說:“決定由‘一篇到‘多篇閱讀質量的高低,關鍵在閱讀第一篇之后是否將其‘知識化,即師生共同總結、提煉為達成目標而運用的閱讀策略或方法,此策略或方法是教學生“學習閱讀的方法,學習有方法的閱讀”。

以《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為例。學生想象畫面、朗讀,感受詩中的濃夏之美后,引領學生思索:“詩人寫的是濃夏的西湖美景,和題目“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有什么聯系呢?”圍繞這一問題展開想象。學生很快發現作者的寫作意圖——“借景抒情”。正是有了美景的襯托,才更顯這濃夏景色中的“濃情厚意”。這個回味想象的過程,就是一個提煉的過程。它能引領學生對詩人的寫法展開思考,發現更多文本的內涵,為習得學習方法搭好階梯,也為后面幾首古詩的遷移學習打下基礎。

2.梳理。有了多文本閱讀教學,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形成梳理的概念,養成梳理的習慣。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學,在提煉出“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之后,剩余三首詩學習也完成后,在教師啟發下,學生很快就發現這幾首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從一首詩到一組詩,從一組詩再聯系到詩人,學生讀到了詩后面隱藏著的那個詩人的情懷、性格特征等。有了這樣的梳理,學生腦中的知識是版塊式的。這些都是單篇閱讀教學所達不到的。

綜上所述:古詩多文本閱讀選文本時既重“文”又重“生”,課堂教學時既得“意”又得“法”,就能讓古詩多文本閱讀意境悠遠而情深意長!

猜你喜歡
多文本閱讀議題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科學議題歡迎君子之爭
試析多文本閱讀教學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策略
讓多文本閱讀成為學生寫作的源泉
舞蹈意境的認知與養成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關注制藥企業環保議題
例談群文閱讀教學的議題把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