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設計

2017-08-04 19:12趙歡歡
東方教育 2017年10期

趙歡歡

摘要:本節教學設計采用激趣法,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入課堂。本章內容整體來說是高一學生進入高中以來學習的較為難的知識點,如何突破學生“化學難”的心理防線,如何讓學生以類比、對比和歸納的化學思維學習化學。

關鍵詞:金屬的還原性;金屬活動性順序

一、教材分析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高中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學習的第一部分,它在編寫上體現了分類研究的思想:將金屬這個整體作為研究對象,抓住一些典型物質發生反應的實驗事實,進行比較、歸納、總結,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最后形成規律。這些知識的學習,既可以為前面所學的實驗和理論知識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又可以為在《必修2》中學習元素周期律、化學反應與能量等抽象的理論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金屬的化學性質在高一必修中的要求層次是讓學生學會研究金屬的反應規律——還原性,理解這條規律的歸納得來和外延拓展;同時,讓學生感受、體驗、理解實驗條件的控制以及探究實驗的操作過程,初步認識化學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已學過一些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知識,了解了金屬活動性順序,在高中第二章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的初步知識,這些為本章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高一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喜歡做實驗,但觀察實驗、分析實驗、從實驗中獲取相關知識的能力尚需進一步培養。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鈉、鋁等金屬與氧氣的反應,理解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規律。

(2)了解氧化鋁表面氧化膜的保護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鈉、鋁與氧氣的實驗,能準確地用語言描述,透過現象看本質,嘗試對現象進行分析、歸納,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增強學生的思考、實驗、觀察、比較、歸納等方法,讓學生逐步掌握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線索、思路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感受并贊賞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鈉、鋁與氧氣的反應。

難點:鋁氧化膜的保護作用。

五、教學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