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歌劇唐喬瓦尼中采莉娜的詠嘆調

2017-08-04 11:03孫貝芬
東方教育 2017年10期
關鍵詞:詠嘆調莫扎特歌劇

孫貝芬

摘要:歌劇《唐·喬瓦尼》是奧地利作曲家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最成功的名作之一。其成功與莫扎特巧妙地用音樂的靈感塑造了不同的女性的鮮明形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文所討論的采莉娜即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文中簡單介紹了莫扎特的生平、歌劇 《唐·喬瓦尼》的內容梗概,結合演唱學習體會分析了歌劇中采莉娜的詠嘆調《你就會看到》并提出演唱學習者該從對作曲家和作品背景的了解、對歌曲本身結構與表情等因素的分析來全面把握作品。

關鍵詞:莫扎特;歌??;詠嘆調;《唐·喬瓦尼》;《你就會看到》

《你就會看到》是莫扎特所創作的喜歌劇《唐·喬瓦尼》中采莉娜在第二幕第一場中所演唱的一首詠嘆調,它充分的展現出莫扎特在歌劇的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非凡能力。

莫扎特在他一生的歌劇創作中塑造了大量成功的女高音角色,有活潑型和端莊型,柔弱型和激動型。采莉娜就是活潑型的典型代表人物。

一、莫扎特與歌劇《唐·喬瓦尼》

(一)莫扎特的生平及其歌劇創作。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是奧地利作曲家,與海頓、貝多芬一起被稱為十八世紀維也納古典樂派三杰。本文所探討的是他所創作的一部喜歌劇——《唐·喬瓦尼》中女主角之一采莉娜所演唱的詠嘆調選段《你就會看到》。莫扎特所創作的喜歌劇無論是在劇本還是在音樂上,都具有鮮明的特點。在《費加羅的婚禮》《女人心》《唐·喬瓦尼》這三部歌劇中,這位天才將傳統與潮流相結合,開創了喜歌劇的新局面。莫扎特在歌劇作品中,巧妙刻畫人物內心,并結合外部描繪,將音樂與戲劇絕妙融合。

(二)《唐·喬瓦尼》

《唐·喬瓦尼》又譯《唐·璜》。是莫扎特于1787年創作的一部喜歌劇,達·蓬特作的劇本。 《你就會看到》是選自《唐·喬瓦尼》中女主角之一的采莉娜所演唱的一個詠嘆調選段。

二、結合《你就會看到》的演唱對其藝術處理的分析

(一)、歌曲的結構和與速度、節奏的處理

這部作品分結構上主要為兩個部分,舒緩的八三拍子引出主題,同時運用了倚音,慢吞吞的語調突出了采莉娜對馬賽托被打的安慰而又唯恐讓他驚嚇的心情。采琳娜在演唱時因心疼馬賽托而表現出的黯然神傷的樣子惹人憐愛,這段音樂最終將采莉娜的形象還原到了她出場時單純、善良的村姑形象。

樂隊用mezzavoee(半聲奏法),來營造采莉娜委婉柔情的內心狀態。引子之后開始了全曲的第一部分,總共由44個小節的兩個平行的樂句所構成。展示的是聰明伶俐的采莉娜看到未婚夫馬塞托被毆打后非常的傷心,想要減輕馬塞托的痛苦,于是她已在內心構想好要如何敘述關于藥的故事讓馬塞托感興趣,她先對這副靈丹妙藥進行了描述,第一部分演唱速度不要快,每個音要唱清楚,音色柔美。從半聲奏法的前奏后進來時音量不能太大,在與樂隊半聲唱法相呼應的同時,又要保持音樂的連貫性,同時需要很好的氣息支持:vedrai,carino,se sei buonino,che bel rimedio ti voglidar(如果你聽到,你就會看到,我給你吃副藥,馬上見效)。歌曲進行到“也沒法買到”(19-22小節)中兩個音的五度跳躍,“買”(far)和“到”(no),唱“到”(no)時聲音不要擠在嗓子里,要使聲音與頭腔共鳴和氣息統一起來。第一部分伴隨著采莉娜對這味特殊的藥的描寫,馬塞托的好奇心越來越重,目光一直追隨采莉娜的身影。第41 小節的伴奏中顫音反復出現并加強,表現了采莉娜對美好愛情堅定的向往。

到了第二部分,速度比第一部分要快,音樂從第一次“Sentilobattere”(你可曾感覺到)開始,預示著精彩的藥是什么將慢慢浮現出水面,61小節處十六分休止拍的出現讓歌曲的節奏變得緊密,后來的唱段中十六分音符也較多的出現,節奏更加精密,將對藥的敘述推到了高潮,當演唱這個部分時演唱者要更加注意氣息的更換,每一句的都是由慢漸快再漸慢。在歌曲的62、63小節,“摸一摸,它在跳”(sen-ti-lo,ba-te-re)重復前面的歌詞意味著某種強調,音符間不僅有五度的大跳而且還是附點節奏,更增添了該人物角色情感,她深知未婚夫愛她,也知道應該通過女性撒嬌的媚態使未婚夫原諒她。所以演唱中應表現出采莉娜的熱切期盼和真切誠摯的情感,聲音的連貫流動也很重要。從69小節處開始,音樂的浮動性較大,出現了較多的大跳:sentilobatteretoccamiqua qua qua這一個樂句最后一個qua節奏不限,但是不能在演唱時隨著音符的向上走動而導致聲音也越來越大,最后一句要用氣息在下面拉住它的同時讓他輕輕的進入。最后一句的時候演唱者容易出現氣息不足的現象,隨著每一部分后面高音的跳動要求每一個歌唱者隨著每一句的開始都不能過重的去強調這個音,而是應該要用氣息去推動嗓子開始,這樣才能確保最后的音能夠穩定而持久。歌曲第二部分中十六分音符的大量重復運用體現了采莉娜對馬塞托的深切情意和急切地希望他早日振作的心情。

(二)、表情和氣息的處理

在歌唱過程中,聲音的音響效果受面部器官的變換所影響。富于活力的清透嗓音常常得益于豐富的面部表情。天真撒嬌的情緒,嬌柔的神態,女性柔媚的肢體語言能夠很自然地將采莉娜單純而魅力又略帶虛榮的角色形象表現出來,因為三拍子本就身以優雅而律動的圓形風格為主,此時為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加上肢體與表情會更加有利。

一開始平穩的旋律使歌曲類似于傾訴談話的口吻。該選曲整體音域不寬,集中于中高音區,要很好地控制氣息,呼吸不能成為發聲機能的障礙,音區向上而喉頭要保持住,發出較有彈性的聲音。由于音區較高,所以嗓音應該在氣息的支持上進行連貫的流動,開始的音也不能發出嘶啞抽搐的音響效果,第4小節有倚音出現,但是聲音的位置要穩定而不能忽高忽低,其裝飾性應在氣息上體現出來,并且注意倚音與音符的連貫進行。如同珍珠串在一起,有各自的輪廓卻又用共同的線連接成為整體。

全曲完美結合了女主人公柔和的語調和音色。不寬的音域和對稱的結構正好襯托了采莉娜的單純,用以呼應采莉娜險受唐·喬瓦尼的誘騙的劇情,倚音則表現出采莉娜和馬塞托的對話語氣,闡明采莉娜對心上人的誠摯和對愛情竭誠的信念。

參考文獻:

[1]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2]孟展.歌劇唐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與樂曲分析[J].大舞臺,2012,(03)

[3]張寶國.淺談莫扎特歌劇的風格及演唱[J].青年文學,2010,(14)

[4]李明月.從歌劇唐璜看莫扎特歌劇的藝術特點[J].北方音樂,2010,(11)

[5][美]古斯塔夫·科貝.西洋歌劇故事全集[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6]錢苑,林華.歌劇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7]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華樂音樂出版社,2003

[8]羅小平.音樂與文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9]李偉.莫扎特聲樂作品的演唱[J].音樂生活,2009,(03)

[10]張藝.淺談歌劇唐璜的寫作風格[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8,(02)

[11]張筠青.歌劇音樂剖析[J].歌劇藝術研究,1986,(03)

[12]王東興,張曉明,于海印.歌曲演唱的藝術處理[J].電影評價,2008(07)

[13]居其宏.歌劇綜合美的當代呈現[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06)

猜你喜歡
詠嘆調莫扎特歌劇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法語“莫扎特”年末“搖滾”申城
亨德爾《彌賽亞》中詠嘆調的音樂分析與演唱研究
清唱劇《以利亞》中兩首男高音詠嘆調演唱研究
歌劇
童話歌劇
少年莫扎特
童話歌劇
歌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